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依托科技創新推動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向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跨越

2018-01-15 17:43:26孟海
柴達木開發研究 2017年4期
關鍵詞:科技企業發展

孟海

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是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實現轉型跨越發展的重要抓手。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作為全國面積最大的區域性循環經濟試點產業園區,已成為青海省重要的現代化工業基地。按照試驗區“以科技釋放發展活力,以創新增強發展動力,以綠色低碳提高持續發展能力,以統籌協調增強均衡發展能力”的發展路徑,迫切需要找準科技創新與發展優勢的結合點,以科技創新做強產業、做長鏈條、做精產品,全面推動動能轉化、結構調整,加快推進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向國家循環經濟示范區跨越。

一、基本情況

國家高度重視柴達木盆地的發展,2005年10月,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將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列為國家首批13個循環經濟產業試點園區之一。2010年3月國務院批準《青海省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總體規劃》,將柴達木地區發展循環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明確試驗區是青藏高原地區重要的新型工業基地和高原特色產業發展核心地區。2015年5月,試驗區總體規劃實施情況順利通過國家七部委中期評估檢查和綜合驗收。近年來,在創新驅動戰略引領下,柴達木地區自主創新能力有了較大提升,科技進步水平位居全省前列,科技型中小企業不斷壯大,創新體系日益完備,創新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用日益顯現。

(一)創新驅動發展能力不斷提升

一是科技投入顯著增加。“十二五”期間,全社會共投入科研經費17.4億元,其中財政科技投入3.2億元,占18.4%,分別是“十一五”期間的1.9倍和3.4倍。

二是科技創新平臺建設進展迅速。已建立國家科技創新平臺7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重點實驗室4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12家、科技型企業13家。

三是科技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格爾木、德令哈、大柴旦、烏蘭四個重點循環經濟工業園已經初步建成,以柴達木科技創新園為核心,東起德令哈工業園,西至格爾木工業園的柴達木科創走廊正在建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正在不斷完善。

四是重大技術攻關取得突破。在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化工、金屬冶煉、新能源、新材料、新業態、特色生物、裝備制造等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例如,在熔鹽儲能、鹽湖提鋰、鎂鈦合金、高倍聚光、光熱利用、風力發電等領域引進青海愛能森、中信國安、青海中科捷鑫、青海明陽、青海中控、青海海鎂特等企業進行技術攻關;在紅枸杞提取黃酮、黑枸杞提取花青素方面引進康普生物、青海諾藍杞、青海藏地等企業進行技術攻關。

(二)創新驅動發展環境不斷優化

一是創新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先后出臺《海西州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實施細則》《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海西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規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二是人才環境更加優化。在堅持以人為本和實施“人才強州”戰略基礎上,新出臺《海西州“十三五”期間高端創新人才百人計劃實施方案》《海西州柔性引才引智實施辦法》《海西州駐北京等地科技人才交流中心建設方案》《省外柴達木人才智力儲用庫及匯集中心建設實施方案》等人才政策,形成靈活、開放、務實、管用的區域性人才引進管理激勵機制,優化人才創新創業環境。

三是科技交流合作持續深入。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為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牽線搭橋,促進產學研健康發展,并與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組織開展成果發布及對接活動。

四是創新驅動條件更加成熟。豐富的鹽湖、石油、天然氣、煤炭、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枸杞、福牛、藜麥等農牧業資源為柴達木地區實施創新驅動提供巨大發展空間。同時,格爾木、德令哈工業園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建設扎實推進,創新驅動的基礎不斷鞏固。

(三)創新驅動發展基礎更加扎實

一是科技綜合實力得以提升。“十二五”期間,柴達木地區榮獲科技進步獎92項,取得科技成果173項,獲授權專利178項,較“十一五”分別增加26.03%、23.57%和334.15%。實施科技計劃項目466項,資助資金3.06億元,較“十一五”分別增加6.6%和127%。

二是科技創新人才引進不斷加強。與浙江省科技廳、北京中關村、深圳中航、清華大學、四川大學、青海大學等省內外5所大學初步建立合作關系,就搭建科技研發平臺、人才培訓基地、聯合成立企業家交流活動中心、邀請相關專家和企業家到海西講學、考察等方面初步達成共識。

三是創新驅動機制建設不斷加強。設立10億元科技創新專項基金,支持重大產業科技研發、關鍵性技術攻關、高新技術項目建設。設立1000萬元創新重獎資金,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產業,鹽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氣、裝備制造等領域突破核心技術。同時,隨著“眾創空間和創客平臺”的建立,“寬容失敗、鼓勵冒險、兼容并包、寬松創業”的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初顯成效。

四是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能力不斷提高。青海鹽湖低品位難開發鉀鹽高級利用技術、柴達木盆地英東油田勘探發現及配套工程技術、10兆瓦級塔式太陽能熱發電集成技術與工程化、枸杞新品種“柴杞1號”選育、100%枸杞原漿果汁技術及產業化示范、煅燒純堿液回收與利用技術等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應用,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二、存在的困難問題

結合目前柴達木地區科技創新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和園區建設實際,著眼于未來發展需要,還存在以下困難問題:

一是試驗區科技創新機構、研發平臺,科技型、高新技術企業在園區企業中占比太小,主要分布在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等領域,創新機構和平臺的數量缺口較大,國家科技創新平臺很少,現有科技創新平臺在資源共享、成果研發等方面沒有真正發揮作用,嚴重影響試驗區創新驅動和延伸發展。

二是園區資源規模開發及綜合利用水平提升緩慢,兩化融合程度較低,特別是鹽湖資源、多金屬共伴生礦的綜合開發利用以及產業、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尚未實現大的突破,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作用發揮不突出,產業鏈延伸和產業間融合發展步伐較慢,供給側改革壓力越來越大。同時新材料、特色生物、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缺少自我研發能力和技術儲備,市場化引進新技術、工程化技術手段單一,新興產業研發平臺建設基礎薄弱。endprint

三是創新投資渠道少,資金投入不足。高新技術產品研發、中試,產品產業化生產和生產工藝改進等環節都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單靠企業自身投入和政府部門引導資金支持,很難滿足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需要,尚未建立形成多層次、多渠道資金投入機制。

四是科技推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還不夠高,許多產業仍處于價值鏈的中低端,制約創新發展的思想觀念和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十分缺乏,激勵創新的政策體系需要進一步加強。

五是企業科技創新意識不強,參與科技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對科技政策了解不深不透,科技投入力度不大,導致科研基礎設施、高新技術產出率、產業關鍵技術研發薄弱。

三、未來發展思路目標

堅持把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全州優先戰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企業創新為主體,以制度創新為保障,以人才隊伍建設為基礎,以創新能力為手段,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推動關鍵領域和重點產業實現新突破,形成發展新優勢。

到2020年,基本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科技自身發展規律的區域創新體系,成為全省科技創新發展示范區、全國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

創新能力明顯提升。全社會R&D經費占GDP比重達到1.5%以上,各級政府財政科技撥款占本級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1.5%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R&D經費的比重達到75%以上。引進和培養50名領軍人才、100名頂尖科技人才、1000名高科技人才、10000名高技能技術人才;專利申請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的擁有量年均增長10%,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件。

創新發展成效顯著。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以上。建成省級以上科研中心15個以上,全州科技型企業達到25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5家以上,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州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5%。

創新環境明顯優化。創新政策法規更加健全,執行更加有力,形成崇尚創新創業、勇于創新創業、鼓勵創新創業的價值導向和文化氛圍。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達到4.5%。

到2030年,創新體系更加完善,創新要素更加集聚,創新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具有海西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和柴達木科技創新走廊。

四、下一步工作重點及對策建議

緊緊圍繞省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海西實現轉型發展,建成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區、信息工業化基地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的發展定位,按照王建軍省長在省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和省“兩會”上提出的“增強各類產業園區競爭力”要求,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緊跟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加快科技創新,加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力度,增加科技成果有效供給,發揮好科技創新在循環經濟發展中的引領作用。

(一)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圍繞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以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為重點,主動出擊、創造優勢,扎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重點發展特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信息化等新興產業,鞏固提升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炭綜合利用、金屬冶煉等基礎產業,著力培育金融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和倉儲物流業等現代服務業,努力構建以綠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集群為核心,各產業縱向延伸、橫向耦合的循環型產業體系,促進資源集約利用、產業集群發展和區域聯動開發,著力打造“五個千”產業集群發展格局。千億元鋰產業集群。以鹽湖資源綜合開發為重點,依托離心萃取、箱式溶劑萃取、離子膜法等鹵水提鋰工藝的重大突破,延伸鋰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大力發展高純碳酸鋰、高純氯化鋰、鋰電正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材料等主導產品,打造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鋰電材料、鋰鹽、鋰系合金材料以及相關配套產業,建設國家重要鋰產品生產基地。千億元新材料產業集群。依托鹽湖化工、油氣化工、煤炭綜合利用、金屬冶金等特色優勢產業,瞄準國內外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以軍民融合新材料、金屬鎂及鎂基合金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新型建材與節能材料為重點,著力構建以金屬鎂及鎂基合金、無機非金屬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新型電池材料等為主要發展方向、上下游產品接續配套的新材料產業體系,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力強、市場占有率高的新材料產業強優企業,打造國家重要的冶金材料、新能源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產業基地。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產業集群。依托豐富的太陽能和風能資源,打造以光伏、光熱、風能發電和裝備制造為主的一體化全產業鏈,全力推進太陽能光熱回收飛機碳纖維、光熱復合壓縮空氣儲能發電等重大產業項目,積極推進新能源產業與新材料、裝備制造、鹽湖化工、金屬冶金、煤炭綜合利用、油氣化工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創建國家光伏“領跑者”基地、國家零排放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同時,帶動裝備制造、熔鹽儲能等需要大量消納電力的大產業發展。千萬噸原油儲備及油氣化工產業集群。以石油、天然氣、油頁巖、頁巖氣資源勘探開發為重點,積極爭取和推進中哈原油管道延伸至格爾木,建設千萬噸油氣田,著力突破化工過程強化、催化材料及工程、高端石化產品、原料多元化、綠色制造工藝等成套關鍵技術,推動大型石油冶煉及下游加工項目建設,形成千萬噸級煉化產業,進一步鞏固青藏高原油氣化工基地戰略地位。千億元高原特色生物產業集群。依托高原冷涼氣候適宜漿果類、根莖類植物生長的優勢,以枸杞、藜麥、中藏藥、野血驢、沙生植物、冷水生物種養殖等高原特色動植物資源開發為重點,著力培育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生化制品、生命科學、健康環保等特色生物產業,著力打造國家有機農牧業生產示范基地。

(二)全力打造優勢創新平臺

重點建設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技術創新、青藏高原有色金屬礦產開發與高效利用產業技術創新等科研平臺,著力破解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前沿技術,通過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與協同創新等方式,推動產業升級。抓緊組建重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立足企業力量,加強協調溝通,推動試驗區鎂合金、高倍聚光光伏、光熱發電及裝備制造、枸杞和福牛生化加工等重點產業聯盟成為國家級區域特色科技產業聯盟。重點依托中關村、杭州灣科創走廊和清華大學、青海大學等高等學校及科研院所,全力打造柴達木科創走廊,進一步加強與科研院所在創新成果與產業應用方面的對接,推動壓縮空氣儲能發電、高原熱氣流發電等實驗項目以及石棉尾礦綜合利用項目、礦山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等高科技項目建設,著力突破一批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破解制約示范區建設與發展的技術瓶頸。積極推動格爾木、德令哈工業園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以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為目標,大力推進格爾木、德令哈兩個眾創基地建設,推動形成國家級、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企業技術中心10家,國家、省級重點實驗室5家,創建博士點創業園10個,兩院院士專家工作站10個,產業孵化基地4個。依托柴達木科技創新園和園區中小企業創業基地、產業孵化園標準化廠房和孵化器等創新創業平臺建設,構建“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化基地”建設模式,著力打造催生科技企業的“溫室”和培育科技企業家的“搖籃”。endprint

(三)積極爭取創新資金支持

進一步加強對國家、省州財政性資金支持政策的研究和梳理,積極爭取省州更多支持,特別是進一步加大對國家和省專項建設基金、產業發展基金、“百項改造提升工程”“百項創新攻堅工程” 以及州設立的10億元科技創新專項基金、1000萬元技術創新獎勵資金和科研平臺建設、成果轉發、技術研發、人才引進等各類補助資金支持,摸清企業技改貼息、新產品開發、科技成果轉化、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的申報路徑,積極為企業提供爭取資金服務,助推企業發展壯大。發揮園區在經濟發展中的“排頭兵”作用,有針對性地引導企業申請并用好國家和省州級科技專項、成果轉化、人才引進、循環化改造、節能降耗、重金屬污染治理、工藝技術升級改造等方面的財政性補助、獎勵和貼息資金。組織實施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兩個倍增”工程和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小升高”計劃,為推動科技創新提質升級夯實基礎。

(四)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

全面貫徹落實海西推進《青海省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實施方案》的若干措施,引導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重點開展鹽湖鋰鹽高純化、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產業化提升、鎂合金深加工、石墨烯、高光電轉化與低成本太陽能發電、先進材料產業化、相變儲熱材料研發、鎂鹽建筑材料和復合材料、高原生物資源開發與利用、智能制造、環保裝備產業化等循環經濟關鍵技術攻關,著力突破關鍵技術,延伸產業鏈條,全面夯實產業空間載體。鼓勵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和合作社成立產業聯盟,支持聯盟成員通過共同研發、科技成果產業化、融資拆借、共有品牌、統一營銷等方式,實現信息互通、優勢互補。通過實施“加強創業基地建設,引導創業發展一批;引進大型骨干項目,招商引資落戶一批;支持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差異化創新發展道路,指導轉型升級一批;推進優勢企業、優質企業、成長型企業、新興產業企業改制上市,扶持上市帶動一批;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幫扶技改助長一批;開展海西異地注冊企業回遷行動,引導注冊回遷一批”的“六個一批”計劃,每年培育技術領先、特色鮮明、成長性好的高科技企業5家以上,推進企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創新創業發展。推動高新技術、科技型民營企業與國有大中型企業開展合作,充分參與產業鏈延伸、產品精深加工、配套服務等領域技術創新,逐步培育形成優勢互補、特色鮮明中小型高新技術、科技型企業集群。

(五)努力完善科技服務體系

加快推動柴達木循環經濟研究院建設,通過收集、整合相關資源、產業、政策、技術、產品市場等信息,面向政府、園區、企業、研發機構和科技人員提供有關政策、人才、技術、項目等咨詢服務。通過設立開放合作課題、建立技術研發平臺、合作承擔國家科技項目、開展科技人才交流等,積極開展跨行業、跨區域的科技合作與交流。充分借鑒發達地區優勢科技資源,強化產業發展趨勢和產業技術發展方向研究,超前部署一批前瞻性、原創性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課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形成技術集成創新的團隊,搶占產業發展先機,掌握競爭主動權。建設產業、政策、平臺、服務“四位一體”人才生態體系,落實海西州“十三五”期間高端創新人才百人計劃實施方案、柔性引才引智實施辦法、省外柴達木人才匯集中心等重大引才引智工程,全方位、多領域引進一批高水平、高層次的產業技術創新人才和產業技術管理人才入駐試驗區,優化人才結構,造就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創新能力卓越、引領作用突出、團隊效應顯著的優秀團隊。按照市場經濟規則和科技成果轉化規律,積極探索技術轉讓、技術入股、技術咨詢服務、孵化科技企業、技術并購、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等科技成果轉化新機制、新形式,推動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轉化。

(六)注重發揮科技示范作用

緊緊圍繞省政府對格爾木、德令哈工業園建設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總體要求,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堅持科學規劃、重點突破、整體帶動的原則,從注重產業集聚和規模擴張向集中優勢力量發展特色主導產業,提高產業競爭力方向轉變;從注重招商引資和優惠政策的外延式發展,向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并舉,實現資本、技術、人才有機結合轉變;從注重硬環境建設向構建一體化創新服務平臺,形成配套的軟、硬環境轉變;從注重局部的漸進式改革向全面建立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律的新體制和新機制轉變。通過推動格爾木、德令哈工業園建設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率先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奮力打造全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到2020年力爭將格爾木、德令哈工業園建設成為具有國內影響力的“中高端產業集中區”,推動試驗區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

(七)不斷拓寬科技扶持渠道

以推進全省綠色金融服務創新試點為契機,創新園區融資服務模式,加大融資服務力度,努力營造良好融資環境,提升財政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保障能力。發揮產業發展基金作用,聯合各銀行業金融機構或非銀機構壯大柴達木循環經濟特色產業發展基金,用足、用好、用活產業發展基金牽引撬動作用,開發更多新型有效的金融業務,著力解決科技創新投入不足的問題,為園區經濟穩增長、促轉型提供有力支撐。推動企業有效融資,加強園區企業直接融資指導,鼓勵企業運用證券資本市場、信托、保險以及資產管理、委托貸款等多種綜合金融手段進行融資,鼓勵信用好、盈利能力強的中小微企業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和超級短期融資券等融資工具進行融資。創造條件,強化培育,推動一批骨干企業在主板上市和中小企業在新三板掛牌融資,為園區企業提供有效資金供給。做強做大投融資平臺,充分發揮園區投融資平臺作用,深化與規模大、實力強的銀行及基金公司的合作,引進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發行非公開公司債、EPC模式等融資模式。與國內大型擔保機構加強融資擔保聯盟合作,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擔保領域,積極探索PPP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管理和互聯網金融新模式,助推企業發展和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八)大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結合國家和省州全面推進供給側改革,用好用活有關企業減負松綁、加大財稅扶持、創新融資支持、強化人才保障等政策措施,實施好“百億元企業培育行動計劃”和“千戶中小微企業培育工程”,大力發展園區實體經濟,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加快發展。積極篩選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特色生物等符合省級100億元產業投資基金、州級10億元科技創新專項基金、試驗區基金投向的企業和項目,加強銜接和申報,爭取各類基金支持企業開展重大產業科技研發、關鍵性技術攻關、高技術項目研發,重點扶持產業做大做強。大力引進新興產業、新業態、高技術企業和項目,兌現好項目用地、項目前期、要素保障、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州級配套政策,支持項目落地、企業增效。

(九)繼續深化對外交流合作

全面加強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青海大學、青海師范大學等25家高等院校和重慶國家鎂合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科院過程所、鹽湖所、中石化化工研究院等21家科研院所的戰略合作,形成科研聯盟。促進循環經濟“一區四園”與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浙江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等國家級開發區和高新區的深入交流合作,全面提升試驗區科技創新及成果應用轉化水平。endprint

猜你喜歡
科技企業發展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業
當代水產(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云南畫報(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
科技助我來看云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科技在線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科技在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妓女综合网995久久| 亚洲综合在线网| 亚洲美女一区| 亚洲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日韩无码视频网站|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怡春院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天天操精品|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天天综合色网| 亚洲第一福利视频导航| 成年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婷婷六月天激情| 日本久久免费|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自在拍首页视频8| 亚洲日韩AV无码精品| 国产午夜看片| 在线国产你懂的|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色偷偷综合网| 国产精鲁鲁网在线视频| 蜜臀AV在线播放| 免费中文字幕一级毛片| 久久6免费视频| 一本大道东京热无码av| 久久6免费视频|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2019年国产精品自拍不卡| 亚洲黄色成人|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岛国精品一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 色国产视频|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 一区二区偷拍美女撒尿视频| 欧洲在线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日韩无码黄色网站|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成人亚洲视频|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欧美一级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免费无码网站| A级毛片无码久久精品免费| 欧美国产日产一区二区|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国产精品女主播|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日韩午夜片| 日本草草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网欧美| 亚洲香蕉伊综合在人在线| 91精品专区| 手机看片1024久久精品你懂的|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无码高清专区|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在线麻豆| 99精品国产电影| 婷五月综合| 久久久久久久蜜桃| 国产精品成人不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