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菲杰
小時候,因為幾次英語考試考砸了,父母或老師是否就說你在語言上沒有天賦?你是否因此認同他們的說法,認為自己不是學英語的料,從此在英語這一門功課上得過且過?
也許,你只是愛沒心沒肺地說笑幾句,身邊的人是否就評價你是一個幽默的人?你是否認同了他們的評價,在此后的每一次聊天中,都刻意尋找展現自己幽默一面的機會,卻時不時會不小心玩砸,把氣氛搞得非常尷尬?
“沒有語言天賦”也好,“幽默”也罷,這些都是他人給我們貼上的標簽。糟糕的是,如果我們認同他人一時貼上的標簽,有意維持正面標簽給自己帶來的良好形象,對負面標簽采取消極的態度,那對我們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讀初中的時候,我的英語成績經常位列年級前茅,數學成績卻常常慘不忍睹。家長也好,班主任也好,都說:“這孩子有語言天賦,適合讀文科,理科只能說馬馬虎虎?!?/p>
在這些標簽的影響下,我也認為自己真的有語言天賦,在英語學習上不需要花費太多的時間。既然不適合讀理科,那就隨便應付一下數理化行了。
到了高中,我所在的是實驗班,身邊不乏優秀而刻苦的同學。在這里,我的英語天賦比不過別人的朝夕努力,我的數學成績更是糟糕得一塌糊涂。
我迷茫了,難道天賦沒有努力重要嗎?為什么天賦還會輸給努力呢?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逃避去想這些問題,放松了學習,將時間荒廢在網吧里。但是,在高二以后,我開始努力去補習數學,在英語上也花費了更多的時間。結果,我這兩門功課的成績都排到了班級前列。
升入高中后,在真正優秀且刻苦的同學面前,所謂的天賦根本不堪一擊。在一段時間里,我曾經逃避現實,浪費光陰。所幸的是,在迷失過后,我嘗試去努力,通過努力去彌補自己的不足。最終,我靠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不過,我想說的既不是努力跟天賦哪個更重要,也不是努力了是否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而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那些固化的標簽。
正面的標簽固然是一種肯定,但如果我們美滋滋地享受著這些標簽給自己帶來的飄飄然的感受,并在生活中刻意尋找機會去證明這些標簽的正確性,我們就會被標簽所綁架:要么拼命維持標簽給自己樹立的良好形象,要么某一天被標簽之外的因素打敗。同樣,一旦我們認同了負面的標簽,那我們在某一方面就很難取得進步,面對人生中的失敗時,也更容易放棄自己,更容易在沮喪中日漸沉淪。
生活中不乏這種以“天賦論”去為他人及自身作論斷的人。我們必須小心別人給我們貼上的標簽,當然,更要小心自己給自己貼上的標簽。
在固化的標簽面前,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清醒地知道,自己是一個可以不斷成長的個體,即使是天才,也離不開99%的汗水。勤能補拙的道理,應該融入到每一個人的血液中去。真正的贏家,不是因為一次成績好就被貼上了標簽的天才,而是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敢于撕下標簽,在不斷的努力和反思中追求更好的自己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