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人:丹東市振興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站前市場監督管理所副所長劉彧
“家國情懷”的本質就是愛國,就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情大愛。
我們先來分享一個故事。1935年,有個小男孩出生在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目睹了侵略者殺害村里的鄉親,便立志成為一名解放軍戰士。1952年,少年參軍入伍,由于軍事技能過硬,被調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某旅,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空降兵。8年后,空降兵部隊改編,他原本打算跟隨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再創輝煌,卻突然接到復員的命令。面對巨大落差,他毫無怨言,響應國家號召回到家鄉的工廠,投入轟轟烈烈的社會主義建設中。
復員后,他在工廠里踏實苦干,很快成為全廠首屈一指的“八級鉗工”。退休后,他和許多人一樣感受到了國企改革的陣痛,一度生活得很艱辛,可他從未抱怨過一句。如今他已82歲了,每天仍堅持聽新聞聯播,他說:“我要知道國家和世界每天都發生了什么事。”
他就是我的爺爺。爺爺的一生,既沒有英雄黃繼光那樣的驚天壯舉,也沒有鐵人王進喜那樣的突出業績,有的只是默默奉獻、任勞任怨,始終如一地愛黨愛國。無論轉業復員還是生活困難,爺爺從沒有向組織提過一個要求。面對辛酸往事,他總是一笑而過,從不抱怨。
小時候,我很好奇,問爺爺:“新中國成立初期百業待興,您為什么要參軍?”他回答說:“生活在那個年代,人人保家衛國,等你長大就懂了。”
成年后,我問爺爺:“您見證了中國空降兵的誕生與發展,為什么卻在改編時接到復員的命令?”爺爺灑脫地回答:“自己沒文化,留下也是給部隊拖后腿。”我又追問:“跟您一起復員的戰友都去了兵工廠,待遇優厚,前景也不錯,為什么您會被分到效益一般的普通工廠?”爺爺的回答很“軍人”:“服從命令聽指揮,沒啥可挑剔的。”
有一段時間,我頻繁請假回家探親,爺爺一本正經地提醒我:“國家給你發了工資,你就要踏踏實實工作,要對得起國家!”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爺爺早已將一生融入祖國的建設和發展中,無論這一生中遇到怎樣的不如意和多少辛酸,對黨和國家永遠都是“情深意切”。
爺爺的教誨令我深感愧疚。想想自己,走出校門時相信天道酬勤,可走上工作崗位后卻一度對“處關系”“走捷徑”津津樂道,一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僅把“愛國”掛在嘴邊。爺爺雖已是耄耋老人,卻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后代怎樣做才算合格,怎樣做才算愛國。
于是,我開始不斷回味初心,重溫自己曾經在黨旗和國旗下許下的誓言,思考自己的一言一行,尋找自身的差距,終于徹底領悟了一個道理:愛國是甘于奉獻,愛國是踏實工作,愛國是不忘初心……
“家國情懷”的根本就是愛國,就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深情大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是啊,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時代背景。當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就是我們最驕傲、最幸福的背景。我們要銘記總書記的教誨,學習貫徹落實好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有限的青春融進祖國的無限發展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