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
摘 要:語文文本是語文教材的具體形式,教師對于文本的把握是一種基本能力。文本把握作為教學設計中重要一環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因此,積極探究影響文本把握的主觀因素,就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對文本的把握,使語文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
關鍵詞:語文教師;文本把握;主觀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07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042
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課程,學生學習語文有利于提高文化修養,有利于促進全面發展。語文學習中除學生外,教師也是極其重要的。語文教學改革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教師對語文文本的把握。這就要求教師在分析文本時要慎而重之,由內到外,深化文本意義。教師對文本的把握和分析體現在教學講授中。下面,我以余映潮老師兩堂公開課作為個案研究,淺談影響文本把握的因素。
余映潮老師從教師到教研員再到名師,他的“余式”教學不斷深化發展。他在實踐中積累經驗,琢磨方法,在教學設計中創造了“板塊式教學”優化教學結構;還注重“積累教育”,讓學生感悟積累,夯實知識。余老師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使得他的教學設計深受廣大師生喜愛。因此,余老師的授課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下面從兩種課型來分析余映潮老師的文本把握。
第一,散文類文本把握。余映潮老師講授《說“屏”》(即人教社八年級語文上冊陳從周《說“屏”》)這篇課文時,采用板塊教學“文序分析—事物評價—語言運用”完成教學。文序分析通過初讀文本,把握行文順序;事物評價通過對文中關鍵信息的提取,訓練學生語言的高度凝練力;語言運用通過文中贊美“屏”的語言入手,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以上教學環節我們可以發現,余老師的教學設計僅從說明文角度來構建課堂,忽視了《說“屏”》是一篇文藝性說明文,忽略了這篇文章的文學藝術性。許是囿于授課時間所限,在余老師的講授中從未提及課文中含有的許多關于“屏”的成語、詩歌及典故。因此,講授《說“屏”》一文還應了解作者對屏的情感和品味屏所展現的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第二,文言文類文本把握。余映潮老師教授《狼》(即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蒲松齡《狼》)這篇課文通過布置任務和小組學習兩種方式來解讀課文。四個任務分別是:“請進行聯想,說出包含有‘狼字的成語” “理解下面四組詞”“辨析多義詞的意思”和“解說句的意思和它在文中的作用”。這四個任務由淺入深,符合學生認知情況。上述環節結束后,余老師提出“三讀三品”法:“一讀一品”由學生從屠戶的角度概括點評,明確故事情節,了解故事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尾。“二讀二品”由學生從狼的角度概括點評,讀出課文的情節感。“三讀三品”由教師從語言的角度來概括點評。余老師指導學生發言后,總結如下:
“課文語言簡潔生動。開頭20字寫出了時、地、人物、環境,渲染出緊張的氣氛;結尾20字點出主題,寓意深刻。中間100多字,寫出了一個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在一連串簡練生動的描寫中,把狼的狡詐、屠夫的機智,表現得淋漓盡致。”
這畫龍點睛般的總結,把一整堂課的精華囊括其中。可見,余老師對《狼》的文本把握是相當全面的。
必須說明的一點,同一篇文本在不同老師解讀下甚至同一個老師在不同環境中解讀的結果都是不一樣的,我僅根據這兩節公開課及余老師的實際情況,提出兩個影響文本把握的主觀因素。
第一文本把握理念。首先,余老師尊重文本。這兩堂課都是余老師針對不同學校、不同學生設計的公開示范課,余老師對眼前學生情況不甚了解,余老師只能也必須從文本入手。通過對《說“屏”》和《狼》課堂實錄的分析,我們發現余老師在備課過程中是結合了單元總目標以及不同文體特點而制定出的教學計劃。余老師遇到說明文就從說明文文體特征入手,引導學生對于說明語言的掌握和運用;遇到文言文就按照學生的認知習慣安排教學任務。尊重文本還體現在余老師把握文本基本符合選文作者的原意。其次,余老師尊重學生。縱觀這兩堂課的教學過程,余老師的課上總是充滿了學生的回答和老師的指點,在某些環節余老師還親自示范,讓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加立體。這些無一不透露出余老師在文本把握時關注學生感受,重視學生地位的理念。
第二教師自身素質儲備。首先,余老師語文教學實踐經驗豐富,面對不熟悉的學生能夠很輕易地抓住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在學習《狼》時,課文中的多義詞就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余老師就把這個知識點融入教學設計中,突出教學重點。其次,余老師熟練掌握了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在授課中大量運用像任務教學法、朗讀法等這樣豐富的教學方式,突出教學難點。最后,余老師思辨思維相當縝密,也影響著他對文本的把握。
由于文本把握這一命題還受許多因素影響,本文僅是對比余老師的兩節公開課且結合其自身因素初步探討,基本不能解決語文文本把握這一復雜而龐大的問題。但事物總是向上前進不斷發展的,文本把握重要性的討論和分析就此不會畫上句號。
參考文獻:
[1] 黃啟東.余映潮老師課型創新藝術例談[J].語文教學通訊,2002(7).
[2] 王曉瑩.中學語文教師文本處理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
[3] 姚麗.語文教師文本解讀的個案研究[D].西南大學,2011.
[4] 余映潮.余映潮講語文[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8.
[5] 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學語文教學主張[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3.
[6] 余映潮.這樣教語文[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
[7] 中華人民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