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麗
摘 要:立足于秦巴山區國家級貧困縣域內特定的經濟、文化、學生成長環境給學生的生涯發展帶來的影響,研究者采用教育現象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從學生的現實需求出發,汲取知乎網上眾多人的生活體驗故事,結合研究者自己的生活體驗,開發了《常見大學專業解讀》校本教材,旨在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業和未來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關鍵詞:校本教材;專業解讀;開發研究;教育現象學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8)04-018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04.111
重視大學專業選擇,這符合新高考改革的大方向,也符合從生涯的角度來規劃高中生學業與專業志愿的關系。開發《常見大學專業解讀》校本教材,就是要高中生在報考志愿之前先了解專業,分辨這個專業以及畢業后從事的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的、自己擅長的以及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怎么樣,為學生將來選擇專業、選擇職業道路提供幫助,將當下的學習與自身的發展盡早建立聯系,成為學生產生學習原動力,為自身發展早作規劃。
作為“教育現象學”的開創者之一,馬克斯·范梅南既將教育現象學當作方法開展研究,又將教育現象學作為一門有關教師與學生如何相處的學問來進行論述。教育現象學理論主要有:(1)教師要時刻從“替代父母關系”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角色和責任,以父母對待自己子女的責任與態度去對待學生,像父母一樣關心孩子的成長、學習和生活。(2)教育學有一些根本的條件,沒有了它們教育生活就不可能實現。這些條件就是愛、關心、希望、信任和責任感。(3)教育學要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生活體驗。(4)教育學對教育智慧及教學機智的理想追求等。教育現象學研究法的一般程序如下:(1)確立具有個人與社會意義的選題;(2)搜集體驗素材;(3)改寫體驗素材;(4)主題的分析和提煉;(5)文本寫作。
一、開發《常見大學專業解讀》校本教材
研究者從知乎網上閱讀了大量關于大學各專業的體驗故事和心得體會,結合研究者自己的生活體驗,采用批判性思維,對這些體驗素材進行改寫、分析和提煉主題,最后寫成了《常見大學專業解讀》文本材料。
二、《常見大學專業解讀》校本教材示例
英語專業解讀。建議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來決定是否報考英語專業。
報考語言類專業關鍵是興趣,要求語言類成績比較好或者有語言天賦,口語好。高中三年的學習過程很容易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否適合去學習英語(學習效率的問題可以先不予考試)。內向的,建議還是放棄學外語,因為過程很痛苦,不但要克服學習障礙,還要克服心理障礙。另外,如果沒有考取北外、上外的實力或者今后志向當教師,還是報考一個實用性專業更好。
開設英語專業不需要多高的門檻。只要是大學,不管理工類院校,還是文科類院校,還是綜合性大學,幾乎都有它的存在,導致畢業生泛濫,水平又參差不齊。英語本專業的研究生考起來很難,因為多了二外要考。報考事業單位、公務員方面專業受限也比較多,很多崗位外語專業無法報考,或者報名人數超多,入選機會低。
對出于熱愛語言而想要報考語言類的學生,我認為應跳出思維的“死胡同”。實際上,非語言專業學生的語言水平要比大多數語言專業學生好很多。如有的經管學院學生在英文演講或辯論比賽的表現都是超出尋常的。他們有著其他學科的知識儲備,又保持著對語言學習的熱愛,繼而把語言學習得很好。
英語專業畢業生能夠從事的對口專業主要有:(1)學校教師。大學老師要博士學位,很多地方的中學教師要研究生學歷。(2)留學機構、培訓機構。(3)外貿、外企、海外電商。對英語要求不高,對業務能力要求高。(4)翻譯(口譯+筆譯)。除非非常喜歡,且學藝很精,否則不容易做好這份工作。(5)外交、海關類職位。
如果學生被英語專業錄取,建議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盡量學習一門技術型或功能性多一些的英語相關專業,將來有較高的競爭力與好的待遇。比如商務英語,出來是外貿相關;旅游英語,出來跟旅行酒店管理相關。
不建議女生報考語言文學方向或翻譯類的英語專業。原因是:(1)競爭。過于失衡的男女比例造成了外語類院校一個奇怪的現象,女生之間的競爭異常高于男生。(2)就業。外語專業的就業并不是很好,尤其是英語。(3)個人提升。在求職時謀一份好工作的競爭力同商科或其他“對口”專業的學生相比,真是要弱很多。
三、《常見大學專業解讀》校本教材編著后的反思
任何決策都是信息和數據在背后做支撐的。有經驗的師長親友的信息,因其是個人經驗,很可能也存在片面性,會影響自己的判斷,需要仔細甄別,才能改變“所學非所喜、所學非所長”的現狀。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留意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留意行業發展的新潮流,留意各地經濟發展的重點及區域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潛在需求信息,盡可能地多花些時間研究大學每一個專業、社會上每一個行業到底是做什么的,講解給學生,再讓學生自己做選擇。
參考文獻:
[1] 加]馬克斯·范梅南著,李淑英譯.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 李樹英.教育現象學:一門新型的教育學——訪教育現象學國際大師馬克斯·范梅南教授[J].開放教育研究,2005(3).
[3] 趙蒙成,涂茜.從現象學視角談高中英語校本教材開發的問題與對策——江陰市CH高級中學的案例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3(11).
[4] 謝文婷.帶著GPS選專業——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大學專業探索案例分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6(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