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琴
【摘要】通過對21例糖足的治療護理總結不同分期糖尿病足的護理方法及預防措施,以利于提高對糖尿病足的認識,做到預防為先,治療為主,促進減少截肢的危險。
【關鍵詞】不同;糖尿病足;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12--0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一種常見并發癥,主要表現為血管病變、神經病變和經久不愈的感染,最常見的是疼痛,潰瘍嚴重者需要截肢。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增加,糖尿病足的群體也在逐漸擴大,據統計,25%的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足,其中35%~50%最終需截肢給患者帶來巨大痛苦。[1]不同分級的糖足,處理方法有不同的差異,我院傷口門診2017年3月至10月治療糖尿病足21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將護理體會介紹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21例,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齡56.5歲,糖尿病病程5~20年,平均血糖8.5mmol/L,臨床表現為下肢感覺減退、麻木、發涼、疼痛;經積極治療和護理,2級糖尿病足11例全部愈合;3級糖尿病足6例治愈;4級糖尿病足好轉1例,治愈2例;1例自動出院,無截肢致殘病例。
2 糖尿病足的病因與分級
2.1 糖尿病足的病因
糖尿病足的主要病因是由于長期糖尿病血糖升高,導致微血管和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感覺尤其是痛覺減退引起的。患者感覺減退,局部血運障礙,如果發生創傷、摩擦傷、擠壓傷等,局部細菌聚集,就容易造成潰瘍感染,出現糖尿病足。此外,患者由于未知覺的缺失,對關節的保護機制大大喪失,易造成足部關節毀損,造成神經性關節炎的發生。
2.2 糖尿病足的分級
參照 WagnerK分級標準。0級:指有發生潰瘍的高度危險足,如周圍神經,植物神經,血管病變,以往有足潰瘍病史,足畸形,下肢水腫等;1級:足表面潰瘍,無感染,常為神經性潰瘍;2級:較深的穿透性潰瘍,常合并軟組織感染;3級:深部潰瘍,常影響到骨組織,并有深部膿腫和骨髓炎;4級:足局部或特殊部位壞疽,足缺血性特征,常合并神經病變;5級:壞疽影響到整個足。[2]
3 治療方法與護理
3.1 治療方法
(1)嚴格控制血糖和飲食,可用口服降糖藥加胰島素治療,使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2)抗感染治療:①根據藥敏選擇合適的抗生素治療;②創面治療:感染創面每日換藥,嚴格的無菌操作;③抬高患肢30~40度角,減輕患肢負重。
(3)運用擴張血管及改善血液循環的藥物,如甲鈷胺等
4 護理
4.1 0級糖足患者要重視足部預防護理。(1)每天養成檢查足部的良好習慣,觀察足部的皮膚顏色、溫度、濕度及足部皮膚的感覺情況,有無紅腫、水泡、破潰、足背動脈搏動情況等;(2)每日予足部按摩數次,動作要輕柔,應從趾尖開始向下按摩,促進患肢血液循環,改變神經功能。(3)指導患者每天用溫水洗腳,水溫37℃~38℃,不超過40℃,腳部干裂時涂擦甘油或植物油,保持足部皮膚溫暖滑潤。(4)指導患者選擇柔軟的襪子,穿糖尿病足專用軟底鞋。
4.2 1級糖足患者應針對潰瘍面每日換藥保持紗布外敷料干燥,防止感染。
4.3 2級糖足患者因有較深的穿透性潰瘍,每日換藥1-2次。抬高患肢,以利減輕足部壓力,促進靜脈血回流,減輕下肢水腫。
4.4 3級糖足患者由于影響到骨組織,并有深部膿腫及骨髓炎,及時做藥敏,合理使用抗生素。定時監測血糖,及藥物的使用。
4.5 4級糖足會引起局部壞疽,應用自溶性清創和外科清創,及時去除壞死組織,每日用傷口清潔敷料濕敷換藥,新生肉芽組織形成時給予用油紗保護傷口創面并結合抗生素治療。
4.6 5級糖足會引起全足壞疽,應給予全身綜合性治療,必要時截肢。
4.7 心理護理:糖尿病足病人心理壓力大,是由于病程長,足部疼痛難治愈,致殘致死率高,再加上高昂的醫療費用造成難以承受的經濟負擔。[3]病人焦慮、恐懼、無助,護理人員應及時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安慰病人,給予戰勝疾病的信心。
4.8 飲食護理:給予患者糖尿病飲食,嚴格控制總熱量,一日三餐合理分配,一般按1/5,2/5,2/5或1/3,1/3,1/3的比例。給予低糖、低脂、高蛋白、粗纖維飲食,控制血糖。
5 小結
糖尿病足是內分泌系統一個復雜的全身性疾病,既有醫護人員的認真負責的治療、護理,又要有病人的積極配合、自我護理,唯有此才能真正的預防,減少截肢的危險。[4]預防為先,治療為主,才能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熊慧萍,楊波.淺議糖尿病足的護理體會.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11,8(5):8-9.
許樟榮.糖尿病足病變診斷和治療.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2(6):350-351.
莊巧瑜,紀文英,詹巧玲.糖尿病足分期護理體會.現代醫藥衛生,2009,11(2):34-35.
王文琴. 糖尿病足的中西醫結合預防及護理.護理研究,2007,21 (增刊1):1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