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強
法國國際問題專家、知名漢學家高大偉在巴黎接受記者專訪,訪談主題是中國復興、人類命運共同體及其對當前全球地緣政治的影響。高大偉從1996年至今22年間多次訪問中國。他認為,中國一直走在復興的道路上,而且這一過程不可阻擋。
《參考消息》:這次回法國能停留幾天,最近在忙些什么?
高大偉:還是經常在世界各地到處走,當然最多還是在中國,我現在在一個地方停留的時間都不超過四天。前些日子見到一位中國的專家,我們很談得來,他啟發我將自己的文章編成書,于是有了《中華復興管窺》這本書。
《參考消息》:為什么叫“管窺”,您對中國已經非常了解了,起碼比很多西方漢學家了解中國。
高大偉:之所以叫“管窺”,是因為對于中國你只能知道一小部分而已,有些漢學家認為自己了解中國就什么都懂。對于中國的復雜性,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意識到,你可以說了解部分,但沒法說出全貌,所以只能說是管窺。
我是法國人,對中國開始有興趣時是在高中,高中開始讀中國的文學,大學開始(1994年)讀了很多關于中國的書,1996年開始去中國,到現在來來回回已經22年了,從上海到新疆,從黑龍江到廣東,從大城市到很窮的地方。新疆我去過12次,從伊犁到哈密,從喀納斯到和田,塔克拉瑪干沙漠我一個人走過,這說明我和中國有緣分。我是想說一個法國人對中國只有22年的了解,只能了解部分,我和別的西方人相比可能更知道中國,但中國的復雜性(決定了了解它)要有更長時間、更深的認識,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參考消息》:你眼中的中國復興是怎樣的一個過程?
高大偉:中國復興是我們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大趨勢,我們先不講科技、人工智能等等,而是從地緣政治上來講,重要的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的實力越來越強,而是中國復興對世界的影響遠比國家實力的強大還要深一層。從18世紀到現在,我們都用西方的看法來評價世界,各種概念都是西方的概念,比如普遍主義、普世價值觀、社會治理都是西方的概念,所以我說比實力增長更有意思的是人們的認知轉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實際是來自中國“大同”的概念,通過“一帶一路”等倡議的實施,這實際是中國的理念在影響世界。
《參考消息》: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否和馬克思提出的“國際主義”有共同點?
高大偉:我認為馬克思的“國際主義”還是來自西方,離不開西方,和中國的“大同”不太一樣。我希望不用西方的概念,普遍主義、國際主義都是西方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我認為來自更加中國的“大同”這個概念,越來越多的中國概念應該促進人們“認知轉變”,而不是僅僅認同一個強國的“實力轉變”。
《參考消息》:中國的概念西方人會接受嗎?
高大偉:中國復興是一個事實,這一趨勢不可阻擋,雖然中國有很多問題,內部外部都面臨很多困難,但應該看到中國復興一直在持續。目前人們關注中美貿易摩擦,實際上除了表面的貿易摩擦還有一個是心理戰,中國復興的趨勢不是一個美國總統能夠改變的。特朗普最多做到2024年下臺,但那時的中國還在,中國復興還在繼續,預計中國復興的高峰可能在2050年,那時候你我都不在了,但中國復興那時才達到高峰,那時的世界將不可想象,所以人們的認知轉變更為重要。
認知離不開語言,我在很多年前就寫了一篇關于漢語的文章,認為世界上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學習中文。你現在去法國高中看看,除了英文是必修課,中文課越來越受歡迎,這是認知轉變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是用中文來描述世界,這將是不同的。所以鄧小平的改革開放非常偉大,開放不僅讓中國了解了世界,也是中國在影響世界的過程。西方對這一趨勢不是能不能接受的問題,而是能不能適應的問題。
《參考消息》:這一過程是否會發生中西方認識的沖突?中國復興的道路會不會出現曲折?
高大偉:我認為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很有互補性。從地緣政治上來講,中國的穩定是世界穩定的保證,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成功是世界的成功。縱觀歷史,中國的復興經歷了低潮和曲折,但從歷史趨勢上來講,從孫中山提出“振興中華”到新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中國一直走在復興的道路上,這一過程已經開始,而且中國沒有對外發動任何侵略戰爭,相反如今在聯合國維和部隊人數最多。中國的和平復興不是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我們處于這樣一個過程中,這不可阻擋。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也是現在的世界最為需要的。
《參考消息》:但中國的聲音目前畢竟不是主流,如何才能改變這一狀況,促成人們認知的轉變?
高大偉:認知轉移或認知轉變,實際上目前已經在發生,西方主流的學界政界是否有認識?我認為已經開始了,特別是年輕一代,從學生開始就對中國很有興趣。我現在給法國里昂商學院辦一個絲綢之路學院,我就講到目前世界不是多極化,而是認知的不統一,各種概念正在激烈碰撞。法國、意大利的政界、學界很多重要人士都同意這個觀點。這是一個新的東西,需要一個過程,因為新的概念和觀點總需要一個人們認識的過程。我認為再有15年或20年,這種認知的轉變會越來越明顯。
促成這一認知轉變的還有中國日新月異的變化。中國的進步有目共睹,最近3年,中國在想辦法實現生態文明,這當然是一條很長的路。現在中國的年輕人將來會很成功,因為他們很了解世界,而外國年輕人并不太了解中國。很遺憾,特朗普把“一帶一路”當做威脅,而不是把中國復興當做一個機遇。
(摘自《參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