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與全球經濟時代的到來,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帶來了全新的挑戰與發展空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屬于一個長期的發展歷程,在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應緊跟時代的發展步伐做到與時俱進。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增強時代感、提高創新性,為培養社會公民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提供全新的發展方向。本文首先分析新時代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狀態,針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的問題探究創新途徑,加速馬克思主義的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下;馬克思主義;發展創新
一、新時代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情況
(一)明確自身發展新坐標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分為馬克思與中國理論這兩部分,屬于一種組合形態,符合中國實際國情是選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理論選擇的核心內容是中國的發展目標、中國化的主題與既定的發展途徑。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具體理論形態會隨著客觀因素的變化而變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推演方向有時代課題所決定。對于中國領導者與共產黨員而言,無論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基礎進行充實,還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使用進行延續,都需要將時代發展作為基礎,在當前的大環境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方向進行改變是今后的必然趨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的發展實際情況相貼切,必定會更改發展坐標,與理論相互融合,將其理論領導作用充分凸顯出來。
(二)擁有全新的思想資源
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堅定的國家信心與民族信心,內部環境相對復雜,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的本質就是為中國而服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為將自身的可用性特征長期延續下去,應不斷拓展中國視野,豐富自身文化經驗,對理論體系的傳播途徑進行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領導者與相關研究人員不斷累積理論經驗,精準自身文化指向及未來應用路徑,屬于一種變動理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僅需要依靠現有的理論內容,還應探究新的文化產物來武裝自己。對于領導者而言,在相互融合的這一環節當中,需要將豐富的思想內涵與文化資源作為基礎。新時代的到來,對國家的思想內涵進行更新,為領導者提供更多的文化動力,無論是提煉社會經驗還是判斷社會未來的發展方向。
(三)獲得全新的發展動力
對人類的未來發展動態進行描述,將其作為完善的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的期初狀態,社會發展綱要也包含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當中,因為這一因素的存在才被我國長期引用。時代變化是馬克思主義開始的契合點,將時代的發展作為基礎,形成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極強的吻合特征。我國領導者與馬克思理論研究人員為了將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充分凸顯出來,與中國實際情況相貼切,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我國目前正處于思想統一的關鍵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緊跟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在新時代下,為中國帶來全新的定位,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延續下去,實現中國話理論部分的可持續發展。
二、新時代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的問題
(一)受到社會轉型期的影響
在新時代背景下,公民群眾受各種因素的影響,為教育工作帶來了全新的壓力與挑戰。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公民群眾在現實生活中會遇到各種看不見、摸不著社會轉型期的不良影響,進而迷失前進的方向,失去正確的價值判斷。只有通過科學先進的理念,對社會公民進行正確引導,才能夠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轉變。運用正確的方式,樹立國際化、個性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培養目標,應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各項問題,向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受網絡輿論的影響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出現信息大爆炸的情況,網絡輿論會因此表現出特定的利益,虛擬性是互聯網的特點,在這樣的環境下,任何一個群體都能夠在網絡上大膽獲取自身利益,成為輿情表達的主體。各種社會輿論被集中,價值信息時代的特點得到凸顯,建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必須符合國家發展的需求,站在時代的前沿,樹立時代服務理念引領社會的發展,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中,融入社會公民對社會文明傳承的重要責任。
三、新時代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途徑
(一)將中國經驗馬克思主義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創新更加偏向于理論活動的創新,但因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體系較為復雜,在對理論行為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只是站在理論的角度進行討論,以中國發展經驗作為基礎,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相互融合適應中國的理論體系,就是現有的理論模式。因此,使用一些創新思維,與新時代的實際發展情況相互融合,更新時代的發展風向與發展目標。以中國經驗為核心,將新時代的發展特色充分凸顯出來,貫徹應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二)必須實現內部突破
創新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學術界與政治界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完成,創新的過程中需要一個全新的契機,只有正確的契機才能夠滿足時代的發展,為實現內部突破,應著重考慮以下三個因素。首先,對于馬克思中國化理論內容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追究,將這些理論對應的實際問題進行有效處理,從根本解決現有的問題。其次,進行邏輯分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范圍十分廣泛,為實現內部突破,需要從不同角度進行邏輯分析。最后,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當中融入中國新時代的發展方針。
(三)從經驗轉化為理性思維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理論,在中國具有一個明顯特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能夠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理論進行融合,其核心就是中國領導者對其經驗的總結,因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形成初期由領導者的理解經驗而完成,這一觀念采能夠被認同,但事實上,這一理論體系在推演與應用的過程中,理論經驗被當作為無法固定使用理論內容。由于中國在每一個時期的發展狀態不同,在總結思想經驗的過程中,不能講發展的理論需求進行疊加。利用堅定的理論基礎完成下一階段的思想領導工作,這是一種沉著冷靜的概述,具有一定指向性。
四、結語
總而言之,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行深入研究,能夠加快國家發展步伐,為國家今后的發展提供新動力。縱觀當前的實際情況,改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需要一個長期的發展歷程,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應保持創新性,建立多角度、多層次的判斷體系,使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向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國家治理”:一個基本前提[A]. 李振.全面深化改革與現代國家治理——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十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 2014.
[2]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必要性、可能性及主觀條件——學習習近平總書記“5·17”講話的思考[A]. 陳錫喜.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16年度)[C]. 2016.
[3]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三化”的四個著力點[A]. 張傳鶴.“蘇東劇變20年與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學術研討會暨當代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2011年年會會議論文集[C]. 2011.
作者簡介:
岳華,1992,08,22,女,漢,籍貫:遼寧瓦房店市,學歷:碩士,方向: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