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明
摘 要: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升以及新農村建設步伐的提速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村的電氣化程度也隨之提升。但是現階段部分區域配網網架結構缺乏合理性以及配網半徑偏大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該區域的電壓問題仍然十分嚴重,而低電壓也一直都是供電服務中所重點關注的話題。因此,在本篇文章中以低電壓及其危害作為切入點,就電力企業配網臺區低電壓原因展開分析,并提出改進性措施,旨在為電力企業提供可借鑒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低電壓;電力企業;配網;臺區
強化農網低電壓的治理,提升供電質量,切實的保障客戶的用電安全和用電權益,除了是優質服務的表現,更是社會普遍關注的民生工程。現階段,即便是資金投入逐年增加、電網架設結構逐年增強,但是有部分區域配網臺區仍然存在著低電壓的現象。積極的探尋低電壓產生的根本原因,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解決,為客戶提供安全和穩定用電的根本性手段和措施。
1.低電壓概述
所謂的低電壓,主要指的是在線路老化、陳舊、布局缺乏合理性、變壓器超負荷供電及其電網功率因數低等諸多主客觀因素共同影響和作用的結果下,導致的用戶計量裝置處電壓在規定時間范圍內,持續性的無法達到國家標準電壓值的一種現象。低電壓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幾點:(1)導致電機啟動轉矩、最大轉矩顯著性降低,嚴重狀況下無法啟動[1];(2)降低家用電器照明度、降低廣播信通信號質量以及縮短電氣設備使用壽命;(3)電壓崩潰,致使大面積停電;(4)用戶滿意度降低,電氣企業形象受損。
2.電力企業配網臺區低電壓根本原因分析
通過訪談、調研等一系列手段和方式對企業監測數據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后,不難發現,導致電力企業配網臺區低電壓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臺區供電半徑較大;(2)低壓主線路線徑偏小;(3)三項負荷平衡性不足;(4)變臺容量不足。
2.1配網運行工況缺乏穩定性
通過對企業監測所得的數據結果展開分析后,可以發現,配網運行工況缺乏穩定性,低電壓的異常波動情況,同地區負荷的變化情況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聯。部分區域鑒于負荷早高峰、晚高峰和其他的特殊時期變化情況誘發的臺區波動性“低電壓”現象仍然十分明顯。這一現象直觀的體現了配網結構缺乏合理性,在前期的建設規劃中,對于負荷發展缺乏準確的估算,技術改進項目,也并未從根源上實現“整改、整臺區”的片區性治理。
2.2配網建設同負荷發展未做到同步性、協調性
部分區域受到業擴負荷發展速度迅猛、低壓線路呈現出輻射式延伸的特點,直接導致配網電源的分布缺乏平衡性,線路供電半徑較長,由此使得電壓較低。此外,企業的運行檢查、營銷策劃及其其他相關的負責配網建設和運行管理、運營維修的部分,在面對電網協調發展和配網負荷增長相關戰略發展目標上,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并未做到到同步性、協調性的發展,也是導致負荷發展步伐優于配網建設的重要原因[2]。
3.電力企業配網臺區低電壓的解決措施
3.1對高低壓電網統籌兼顧的發展
立足于電網的整體規劃與建設,對高低壓電網統籌兼顧的發展,對于未來的負荷發展的發區域予以準確的評估,并以此為依據,對電網進行合理布局。對于農村電網的發展規劃,必須要滿足城鄉發展的大趨勢,必須要規避以往的僅以照明為考慮要點的束縛,系統化的考量農網改造升級,并做好中長期規劃。制定出統籌兼顧的整體性治理改進方案,實現常態化治理。
3.2構建統一治理機制
自營配分管實施以來,直接導致配網臺區同增供擴銷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為了從根源上保障“低電壓”的治理成為一種動態化、常態化的治理方式。必須要構建統一的治理方式。企業的業務管理部分,應該積極的建構專項治理組,間隔固定時間對遇到的問題進行通報、并協商解決方式,逐漸的形成閉環的反饋機制。而運營和營銷部分,則應該將關注的焦點放在協同機制的建立上,共同配合開展業擴報裝與電網建設的協調發展,對新接入的用戶,合理的分配用電負荷,對可能影響低電壓形成的主客觀因素,同抓共管。
3.3加強電網電壓質量監測網絡和管理平臺的建設
立足于現有的電子信息采集及其電壓監測等系統的基礎上,對農村電網電壓質量監測網絡和管理平臺的建設不斷完善,并逐步的建立起低電壓的網絡監測系統,在電壓點的選擇上,力求做到科學性和合理性。并逐漸的擴增電壓監測點的數目,力求實現全方位、全面性的覆蓋性監測,并保證監測所得的數據均為科學有效的,以便于為低電壓的治理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3.4開展無功補償調壓的管理手段
在關注配網裝備水平全面提升的基礎上,注重考慮開展無功補償調壓管理。并高度關注無功優化補償的建設,對公用配電變壓器無功補償裝置不斷的優化。針對那些容量在50千伏安以上的配變,均應該為其配備變低壓無功補償裝置,以此來促進無功集中補償能力的提升。積極的使用壓控式智能平滑調節新技術,實行無功補償裝置精細投切,促進無功補償效果的提升。積極的施行“三級”電壓無功聯調研究,促進整個電網內綜合調壓能力的增強,建立變電站,配變和低壓用戶電壓無功三級聯調機制,實現無功縱向的遠程智能平衡。
3.5嚴格遵循“小容量、密布點、短半徑”治理原則
在立足于“低電壓”治理核查結果的基礎上,嚴格遵循遵循“小容量、密布點、短半徑”治理原則,對改造的方案不斷的細化,進而實現“以點帶面,點面結合”的綜合性治理。在改造方案制定的過程中,要充分的兼顧到農村城鎮化、電氣化建設發展的相關要求,并關注經濟性的特點,對于發展的空間應該預留,以保證改進效果的延續性。
總結:綜上所述,本文中通過對電力企業配網臺區低電壓根本原因進行分析,并給出了相關治理的針對性意見和建議,除了可以滿足新農村建設發展所需外,還可以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最重要的是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和諧穩定,也發揮了重要的促進性作用。
參考文獻:
[1]李啟芳, 侯君萍. 配網低壓分臺區管理中抄表質量對統計線損的影響及對策[J].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12,23(32):128-129.
[2]周佩祥, 陳瑜, 石宏. 低壓配電網故障原因及其對策研究[J]. 湖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7,24(10):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