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輝
一、前言
在長期的教學改革實踐中,我校機電教研組不斷吸納和應用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并積極開展教學研究,努力探索現代教育技術的科學合理運用。目前,現代教育技術與機電技術課程教學效率的實驗研究積累了豐富的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課堂教學或教學管理方面的經驗。這有效地推進了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實驗研究設計
1、實驗研究界定
在現代教育技術與機電技術課程教學效率的實驗研究中,對于機電技術課程,我們主要研究課程《機床數控技術應用》。該實驗研究努力尋求機電技術課程教學中理論、實踐、現代教育技術教學效果的最佳結合點。
2、實驗研究目標
通過本實驗研究努力探索技術手段與教和學效率的相關性、技術手段的最佳作用點和最佳作用時間與提高教學效率的相關性、教法與學法在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的相關性,以達到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優化教學內容,并逐步形成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
3、實驗研究內容
(1)教學內容的研究(2)教法與學法的研究(3)教學模式的研究
4、實驗研究理論依據
(1)電教媒體的特征理論(2)戴爾的“經驗之塔” 理論(3)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知行合一”教育思想。
5、實驗研究方法
本實驗研究以教學實驗法為主,結合效果反饋調控法、文獻法及經驗篩選法。
三、實驗研究實施
1、正確選擇和應用電教媒體
(1)電教媒體的選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媒體傳遞教學信息,學生通過媒體接受教學信息。電教媒體具有基本特性和特殊功能,但也有各自的適應性和局限性,往往一種媒體的局限性又可由其它媒體的適應所彌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恰當選擇合適的現代教育技術媒體。
① 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媒體類型
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把大目標分解成若干個小的具體目標,再按照具體的目標層次要求,根據各種電教媒體的特性,選擇不同的類型。
② 根據教學內容,確定媒體內容
電教媒體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通過電教手段把教學信息轉化為對學習者的感官作有效刺激的符號成份。在電教媒體類型已確定的情況下,就要確定媒體內容,這是關系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揭示規律,強化記憶,從而實現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
(2)電教媒體的制作
電教媒體使用的效果如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軟件的制作,制作一個軟件,固然應該重視其畫面的形象性、科學性,但是尤其要遵循學生感知過程中的心理規律(態度律、對比律、差異律),遵循媒體的變化特點(變靜為動、變動為靜、變大為小、變小為大),遵循現代教學思想,這樣才能使一個軟件不僅有實用價值,而且有智能價值,更有教育價值。
(3)電教媒體的使用
在選擇好媒體和制作好軟件后,還要正確地使用好,才能提高課堂效率。不同的使用方式,對教學目標的實現,也具有不同的功效。合理的組合、適時的使用,可以有效地發揮電教媒體的整體功能,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使用電教媒體一定要把握好使用的最佳時機。所謂把握好使用的最佳時機,就是把教學過程、教學內容和心理活動等各方面的目的配合起來,即處在預定的教學環境中,位于恰當的知識銜接處,在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條件下進行適當的演示,達到水到渠成,恰到好處的效果。
2、及時建立和豐富膠片庫、影音庫、題庫和講義庫
機電教研組全體教師在教學一線依托學校教學軟、硬件環境,圍繞實驗研究的目標和內容,進行了深入而細致的科學研究,并及時建立和豐富了膠片庫、影音庫、題庫和講義庫。在教學中,教師利用膠片庫、影音庫、題庫和講義庫圍繞實驗目標和內容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實踐證明,明確的研究方向、豐富的物化成果對優化教學、提高效率起著明顯的作用。
3、適時開設和分析研究課
為進一步明確研究方向、深化實驗、積累資料、總結成果,實驗組成員適時開設了一定數量的研究課。研究課按照“課前預講,齊幫助;課后分析,同評議”原則進行;并且盡量做到“六個一”的標準,即每堂研究課要有一個研究課教案,一個研究課說課稿,一個研究課軟件,一盤研究課實錄的錄像帶,一份研究課評課記錄,一份研究課學生反饋調查。
4、及時改進和完善專業教學計劃
專業教學計劃是學校教學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的教學文件。雖然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但專業教學計劃卻具有一定的滯后性。為使專業教學計劃緊跟時代步伐,學校主要通過成立專家顧問委員會、展開企業情況調查來彌補這一矛盾。事實上,為使專業教學計劃具有一定的現實性,對于職業教育單位,實驗研究是平衡學校、企業兩者關系的一個比較有效的措施。
實驗研究使我們逐步找到教學目標、內容、形式、時間等幾個方面的內在切合點?!斑厡嶒炦呇芯窟吀倪M”的操作形式使專業教學計劃更趨科學和合理。
5、不斷轉變和更新教學觀念
21世紀是高新技術普遍應用的世紀。機電技術是學科交叉的產物。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一線職業教師決不能因循守舊,而必須不斷吸收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從而解放思想、轉變和更新教學觀念。為此,實驗組成員非常積極主動地參與了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信息技術應用模塊、“四新”培訓、雙向視頻點播系統操作使用、網頁制作、課件制作、計算機編程等方面的培訓活動。此外,教研組每月組織一次講座活動,以專門學習一篇有關職教理論、課堂教學探索、辦學方向等方面的文章,并充分利用學生實習或畢業設計的機會下廠參觀和學習。
一系列有步驟、有計劃的學習活動為轉變和更新觀念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這為真正意義上改變“一塊板擦,一面板;一本教材,一張臺;手拿教鞭,憑空把機器開”的傳統教學模式,從而為引進及推廣如模擬教學法、課題式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行為引導式教學法等全新的適合職業技術教學的能力本位式教學方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
6、不斷歸納和總結教學經驗
只有積極參與實踐,不斷歸納和總結經驗,才能使實驗研究向更深層次發展。機電教研組正因為在實驗研究上舍得投入精力,才有了許多優質的物化成果,并形成系列化。在此基礎上,產生了一篇又一篇具有一定實踐指導意義的教學論文。此外,有部分教師還主編或參編了教育部規劃教材。
四、實驗研究收獲
1、提高了教學效率
“三優化一提高”(優化教學目標,優化教學過程,優化教學評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是無錫市課堂教學改革的主題。這一活動已開展多年,并已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我校開展的實驗研究在職業教育領域上因應這一趨勢在深度和廣度上作了充分的挖掘,取得的經驗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提高教學效率的途徑
① 利用電教媒體
② 利用題庫和講義庫
題庫和講義庫是教材的輔助。教師利用題庫可以方便地對學生進行教學知識點的剖析和領會,使得新知教學及鞏固練習配套一條龍;利用講義庫可以方便地解決由于教材滯后性帶來的教學或培訓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矛盾。目前在職業技術教育領域的課堂教案有講義化的趨勢,所謂“講義化”,即在保證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前提下,教師可以不受教材和教學參考書的限制,緊跟專業的時代發展,選摘與教學有關的資料來組織教案;也可以深入企業,結合生產實際、產品結構、設備條件,組織和設計極富實踐意義、創造意義的教學課題、項目來充實教案,并在此基礎上編寫出講義化的教案。
通過編制習題、講義及設計針對性工程實際課題,有利于打破45分鐘的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把45分鐘的課堂教學向前延伸、向后拓展,并以習題和講義為指導、課題為中心,積極引導學生嘗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努力使學生做到“拿著課題、帶著問題進課堂,養成思維、形成能力出課堂”。如此可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師生互動的潛力;充分推進理論教學與實驗、實踐教學的一體化進程;充分領會“三種意識、四種能力”(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實踐意識、發現問題的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發明創造的能力)的職業能力要求。
五、結束語
省級電教課題“現代教育技術與機電技術課程教學效率的實驗研究”已順利通過省電教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反映較好。教學效率的實驗研究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還需不斷地進行實驗研究與挖掘提高。目前,我校“揚改革創新之旗,興教育科研之風”的教育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江蘇省陶行知研究會編,陶行知教育言論集,科學普及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2]江蘇省電化教育館編,現代教育技術,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