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健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蓬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與對住所要求的日益增長,促使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建筑業現在發展形勢既有著良好基礎又面臨著挑戰。我們如果要保障建筑行業健康發展,就必須注重建筑施工的質量。其中,結構設計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而抗震環節又是結構設計的重中之重。文章結合本人相關工作經驗,對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要求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高抗震設計的相關工作質量,促進我國建筑行業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抗震設計;理論分析
在我國,建筑行業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但是面對日益復雜的社會環境,建筑行業需要尋求新的、更好的發展。結構設計是進行土木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相關工作中,一些客觀因素導致了建筑的各種質量問題。其中,抗震問題是一項評價建筑物質量的重要標準,所以,我們需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怎樣應對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抗震問題。
一、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與抗震設計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現代房屋的要求不僅僅只是一個遮風擋雨的居所,所以優化現代房屋的結構設計十分有必要。這不僅提高了建筑的美學價值、經濟價值以及社會價值,而且降低了建筑商投資成本,節約材料,并且能通過改造環境,為人們創造一個優質的居住環境和工作環境。對建筑結構的設計進行優化,就是在原始設計方案的基礎上改進與完善房屋結構設計,充分使用剩余空間資源,進一步滿足人們對房屋的實際使用需求,保障房屋建筑結構設計體系的合理和安全。
二、土木工程結構抗震設計的必要性
地震又稱地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由已經發生的地震可知,地震損失多半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所導致的。所以我們應當加強土木建筑工程結構的抗震設計,以充分保障地震時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避免造成恐慌。
三、土木工程結構設計抗震原則
(一)實現結構形狀的簡化及精確化
對于復雜的土木建筑工程來說,如果地震發生,其受力情況會十分復雜,薄弱之處也多,十分不利于建筑的穩定。并且,設計者也很難對其受力情況進行準確的計算,保障建筑的抗震能力。因此設計者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實現結構的簡化,并在此基礎上模擬其受力情況及外力抗擊情況進行精確地計算,盡量避免或減少薄弱環節,以此來保障土木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提升,增加其在地震環境中的穩定性及安全性。
(二)堅持結構設計的科學化與合理化
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科學化及合理化是保障其在地震環境中維持穩定的關鍵因素。因此,在進行土木建筑工程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應當根據地震所產生外力的情況合理地對建筑的結構進行設計,盡可能地實現建筑物整體在地震環境中的穩定性。并且,在設計者作出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具有較強的整體觀念,從土木工程結構的整體對其抗震性進行考慮,確保結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具有較強的抗震能力,尤其是對于結構中幾個部分的連接部位等較為薄弱的部位,更是應當盡可能地保障其緊密性,避免對建筑物整體的抗震性能產生不良影響。
(三)調節結構設計的外部形態及剛性
結構設計的外部形態對于其抗震性能具有較為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的產生是由于土木工程結構的外形設計會對整個結構的重心產生影響,因此在進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應當對其結構設計進行合理設計。除此之外,在進行土木工程結構設計的過程中,設計者還應當注意整個設計的剛性,盡量從整體上提升土木工程的質量水平及抗壓能力,減少地震帶來的損失。
(四)抗震方案完善與抗震設計人員的能力提升
我們可以在完善抗震設計方案方面提高抗震水平。設計方案是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施工步驟,是我們進行施工的參考依據。要想完善設計方案首先需要我們從內容入手,對于方案中的細節問題進行完善,比如對于地震多分區,對需要在方案上明確指出采用何種建筑材料,對于施工中可能碰到的問題進行闡述,并給出相關的處理方案,這種完善的設計方案,能夠較好的幫助施工的推進,也能在建設環節切實發揮抗震性能。為了更好的提升我們抗震設計的水平,需要切實關注設計人員的能力素質培養問題。設計人員需要定期接受技能培訓,豐富自身經驗,除此之外還需加強人員的創新思維建立,提升抗震設計水平。
五、結語
前幾年,日本發生了8.8級大地震,這次地震中,日本房屋很少發生倒塌。這件事引起了中國政府和群體的廣泛關注,我覺得我們中國的建筑行業應該引起反思。近幾年我國的地震情況發生頻率較高而且由于房屋的抗震性差已經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在此基礎上土木工程建筑的抗震性逐漸成為了人們普遍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因此,在土木工程結構設計者對建筑結構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當以整體性原則為出發點,結合建筑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地提升其抗震性能,以提高人類所居住及使用建筑的安全及穩定性,減少由地震帶來的人員傷亡及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張婷.房建結構設計體系選型及抗震設計[J].門窗,2015(8):299.
[2]趙宏偉.房屋建筑結構設計體系選型及抗震設計探討[J].山西科技,2012(5):31~32.
[3]陳子強.建筑結構選型的思路及其抗震設計應用[J].建筑設計管理,2010(4):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