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新時期下,高校以大眾化為辦學宗旨這一實況,提出了建立健全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機制的建議。具體是對高校學生工作機構整合與優化意義、整合形式以及工作管理團隊構建三大方面對高校學生工作機制進行探究,希望在推動其優化進程方面有所幫助。
關鍵詞:學生工作管理機制;學生工作管理機構;整合形式;管理團隊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運行質量一直是社會各個領域關注的問題,其也是高校管理機制的重中之重。強化學生思想政治觀念,培養其組織領導能力,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點,為高校教育與管理事業的有效運行奠定基礎[1]。文章以培養與強化個體意識,提升個體綜合素養為基點,整合目前高校辦學實況,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機制運行現狀與優化對策進行探究。
1.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機構優化與整合的必要性
國內眾多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機構布設的形式大體是一位資質深厚的黨委副書記組織全校的學生工作[2]。學校管理機構通常是由以下三部分構成:一是研究生工作管理機構;二是本科生工作管理機構;三是高校共青團組織。
參照目前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實況,為了使其踐行綜合化、法制化與民主化的路線,可以借鑒以下論述內容:一是把研究生院管理處和學生管理整合為一,成立高校學生管理處,其成立的意義在于對高校學生行政和學籍一并管理;二是把高校黨委研究工部與學術工部整合在一起形成高校黨委學生工作部,其職責在于組織與管控高校所有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發揮導向作用;三是將學校團委至于重要位置,構建以共青團為主體的高校社團管理中心,并使共青團演變成高校各個學生社團運行的指南針。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機構采用如上的調節與整合形式,確保行政管理工作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界限清晰化,有效的處理了現階段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程中黨政混淆問題,也使各個部門恪守其職、各盡其責,分工明確、密切配合,此時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效率勢必有一個“質”的飛躍。部門間的分工,從而提高管理機構的上作效率。
2.高校學生工作機構整合形式
若高校招生規模相對較小,高校學生工作機構通常是以特定的身份對學生進行情感關愛與思想教育,這是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體現形式,也彰顯了高校學生工作的特質化,強化了高校個體間的緊密性,此時校風也是極為優良的。但是,伴隨著擴招體制的推行與高校建設規模的拓展,學生和高校之間的關系受到法律條條框框的制約,若僅借助增加高校學生工作管理人員的形式,而去達到強化其運行效率,已顯力不從心了。并且基于高校和學生之間關系繁雜這一實況,情感交流與思想教學的特質性管理模式與高校依法教學理念之間缺乏匹配性,也不能切實的強化學生的法律理念與道德素養[3]。
正因如此,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形式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結合高校學情與辦學理念,構建新興學生工作管理模式是極為必要的。上述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以參照以下形式:
首先,構建體制化高校學生工作管理模式。為了減輕高校學生工作壓力,取締特質型的思想教育與情感關懷等管理形式,對過去管理工作經驗進行反思總結,推進非程序化管理到程序化管理轉型進程,使部分管理心得演變成管理機制,使其代替管理人員的作用,保證了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透明性與公平性。其次,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踐行程序化路線。過去因為高校學生數目相對較少,所以在處理多樣化問題上不存在較大難度,這也是特質性管理形式產出的動力。但是在高校辦學規模擴張與學生數目增加,以及學生普遍存在民主觀念的局勢下,面對復雜化的問題若采用異樣的管理程序,學生可能對其不認可。那么為了強化學生工作管理質量,管理人員應用以巧妙的方式對多樣化問題進行分類,對同一范疇的問題應用一致的程度去處理,借此途徑去強化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有效性與規范性。最后,使民主化理念滲透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進程中。這一理念融入進管理工作進程中,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參與機遇,使他們借助自己的能力處理問題,強化了個體擔當意識。新時期下,高校培養的不是在溫室中茁壯成長的個體,而是培養能夠自我反省、自我約束的人才,所以民主化理念的融入,滿足個體成長需要的同時,使他們在參與各項組織活動的過程中,對自我行為進行調控、對舉止負責。可見這一理念的融入,一方面緩解了高校學生工作壓力,另一方面強化學生綜合素質,使其在人才市場中擁有立錐之地。
3.構建高校學生工作管理團隊
一是肯定高校學生工作管理的意義,提升管理團隊在高校管理體系中的位置。這主要是因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強化學生能力、提升其素質、扎實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可以將其視為高校學生身心全面發展的“整形師”。所以務必要認識到學生工作管理存在的價值,提升其地位,為其發展創造空間,使團隊人員堅守工作信念,增強熱情度,將自體時效性充分發揮出來。
二是高校增加學生管理專業,將其視為一項專業內容去對待,為學生管理團隊構建專業化舞臺。這主要是因為高校學生工作涉及范圍廣,能夠接觸到多學科與專業,所以團隊要對本校各學科教學特色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一些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并且,在高校學生數目不斷增加的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應該重視管理技巧,同時應用法學知識對其學生學習生活進行科學管理,從而使高校學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事業運行過程中熠熠生輝。
三是增強專業教師團隊的使命感。明確教學和管理工作之間的界限,為個體全面發展奠定基礎。知識經濟時代性,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已經演變人才培養的重要模式。所以在落實學生工作管理團隊建設目標的同時,專業教師務必對其嚴加管理,正確引導,承擔起教育與管理的重大責任。
結束語:
總之,新時期下對高校學生工作管理實施調整手段是極為必要的,從而確保學校社團管理機構的職能充分的發揮出來,為共青團真正演變成高校社團的管理部門,為學生管理法制化、程序化進程注入活力,達到優化高校整體管理工作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周.高校學生教育與管理工作的動力機制探究和分析[J].科技風,2016,10:77.
[2]郭憲.基于云服務平臺的O2O混合式高校教育管理研究[J].科技視界,2016,18:4-5.
[3]姜楠,許維勝.基于校園一卡通數據的學生消費及學習行為分析[J].微型電腦應用,2015,02:35-38.
作者簡介:
張恒悅(1988.04),男,回族,山東濟寧人,講師,學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