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宗洋 毛丙杰 袁偉升 趙江濤 白松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市場經濟逐漸在我國活躍起來,各大企業都已經開始使用會計記賬的經濟管理方式,這表明我國經濟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會計記賬的方式有很多好處,比如方便公司對財務走向的理解,并根據資金走向對公司未來的發展作出規劃。但是在會計工作中也會出現很多問題,會計造假就是問題之一,小則它會影響公司的經濟發展,大則會影響社會的經濟秩序,本文就此問題進行探討,分析了會計造假的原因,并提出會計造假的防范和治理策略,希望能對會計造假的防范起到些許作用。
關鍵詞:會計造假;原因;防范措施
一、引言
會計造假,是指某企業的管理人員和財務人員在對企業的財產進行核算時,自作主張違反了國家相關法律和行業的行為準則,編輯虛假財務報表或偽造財務信息的一種違法行為[1]。會計造假一般分為兩類,會計事項造假和會計報表造假,會計事項造假是指通過欺詐等不法手段,將企業的公家財產變為自己的私有財產;會計報表造假是指利用虛假財務指標,發表虛假會計報告,使企業看起來具備某些能力,欺騙企業的合作伙伴或股東。
會計造假是世界性的難題,發達國家對會計造假問題也難免存在監管方面的漏洞,更是令國際性的大公司為之頭痛不已,不但影響企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市場經濟秩序[2]。我國目前會計造假的情況也不容樂觀,由于會計人員的道德缺失、監督措施不夠完善、會計造假成本低等諸多原因,致使我國的企業頻頻出現了會計造假的情況,會計造假現象亟須解決。
二、會計造假的原因
(一)會計員職業道德的缺失
由于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這就使得人們飽暖思淫欲,人們的精神世界受到了物質的腐蝕,又因為會計人員會受到手里職權便利的誘惑,就會使得會計人員為了自身利益做出違反職業道德的造假事件。首先,會計員為了豐富物質生活,不惜通過違反職業道德,對數據造假,從而獲取不法的利益。其次,某企業高層為了達到某些政府的目標,暗示會計對數據進行造假。最后,某些企業為了逃稅、漏稅,讓會計對利潤進行謊報。
(二)監督措施不夠完善
會計監督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審計監督、社會監督、會計監督、執法監督,這四個方面都會出現一定的漏洞[3]。審計監督因為內部的制度不健全會出現一定的漏洞,也會出現為專門的部門開后門的情況,從而使審計監督失效。社會監督的各個部門過于獨立,沒有形成完整的監督體系,社會監督顯得過于無力。會計監督受制于企業,并且法律束縛過弱,對會計的監管在企業中無法突出其作用。執法監督對企業的約束起不到過大的作用,在執法中出現的收受賄賂、執法不嚴的情況會使得會計造假找到縫隙。
(三)會計造假成本低
根據我國目前的法律,會計造假的懲罰過輕,在會計造假的時間被揭露之后,會計造假所獲得的利益要比會計造假的懲罰多,并且會計造假的成本很低,只需要偽造數據,所以這就使得很多會計員會選擇進行會計造假。會計造假屢禁不止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會計造假不易被發現,即使被發現也只是罰款,并且罰款數額小于造假所得數額,一般的小金額不會上升到刑事責任,這就使得許多企業會計造假的情況出現。
(四)企業上級對下級的威脅
在企業的經濟管理中,企業領導和會計人員的關系就是上級與下級,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會計人員在對企業的賬目進行整理時,并沒有自己的話語權,主要聽從領導的安排,不然自己就會擔上影響公司發展的罪責,公司的會計人員會因為上級和企業所給與的壓力,就會違背自己的職業道德,會根據上層人員的暗示對數據進行改動,從而防止自己擔上責任或者被企業辭退。
三、會計造假的防范與治理對策
(一)加強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理念
對于從事會計職業的人員要對他們的素質進行嚴格的把關,在大學和企業中都要提高對跨級人員這也道德素質的培養,爭取提高會計隊伍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不僅僅限于培養會計人員的專業知識,還要對會計人員的人品培養重視起來,并且注重理論結合實際,給會計人員提供實踐的機會[4]。在企業工作中也不要放松對會計人員的思想方面的培養,重視道德和法律的教育。企業要完善對會計人員的獎罰制度,把不遵守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拉入黑名單。
(二)增加造假成本
我國要盡量完善關于會計造假的相關法律,對會計造假的時間要制定更嚴重的懲罰制度,并建立民事責任和形式責任的相關懲罰,重罰會計造假嚴重的企業和相關人員,提高會計造假的成本。懲罰制度確立之后,賠償制度也要跟著確立,根據會計造假企業所非法獲取的利益制定相應成倍的條款,增加造假成本,扼殺造假事件。
(三)健全內部監督體系
首先,各個企業要在內部落實監督系統,根據自己企業的規定,設置企業內部約束機制,并且明確各個部門的任務,確保不會出現徇私舞弊的情況。其次,加強監督部門的相關權利,監督部門不能只是一個發現問題然后上交給檢察院的部門,監督部門也要有處罰或者對會計造假事件先行處理的權利,這樣才可以對會計造假事件進行更好的處理。最后,加強社會監督,這樣通過企業、監督部門和社會三方面的監督,才可以使得監督的體系更加完善。
(四)健全內部控制體系
企業內部的財務運算相對來說不叫封閉,這就為會計造假提供了條件,會使得上級領導更容易利用權力暗示會計人員進行造假[5]。所以企業內部要健全企業內部的控制體系,使得在進行財務處理的各個部門之間互相牽制,形成完整的體系,這樣就可以保證上級領導和會計人員在進行賬務處理時,地位是平等的,就會減少會計造假的情況。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會計造假主要有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內因是指企業內部的因素包括員工的素質,企業存在的弊端;外因是指政府對會計工作的監管和法律體系不夠完善。所以要想徹底杜絕會計造假的情況就要從這兩方面做起,企業要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和監督,國家要完善相關會計方面的監督和法律體系,通過全社會的努力,促進企業、社會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邢德新.試論會計造假的防范與治理[J].商業經濟,2015,12:132-134.
[2]張琳琳,何秀英.上市公司會計造假的防范與治理[J].商場現代化,2016,03:198-200.
[3]陳學軍.試論會計造假的防范與治理[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12:55-56.
[4]馬維娟.試論會計造假的防范與治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5,33:124-125.
[5]李仕軍.試論會計造假的防范與治理[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8,0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