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祖英
建設企業電氣工程實訓基地,要以培養職業技術能力為主線,突出實用性、技能性和崗位針對性,強化職工實踐能力和就業技能的培養,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電氣實訓基地是為配網員工提供實訓教學的保障,保證職工掌握一定職業技能的一系列要素的統一體,包括場地、設備、指導教師、培訓計劃、培訓方案。
一、電氣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以及原則
(一)實訓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
立足壽寧山區電力建設,面向城鄉電網改造升級以及智能電網的發展,有效服務于屏南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適應屏南縣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動手能力強、創造能力強、素質高的低壓電氣工程人才,培育適壽寧縣電力發展需要的專業特色。
(二)實訓基地建設的目標
加強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強化配網職工動手實踐能力,建立配電的系列參觀實訓基地;以創建培養模式先進、社會服務能力強、職工素質一流等有一定影響的特色專業。
(三)實訓基地建設基地功能
實訓功能。基地為職工提供模擬、仿真到實際操作的實習、實訓路徑,使職工在受訓期間就完成上崗前的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并提升職工配網一線的實操能力。
培訓功能。面向企業職工在職提高、轉崗培訓,社會其他人員以及待崗人員的再就業培訓。
(三)實訓基地建設的遠景
緊跟供電企業人才市場需求變化,大力推動配網專業建設人員培訓和電企項目合作等方面開展,實現教學培訓相融相促。
二、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建設,強化專業基礎實驗實訓
(一)實訓基地建設建設方案
根據配網專業特點,按照“理實一體”的原則,積極探索配網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根據專業實驗內容的特點和聯系,對實踐基地的建設主要分為三個相當獨立的單元模塊分別進行創建。主要有高低壓計量柜、電能表智能接線仿真系統、低壓配電綜合、露天登桿作業實訓模塊。
(二)配網專業實訓教學模式
為提高配網職工的現場實際動手能力,實驗實訓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實際操作訓練實驗層、虛擬仿真實訓實層,以提高職工的動手能力及綜合應用能力。
(三)創建參觀實訓基地,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主動適應壽寧電力發展需要,探索創建社會參觀電力實訓基地,促進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過參觀不僅能讓電氣從業人員接觸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思想,開闊眼界,提高從業者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使職工了解企業文化、生產過程和工藝流程,增長實際生產實踐知識;與電力產品企業開展交流,建立配電專業參觀實習基地。
(四)校企聯合,創辦產學研實踐教學基地
按照“共建、共享、共贏”的原則,與寧德技師學院協作,創新校企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積極探索教學型實訓基地的建設模式,建成真實、仿真的項目教室、現場教室等。使參訓人員能更深刻的認識配網設備及電力系統,配電設備的基本操作、配電設備的運行巡視及故障處理。該實踐基地包括10kV設備場地、10kV高低壓室以及室外登桿作業區組成。主要組成設備包括主變壓器、斷路器、隔離開關、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避雷器、消弧線圈、無功補償裝置。能完成配網設備的基本操作、配網設備室外操作和配電設備的運行巡視及故障處理等相關知識的培訓。通過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可有效提高配網人才培養的效率。可以積極參與技師學院的配網學科建設,為提高教學質量。同時,技師學院可以為企業解決生產、管理上的難題,和企業技術、管理人員一起進行科研攻關。
(五)培育專業技術過硬的內訓師隊伍
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建設一支電氣工程內訓師資隊伍,是促進電氣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的重點環節。公司可以從企業中選聘專業的電力生產技術人員到基地中擔任實訓師。還可以吸納社會上有實踐經驗的低壓電氣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到實訓基地的教學中去。
(六)爭取更有力的建設資金支持
實訓基地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程,需要充足的資金保障。要建設實訓基地,需要籌措更多資金。應爭取省公司更多的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基地建設經費,購置電氣專業的實踐設備,完成硬件設施的基礎性配置。
電氣實訓基地的建設,能進一步體現我公司培訓中心的輻射作用,形成對公司職工技能提升、壽寧職業學校電力專業學生技能及社會人員的電氣專業培訓,培養大批高素質、符合電力發展需要技術應用型人才,以滿足電力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也為企業和社會進行崗前或崗位培訓, 為電力生產科研服務,走可持續發展壯大電力行業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