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淵 張濤 曲訓帥
摘 要:空氣質量常規監測不僅有利于社會、文化以及環境協調發展,而且還有助于建設宜居城市,同時推動國民經濟發展。針對我國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的發展狀況,筆者進行了深入研究,詳細分析了城市空氣質量監測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旨在尋求一種能優化和調整城市空氣質量監測點的方案,使城市空氣質量監測工作得以有效開展,從而更好地為城市服務,及時發現和解決各項城市空氣污染問題,切實保障和諧社會的建設。
關鍵詞:城市環境;空氣檢測;監測點位
前言:伴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廣大人民群眾越來越重視和關注環境空氣質量問題。為此,環保部門已經著手開展空氣質量檢測工作,旨在為了有效解決城市空氣質量問題。本文主要研究了現階段我國城市環境監測工作的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旨在尋求出科學合理的優化調整方案。
1.監測點增設或更改的范圍
1.1由于城區面積不斷向外擴張或者行政區劃發生變化,造成現有的監測點位不能全面、真實地反饋出城市空氣質量情況,因此,需要額外增加監測點位;
1.2如今。市區建筑物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但造成了現有監測點的采樣空間減少,而且還造成采樣高度提升達不到監測技術規范的問題,環境監測部門必須予以糾正。此外在原來的位置上很難校正,可以通過將監測點位就近轉移來有效解決,此外,移動直線距離控制在500米范圍內;
1.3現有清潔控制點的環境發生巨大變化,失去清潔控制點的功能的,必須分別設立清潔對照點。除此之外,不得對現有監測點進行調整或變更。
1.4技術要求
監測點位的增加或變更需要嚴格參照監測技術規范執行,同時進行對比試驗和充分的技術論證。其中,布點優化論證環節顯得尤為關鍵。新增設的監測儀器應與原系統兼容,并與現有監測手段相媲美。點位變動的技術需要由中國環境監測站另行提出。監測場地變更的技術方案由城市環境監測站承擔,并報上級環境監測站進行審查。中國的環境監測站應加強技術指導和監督。
2.監測儀器選擇和現場監測
2.1監測儀器選擇
為了讓監測數據在不同地點之間的可比性更加令人信服,在測試過程中應盡可能使用同類型監測儀器和制造商,這樣,減少了同步監測過程中監測儀器差異引起的系統誤差。該儀器運行穩定,在常規監測過程中具有較強的性能指標。
2.2監測現場調查
按照不同城市的環境要求,認真檢查監測現場,準備必要的輔助設備和防護,避免儀器受到干擾和損壞。如外部卡槽,防風部件,延長電源線等,對于這些小件物品或細節一旦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工期的延誤或損壞監控設備。當然,做這項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驗的積累。此外,必須事先進入監控站點,對現場情況做到認真查看和真實記錄,這點尤其關鍵。
3.優化監測點的選擇
3.1在選擇優化監測點時,必須做到目的明確、方法恰當、思緒周密,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監測點達到自動空氣監測的相應要求。在此期間,可以采取多種手段,這樣效果更佳,更有利收集大量信息,充分展示各點的設置條件,同時做出相應的調整。盡管監測數據完全符合《規程》的相應要求,但事實上,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無法實施,給調整環節增加了不比要的麻煩,甚至出現重新選點監測。
3.2在進行監測時,需要工作人員認真調查周圍環境,有效阻止局部污染源突然出現,從而干擾監測數據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優化監測需要持續很長時間,有時持續了近一個月。因此,在制定方案之前,應進行充分的實地調查,以確保監測點(半徑至少100米以內)周圍的環境在整個監測過程中基本穩定,尤其不能出現間斷的塵、氣等局地污染的影響。在監測期間,工作人員還應該每天調查周圍的環境。一旦發生這種情況,需要結合客觀條件及時進行近距離調整,以有效避免不合格的監測數據出現。
3.3監測點的高度不得超過3至15米?!碍h境空氣質量監測標準(試行)”要求“自動監測采樣口或地面監測光束的高度應在3至15米之內”。事實上,在一些城市地區,特別是在一些新城區,很難找到這樣的地方,甚至在許多新城區開發過程中,明文規定低于X層樓不允許建設的情況,有時出現高度一致,但卻夾在高層建筑之間,很難找到適合的選點。實際工作過程中,應充分考慮諸如下墊面類型,平均高度和整個區域的地貌等因素的影響。在新區域的高層建筑中,可以考慮將整個下墊面的平均高度,適當提升到監測高度。但是,又考慮到污染物的垂直分布和人類活動的范圍,建議采樣高度控制在25米以內。
3.4在選擇最佳優化點位時,需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需要考慮空氣監測對區域環境相對穩定的實際要求;另一個方面需要站在城市長遠發展的角度,兼顧總體規劃,普遍存在新城區點位增設過程中。在新區選擇點位時,應盡量位于新區的規劃區中部,而不是實際建成區內中心位置,并應被至少4平方公里的建設區包圍,同時保證周圍環境基本穩定,或其主導風向的區域環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相對穩定。
3.5在優化環境空氣點監測時,需要充分結合其他環境空氣監測工作執行,進而有效提升數據利用率,防止重復工作。其中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以及二氧化氮等都屬于點位優化監測設計的工作內容。其監測范圍覆蓋整個城市地區,不僅包括舊城區,還包括新城市和一些敏感點。相對于傳統的空氣監測點而言,環境空氣點位優化監測的點位數量和密度要更多。此時,正是對整個市區的環境空氣質量進行詳細調查最佳時機。如果能夠爭取到當地常規環境空氣質量監測調查相融合,監測數據將略微增加或調整。從有效提升其利用價值將,并將作為大氣環境管理,規劃和科學研究的重要理論數據。
結束語:
綜上所述,人們生活品質的提升與環境質量好壞密不可分,由此可見,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占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只有不斷增強環境監測,實時監測人民生活環境數據指標,才能真正改善影響人們生活質量的生存環境,促進國民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因此,加強環境監測勢在必行,而且非常重要。
參考文獻:
[1]邱湘.空氣自動監測系統的故障與維護[J].黑龍江環境通報;2003年O4期.
[2]余紅.應用綜合分析法優化大氣環境監測布點[J].云南環境科學;2001年s1期.
[3]張遠東.相關分析在大氣優化布 點過程中的成功演繹[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5年s1期.
[4]陳順天.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格實測法優化布點研究質量保證[J].中國環境監測,2002(4):2l一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