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成,閆 安,常楠楠
( 1.吉林大學 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12; 2.吉林大學 經濟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稅收是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納稅人與國家之間的一種經濟關系,是我國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跨境電商行業借助其價格和質量等多方面的優勢,以迅猛發展的態勢逐漸壯大,而跨境電商的進口關稅更是我國稅收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應對跨境電商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趨勢,國家在關稅制度方面進行了多次調整,最終形成了跨境電子商務特定的稅收政策。
自1993年國務院提出“金關工程”構想,并于2001年全面執行開始,我國跨境電子商務產業步入萌芽階段。“金關工程”以建設現代化外貿電子信息綜合平臺為宗旨,通過將海關、商檢、外貿商、金融、外匯管理和稅務等部門的互聯網進行匯總的方式達到國家進出口貿易業務全面實現計算機化的目的。“金關工程”創造了中國電子口岸、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以及阿里巴巴公司等一系列顯著成果,成為我國電商開拓海外市場邁出的關鍵性一步。21世紀初,互聯網日漸興起,網絡黃頁登上舞臺,中國電子商務正式邁入發展階段,相繼迎來了被我們稱之為B2B電子商務的1.0時代和2.0時代。與此同時,外貿企業進一步意識到網絡的優勢,并通過加入面向全球工商產業的國家級和世界級黃頁記錄以及在相關市場的網絡黃頁上做廣告,進行演示和推廣,使外貿與電商相結合,正式將跨境電商這一產業群體推向經濟前沿。2004年跨境電商平臺開始轉型為線上交易平臺,使交易、支付及物流實現電子化操作。2008年在全球處于金融危機所造成的低迷的經濟形勢下,跨境電商憑借其新興產業地位所享有的國家稅收扶持政策,通過小訂單、短周期、多頻次的貿易形式成功躋身為跨國企業規避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利用其較完善的市場結構取代低迷的傳統跨境貿易,獲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但總體看來,在上述階段中,雖然我國跨境電子商務呈現出迅猛發展的態勢,并形成較大規模,但我國始終未出臺專門針對跨境電子商務稅務征收方面的相關法規,導致海關方面仍按照進口稅則中的相關規定對其進行征稅。
2010年阿里巴巴公司收購深圳達通,實現了外貿信息和交易的實時掌控,將貿易形式整合為一站式服務鏈條。同一年,海關總署第43號公告《關于調整進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措施有關事宜》首次涉及對跨境電商的貿易監管。2011年“洋碼頭”正式上線,標志著國內最早的跨境電商交易平臺成立。跨境電商的交易形式也在原有的B2B、B2C、C2C框架下,新增O2O(線下商務與互聯網線上之間的電子商務貿易) 、BOB(采購方與供應方通過線上平臺達成產品或服務交易)等。2013年海關頒布專門針對跨境電商的《海關總署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網購保稅進口模式有關問題的通知》。此文件與43號文件共同彌補了跨境電商行業的稅收空缺,并提出了行郵稅、50元以下免稅、保稅區等相關政策,釋放出明確的政策利好。
隨著政策上的持續支持,在各方力量參與下不斷創新的進口電商模式所占的市場份額連年攀升。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統計,2008~2015年跨境電商交易額由8千億元增長到5.2萬億元,保持每年30%的增長率。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2014年中國B2C跨境進口電商市場同比翻番,跨境進口零售類電商年復合增長率高達98.7%,由2013年的767億元增至1550億元。此時在社會關注和貿易中心聚焦下,跨境電商產業發展達到了空前的火爆。
經過不斷的創新和發展,當前我國跨境電商平臺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集交易、支付、物流、服務及融資于一體的網絡外銷系統,銷售供應鏈較為完備,商品銷售范圍廣泛且支付、退貨等糾紛解決機制日趨完善。例如,在付款方式上,除了選用主流支付手段維薩卡、萬事達卡、Money-bookers、西部聯盟等全球通用支付工具,還使用30多種不同國家的支付方式,不僅降低了交易成本,還提升了支付的安全性。這使我國電商行業在世界上處于領先水平。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4.2萬億元進出口總值中,跨境電商交易額為3.1萬億元,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境內開展跨境電商業務的外資企業20多萬家,每年有10多億件商品通過電子商務銷往世界各地,參與企業數量與規模都在持續增長。無論成長性、市場潛力還是在全球范圍的影響力上,我國跨境電商服務都集聚亮點。[1]
1.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惡性競爭泛濫。與傳統外貿相比,跨境電商實現了左手消費者、右手品牌,真正貼近了“批發”的價格。因此,跨境電商以低成本采購、低利潤銷售所贏得的市場控制地位難以被撼動。但在利潤的誘使下,很多“不合格”的電商陸續加入,以網絡為平臺兜售假冒商品,欺騙消費者;隨著電子商務單位數量的增加,電商市場競爭愈發激烈,越來越多的電商被卷入價格大戰。監管規則的漏洞、不完善的網絡法則以及網絡本身所具有的弊端,使惡性競爭愈演愈烈。
2.侵權行為時有發生,消費者權益難以維護。電商平臺中經常出現盜用品牌、銷售假冒產品等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極大地破壞了跨境電商平臺的信譽。由于跨境電商交易方式的特殊性,極易出現交易主體多元與信息不對稱,買方無法了解商品的真實品質而賣方難以對客戶的消費能力和資信度做出準確評價,因而往往在退換貨、售后服務等方面無法有效維護消費者權益,也可能導致賣家損失物流費和資金手續費。除此之外,交易中還可能涉及違禁物品,給社會穩定帶來危害,也給海關監管帶來難度。
3.管理政策有待完善。雖然政策利好對于跨境電商的發展十分有利,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仍然存在的一些政策缺陷。例如,跨境電商既不能明確地歸類于服務貿易,也不能準確地定位于貨物貿易,必然導致其所涉及的外匯歸屬管理難以規范,交易主體的市場準入和支付機構外匯管理等問題也存在不足,交易的真實性難以核定,國際收支中申報困難,這些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完善。盡管近年來我國跨境電商發展迅速,但其服務平臺、支付、物流、商務運營等方面均存在不足。市場主體不夠成熟,產業鏈集群協同效應不夠明顯。
一味的政策利好同樣可能助長跨境電商盲目擴張的行為。從2013年初開始,各大電商企業已然投入數十億資金用于價格大戰,與上年同期相比規模放大近一倍。以618京東商城店慶為例,易迅、天貓、亞馬遜、蘇寧、國美、當當、凡客、1號店為應對沖擊,均推出促銷活動,強壓市場價格,榨取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到8月,國美的激情紅八月、樂蜂的五周年店慶、聚美的三歲半生日、天貓和蘇寧的購物優惠券活動等等,都在不斷試探市場可融度的底線,讓電商市場環境變得越來越差。同時,跨境電商借助政策優勢,在與實體店商的競爭中謀取市場壟斷地位,不公平競爭亂象叢生。在這樣嚴峻的形勢下,政府稅收必然蒙受損失,改革因此迫在眉睫。新稅政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誕生的。
在我國2016年4月8日實施的跨境電子商務零售進口稅收政策中,稅額、稅率以及通關清單等均發生了變化。新稅制中取消了50元免征稅額度,并將單次交易限值由行郵稅政策中的1000元(港澳臺地區為800元)提高至2000元,同時設置個人年度交易限值為20 000元。限額以內部分將按照免去關稅、營業稅和消費稅打7折的方式繳納稅額。對于超過限額的部分則按照一般貿易方式進行全額征稅。此外,新政也將行郵稅率中的10%、20%、30%、50%四檔稅收標準調整為15%、30%、60%三檔(如表1)。而非正規的個人直郵(無法提供三單信息的海淘行為)仍按行郵稅計征,稅額50元內繼續免征。

表1 稅改后跨境商品稅率比較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

表2 稅改前后行郵稅對比變化
數據來源:澎湃網財經專欄。
新稅制的實施無疑壓縮了跨境電商的獲利空間,同時促使海淘商品的含稅價格大面積上漲。首先是50元免稅政策的取消,直接導致500元以下的低價母嬰產品、保健品、食品、化妝品等商品的免稅時代終結;其次是超過2000元的奢侈品等含稅價格上漲也較為明顯。由表2可見,按照新的行郵稅稅目分類,稅目一項下的商品稅率是15%,大眾常買的母嬰用品和食品都屬于這一類。對于這一稅目下的業務,“個人海淘”走行郵稅優勢更大,如果正規的跨境電商要競爭這部分業務也只能從“量大”和“批發價”入手。而對于稅改后稅目二和稅目三下的商品而言,正規的跨境電商比“個人海淘”有著相當大的優勢。以1000元的化妝品為例,“個人海淘”繳納的行郵稅是600元,而通過跨境電商零售渠道,則需繳納17%的增值稅,30%的消費稅,并享有稅額7折優惠,實際繳納稅額是行郵稅的一半左右。本次行郵稅制改革更多是結束低門檻跨境電商政策紅利,重新進行洗牌,對大型跨境電商影響較小,進一步規范了跨境電商市場的發展。
新稅制意味著野蠻生長的海淘免稅時代將一去不返,整個行業的大洗牌即將拉開序幕。洋碼頭CEO曾碧波表示,“過去跨境電商行業曾被一般貿易說成是一個基于偷稅漏稅的灰色產業,而跨境電商稅制新政的實施將引導行業”由亂而治“進入規范化、機制化、規模化的高速發展軌道,這是行業步入成熟期的標志,對行業的中長期發展絕對利好”。
現有的跨境電商為了維持價格優勢,其產品純利潤很難超過10%,稅改之后絕大多數商品的增值稅都會增加12%左右,甚至部分超過30%,這對于跨境電商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沖擊。由于稅改前實施50元的免稅額度,電商一直利用拆單的方法避稅,跨境電商零售商品大多集中在化妝品、母嬰用品這類可合理避稅的商品上,而稅改之后,這些領域的跨境電商將首當其沖。如主要做2000元以上輕奢品的電商平臺的尚品網,由于本身價格較高,其加價幅度將大大超過母嬰產品。在此背景下,如何確保用戶體驗,尤其是價格優勢減少后,留住消費者將成為跨境電商今后努力的方向。雖然對于很多跨境電商而言,稅改后形勢嚴峻,但對于主要做跨境服飾平臺的電商來說則是一次機遇。以主要做跨境服飾平臺的電商——明星衣櫥為例,其70%以上的商品價格在250~1000元之間,按照新稅率核算稅費反而下降,相比個人代購稅費降低近一半。同時,新稅制對于退貨后稅費的處理也做了明確規定:海關放行之日起30日內可以退稅。退貨商品直接進入保稅倉并獲得退稅,這對于退貨率較高的服飾類跨境電商同樣是利好。
可以看出,稅收新政將給電商行業帶來“洗牌”,那些只顧打價格戰,商品單一的“小弱差”商家將不得不退出市場。[2]同時新政鼓勵人們通過正規電商平臺陽光海淘,以交關稅的方式購買國外商品,而不鼓勵通過個人代購,以行郵稅的方式購買國外商品。
本次稅改前,我國是以將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消費稅三稅合一的行郵稅形式對入境貨物進行征稅。但三稅合一的征稅方式使跨境電商的整體稅率水平比一般貿易低,其中免稅額度的設置更使跨境電商在貨物通關過程中出現鉆制度漏洞的現象。此次稅改將增值稅、消費稅、關稅三稅分離,并取消了50元免稅額度的規定,使得跨境電商行業中通過保稅區清關的模式不再具有稅收優勢,并可有效堵住零售商品通過行郵渠道入境的獲利空間。但與實體店商相比,當前的稅收政策仍使跨境電商在稅收競爭和稅負競爭中占有優勢。
通過調查得知,跨境電商的運輸方式主要有三種:郵政運輸、快件運輸(即通過順豐、DLL等快遞公司進行運輸)、跨境運輸(即以貨物形式通過海關進行運輸)。[3]稅制改革后第三種運輸方式即跨境運輸稅收制度最為嚴格,對每單都會征稅。因此,在短期內,跨境電商會更多地選擇前兩種運輸方式;但長期而言,跨境電商最終會回歸到原始的跨境運輸方式。同時,新稅制不僅對銷售者產生了巨大的沖擊,也給消費者帶來一定的影響。由于50元以下免稅額度的取消和整體稅率的上調,以及消費稅、增值稅和關稅對行郵稅的取締,使大多數日常生活用品如奶粉、零食、保健品等的稅費均有所上升。由于消費者對這類商品需求彈性較大,因此,價格的上升可能會造成相關商品的銷量減少,從而使跨境電商的營業額受到打擊,甚至產生連鎖反應。
綜上所述,海淘稅制改革雖然有利于跨境電商整個行業更加健康、規范地發展,但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造成沖擊。雖然海淘稅制已延遲一年推行,但跨境電商行業的變革刻不容緩。因此,為幫助跨境電商更好地適應新稅制所帶來的變化,也為新稅制能夠更好地發揮作用,特對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正如洋碼頭CEO曾碧波所言,長期來看,跨境電商沖擊一般貿易進口的趨勢將不可逆轉,新政只會加速行業的成熟。因為對跨境電商而言,真正的優勢并不在于稅收,而在于縮短了原有一般貿易進口的鏈條,加快了流通的效率,使得流通成本和時間都大大降低了。雖然政策紅利促成了跨境電商的迅速壯大,但稅率的優勢不應該成為跨境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流通效率和創新模式才是跨境電商本質的競爭優勢。
降低跨境物流成本就要解決物流不暢的問題,完善物流配送中心,盡量縮短配送時間。當買家提出需求時,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提高商品銷售速度。同時,做好倉儲的管理,對熱銷商品提前提醒,正確處理庫存,防止斷貨。引進優質國際貨運代理,降低跨境交易成本。例如網易考拉不僅在杭州、寧波、鄭州、重慶等地擁有超過15萬平方米以上的建成倉儲面積,以及不少于25萬平方米的在建面積,還與亞馬遜全球物流簽署協議,搭建、設計全流程的運營體系,構建更加高效的倉儲運營,不斷擴大其海淘物流體驗優勢。
跨境電商應進一步整合現有資源,如做好平臺對接及海關管理系統、報關報檢及退稅系統、物流調配系統、網商跨境交易系統和金融服務系統等模塊的開發和對接。稅收新政明顯加大了對跨境電商進口行業的監管力度,納入到新稅收政策內的商品有完整的交易、支付、物流等電子信息可查,因此,既可準確追溯商品的來源和責任,也便于消費者退換貨,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可得到更好的保障。稅收新政有利于促進跨境電商市場的公平競爭,降低跨境電商政策的不確定性,提供穩定、統一的環境,必將促進跨境電商行業的長期發展。而隨著在稅率方面的“紅利”不再,真正有實力的跨境電商平臺將會在模式和創新方面實現更高的突破。[4]由于消費者分布廣泛,跨境電商在進入市場之前需要對經濟水平、風俗習慣和購買偏好等信息進行翔實的調查研究,從而規避損失和經營風險。對于國際化的跨境電商而言,研究海外消費者網購習慣、建立直銷海外的銷售渠道、重視知識產權的研究則顯得更加重要。
行業細化不僅有助于放大自身優勢,也有利于行業監管,而且可以避免電商領域中出現寡頭壟斷的現象,使市場競爭更加公平和有效。與此同時,還可在細分的領域之外形成物流供應鏈體系,境外倉、境外商家的商品整合,保稅區物流報關報檢,以及國際物流、國內快遞物流等,將融合形成一個全球性的供應鏈條。這也將促使中國的物流公司走向世界,世界的物流公司走進中國。布局在本土市場腹地的海外倉,對中國跨境商家的意義和作用遠大于“倉庫”本身。易達云科技針對行業變化提出了面向未來的“海外倉+”模式,通過云技術讓海外倉的全球高效分布式運用得以實現。從導向上看,稅改新政明顯加大了對跨境電商進口的監督力度,推動企業走出去的“海外倉”成為重點。征收進口商品稅對本國企業起到了保護作用,利用新的政策導向,把中國的品牌通過電子商務銷售出去將有利于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5]
[1]李萍.稅收新政來臨,跨境電商影響幾何[N].中國稅務報,2016-04-04.
[2]趙青.跨境電商稅制新政落地[J].法人,2016,(4).
[3]黃婷婷.深入解析海淘稅改[J].住宅與房地產,2016,15.
[4]張建國.跨境電子商務與海關管理研究綜述及展望[J].海關與經貿研究,2016,(1).
[5]徐松,張艷艷.應將跨境電商建成“中國制造”出口的新通道[J].經濟縱橫,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