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筆者驅車沿著蜿蜒曲折的鄉間公路走進位于山西省呂梁孝義市陽泉曲鎮尹家沿村的鴻盛博雜交構樹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看到這里綠意盎然,43.55公頃雜交構樹遍布田野山間,很是壯觀。據悉3年內將打造萬畝雜交構樹種植、加工、養殖綜合園。
“我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除草,雖然枯燥卻也簡單。”貧困戶王曉梅告訴筆者,她每天早晨7點起床,現在地里的構樹還沒有進入快速生長期。王曉梅扛著鋤頭在地里游走,看到雜草就用鋤頭刨幾下,再把刨斷的雜草鋪回樹苗的根部,這是還原給土地最原始的肥料。
王曉梅種的樹叫做構樹。很多人對這種樹較為陌生。作為中國的原生樹種,構樹早在《山海經》和《詩經》里就有所記載,是蔡倫造紙的主要原料。除此之外,構樹的鮮葉和嫩枝粗蛋白含量很高,是喂養牲畜的優質飼料。2015年,構樹扶貧被列為中國十項精準扶貧工程之一,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培育的雜交構樹開始被推廣到貧困地區。
“我們鎮從2016年開始引進雜交構樹作為脫貧項目,尹家沿村作為試點栽植43.55公頃近40萬株,可帶動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增收,2017年我們鋪開200公頃,將在3年內打造萬畝雜交構樹種植、加工、養殖綜合園?!贝逯叩螺x笑得合不攏嘴,他介紹,鎮里還規劃建設集育苗、研發、加工、倉儲于一體的呂梁山構樹示范基地,同時將配套養豬、養羊、養雞等項目,延伸構樹產業鏈條,逐步培育構樹品牌,最終形成構樹產業。
陽泉曲鎮構樹扶貧工程已于2016年6月3日被省扶貧開發辦列入全省8家試點縣(市)之一,獲得專項扶貧資金153萬元。圍繞礦區治理,結合修復生態、發展產業,該鎮將構樹種植作為主要脫貧產業,聘請山西構樹專家舉辦培訓,僅2016年參訓農民達百余人。構樹基地采取 “種植+飼料加工+畜禽養殖”一體化模式,實行“四三二一”機制分配股權收益比例,即:村民以土地入股合作社,股權占比40%,每年按此比例進行收益分紅,三年后每畝構樹可為村民增加收入1 000元;30%的收益用于合作社的日常經營管理及擴大再生產投入;20%的收益用于集體公益事業支出;10%的收益用于鼓勵本合作社成員參與構樹種植管護或者發展加工、養殖等相關產業。對于建檔立卡貧困戶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為其注資在合作社入股,確保每戶每年分紅不低于2 000元。
據了解,以雜交構樹為生態脫貧項目示范引領,該市將250戶貧困戶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納入了新一輪退耕還林規劃,涉及土地面積56.86公頃,計劃栽植經濟樹種,提高貧困戶政策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已初步形成以畜禽養殖、核桃栽植、蔬菜種植為主的特色種養業,同時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發展模式,采取訂單生產、土地托管、牲畜托養、雇傭生產和貧困戶土地經營權入股等方式,有效增加貧困人口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和經營性收入。 (任 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