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以來,我省為加快激活農村各類資源要素潛能,創新財政扶持資金使用方式,在全省范圍內部署開展“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試點,探索建立貧困人口通過各種股權設立,參與股權分紅的資產收益長效機制。靈丘縣作為全省的試點縣之一,瞄準貧困群眾,穩定增收脫貧,通過采取多種模式積極整合盤活資源,不斷創新幫扶模式,探索出了“財政注資+企業經營+貧困戶分紅”的資產收益扶貧模式,并通過多方考察和實地調研,精心選定山西潤生大業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下稱山西潤生公司)等企業作為經營主體。
靈丘縣通過投入山西潤生公司財政扶貧資金620萬元,將資金形成股權量化到貧困戶并統一發放股權證,由公司統一經營乳肉牛養殖項目,產生利潤,按股給予貧困戶分紅。該項目覆蓋靈丘縣史莊鄉13個行政村1 240戶建檔立卡,每戶持有5 000元的資本金,如因病因殘致貧、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可多持股金。貧困戶通過 “固定分紅+浮動收益+種植業收益+勞務收益”的模式實現脫貧增收。每戶持有的5 000元資本金,每年固定分紅為500元;實際經營利潤超出固定分紅的部分,作為浮動收益,貧困戶享有40%、村集體享有10%。周圍村民種植的玉米等飼料,公司將以高出市場價格的10%統一收購,戶均可增收1 000元,此項收入作為種植業收益。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經培訓合格,可以在產業鏈上打工,獲取勞務收入。
史莊鄉貧困戶劉建軍因缺乏技能致貧,一直靠種地為生,生活十分困難。通過資產收益扶貧帶動,2017年獲得固定分紅500元,經培訓在公司牛場務工,日工資120元,3個月收入10 800元,種植飼料玉米出售給公司,獲利3 500元,全年總收入14 800元,家庭人均收入達到7 400元,當年就摘掉了貧困帽子。
此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財政注入的扶貧資金實行獨立核算,全程接受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和監督。項目合同期為3年,合同期滿時,由審計機構對該項目形成的凈資產進行審計評估。2017年,資產收益扶貧潤生模式通過將自然資源、公共資產(資金)或農戶權益資本化或股權化,累計帶動了史莊鄉13個行政村1 240戶貧困戶實現脫貧增收,該模式是靈丘縣走出的一條別具特色的資產收益富民路。 (據山西扶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