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李帥
天然氣消費的爆發式增長,使得價格問題再次突顯,根本原因則是體制。
2018年1月22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了特朗普關于201的最終措施,美國東部時間2月7號開始執行201的30%的稅率,對于電池片和組件征收為期四年的關稅,第一年是30%,第二年是25%,每年遞減5%。
事實上,這并不是國內光伏企業今年所聽到的第一個海外噩耗,1月5日,印度或將征收70%從價稅的消息早已引發光伏行業一片熱議。
根據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統計,2017年中國出口全球的組件數量為30GW,其中印度、日本、澳大利亞、美國和墨西哥為主要的出口市場,出口量占總出口的65%以上。
據了解,2018年海外光伏市場中將有一半來自有本地保護的市場,包括像美國那樣的雙反征收關稅、土耳其那樣要求在本地建廠設產能等。
假設,2018年國內的組件產量和2017年相同均為76GW,刨去同樣的國內裝機53GW,剩下23GW的出口該作何打算?作為中國的兩大出口市場,美國、印度等國家是否會有貿易保護措施無疑將決定國內企業接下來的光伏海外市場前景。
美國、歐盟、印度、澳大利亞、加拿大、土耳其,這是中國光伏企業在海外發展歷史中遭遇到光伏貿易摩擦的國家名單。2017年以來,美國、印度等國家形成的貿易保護大潮又一次讓國內光伏企業感受到了寒意。
美國是最早對華發起光伏貿易摩擦的國家,2011年第一次的國外市場對華光伏雙反(反傾銷和反補貼),始作俑者就是美國。2014年,美國又發起了第二次,2014年以后,一直到2017年上半年,國內對美國的直接出口進入停滯。
2017年5月23日,美國對于全球包括對華實行了一個特殊保障措施,“201”調查,調查基于幾個因素,一是無法預期的大量的進口,二是國內產業受到了損害,三是進口跟損害之間產生了一定的聯系,由于美國大量進口一些產品,對本國的產業造成損害,所以發起201調查。第四比較特殊的一點,不需要不公平的進口行為,相當于強制性。
“201的最終措施同時只給了電池片2.5GW的配額,而不是部分行業媒體報道的電池片和組件,對于電池片2.5GW的配額,目的是為了扶持美國組件制造業的存活。但配額類的電池片,進口是免稅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太陽能光伏產品分會秘書長張森在1月下旬的一次光伏會議上表示。
2017年3月3日,歐盟發起雙反措施形式臨時復審,把價格承諾變成了一個新的地板價的限制措施,針對于此前在價格承諾名單范圍內沒有違規企業給予新的地板價。與原來的價格承諾不同的是,價格可以逐漸下調,而且相對原來價格承諾的價格貼近于市場價格。
事實上,在美國、歐盟海外市場相繼發難之后,國內光伏企業的出口中心轉到了印度。從2016年、2017年的數據來看,印度國內出口市場最高的時候達到40%~50%,平均下來印度大約占國內出口的1/3,在美國、歐盟無門之后,印度無疑是國內出口最大的海外市場。
但是,印度分別在2012年和2014年對電池片、組件、薄膜等光伏產品展開過調查,只不過沒有采取實質性的制裁措施。而2017年12月在第三次調查之后,今年1月5日,印度做出光伏保障措施調查初裁,包含4條初裁建議。
事實上,不僅國內光伏出口海外的市場國家對光伏的貿易保護次數在增加,其采取的反擊措施也愈發猛烈,對國內光伏企業形成了圍追堵截的局面。
2014年,美國對華的第二次雙反中,已然把從臺灣進口電池片大陸封裝組件,再出口到美國的路給堵死。
由于此前美國兩次雙反都是針對電池片和組件,因此國產電池片在201條件下,即使有2.5GW的配額不征稅,但雙反依然要征稅,依據雙反的行政復審,第三次行政復審已把稅率提高到60%,再加上原來的反補貼稅,實際上大陸出口電池片到美國,將近有80%以上的稅。
本輪美國的201最終措施中,除了關稅,頗受關注的一點是所謂的豁免國。事實上,此前輿論以及美國政府發布的所謂墨西哥、新加坡、加拿大等等豁免國的消息,實際上到現在為止,美國公布的豁免國依然沒有。
此外,張森還指出,此次措施中還提及美國的貿易代表辦公室USPR,要非常積極地參與到美國光伏上下游全產業鏈的考慮和積極的磋商當中,謀求30%的稅率。從我們之前了解的情況和預期來看,相對溫和。如果中美雙方經過行業磋商和政府間談判,能達到一定對美國的就業、生產以及下游安裝進口商有利的要求,特朗普的這個措施也會調整。也就是201靴子雖然落地,但是也有可能再抬起來。
而在2017年12月印度發起的第三次調查中,對全球的光伏保障措施與201類似,打擊的是全球所有出口到印度的光伏產品,包括晶硅的電池片、組件以及薄膜等產品,打擊的產品范圍非常廣。此外,中國在越南等海外國家的產能也將受到沖擊。
值得關注的是,印度的初裁建議中也表明對于在印度的特別經濟區企業,不受該保障措施影響;中國和馬來以外的發展中國家不受保障措施。雖然提出征收70%的從價稅作為臨時保障措施的臨時稅,征收200天,但是由于國內對于本國龐大的光伏發展規劃以及光伏產品的饑渴需求,該建議2月2號之前不會征收稅。
在土耳其,其2016年7月1日立案調查,2017年做出裁決,每平面組件收20美元的關稅,換算成稅率同樣十分驚人。“我們到土耳其去談判化解貿易摩擦,土耳其政府和業界的回應也很堅決,不接受價格承諾、配額、限制,只接受到土耳其的投資和建設,可以給予優惠土地、政策等條件。”張森談到。
從美國、印度以及土耳其的態度中可以發現,全球性的對華光伏貿易保護有其共同之處,即希望國內光伏企業到當地去投資設廠或者給本國帶來好處,以拉動當地經濟。
而今后,如果國內光伏企業要想從根本上避免貿易摩擦的產生,則需對出口國家進行更多的投入,投資、就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