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汕頭市潮陽區水產技術推廣站 林耿中/文

作者為養殖戶監測水質
南美白對蝦養殖形勢嚴峻,其內在原因錯綜復雜,各個因素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蝦苗、池塘硬件、水質環境,養殖過程日常管理等。為此,筆者經過調查總結,結合自己對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了解和經驗,把當前養殖中普遍存在問題及相應采取的對策總結如下,供養殖戶參考借鑒。
(一)發病的普遍性,這幾年無論一代苗、二代苗還是普通苗統統都發病,以腸炎、偷死、白斑病為主,還有少部分紅體病和出血病。
(二)發病時間大多在7~8月,而這兩年的對蝦發病時間提前了,發病時間也延長了,從5月到10月都有發病的情況出現,養殖周期20~50天為發病高峰期。
(三)南美白對蝦病害傳播力度快且強,如果對蝦發病,嚴重的在2~3天內幾乎全部死亡。
(四)發病后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一般養殖場使用生石灰、漂白粉、敵百蟲、硫酸銅等多種藥物進行全池潑灑和內服,但是出現病害后藥物治療的效果不理想,治愈率較低。
我們分析了對蝦養殖失敗的原因:種苗、水質環境、養殖過程和日常管理,每一個養殖環節都可能出現虧損。加強硬件設施,是其中一個避免被淘汰的手法,換成更小型、更多的增氧設施,更充足的換水和更細心的技術管理。
造成現在養蝦困境的普遍原因在哪里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總結一下:
(一)養殖水質問題。隨著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工業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養殖環境污染的日趨嚴重,阻礙了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這是造成南美白對蝦養殖困難的主要外因。如練江有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排放,對周圍養殖場造成間接性沖擊影響,水質的重點指標中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pH值等有超標現象,還有常見的汞,砷,鉛,鉻,鎘等重金屬污染時有發生。特別這幾年屢屢出現魚蝦在養殖過程中出現病害狀死亡或無病害狀死亡的現象,都是因為污染嚴重所致。眾所周知,在水產動物種類中,南美白對蝦的水質要求相對是較高的。一旦水體受到污染,不僅會導致對蝦病害發生,更會導致有害物質含量超標,給人類帶來嚴重危害。因此,我們認為南美白對蝦養殖的困境,最大的根源是在水質問題。
(二)種苗質量問題。這幾年來,給養殖戶帶來最大困擾的就是種苗問題,也可以說是老問題,年年都有病害,年年都有死蝦,各個養殖場都存在以 “早期快速死亡”和“偷死”為特征的蝦病。目前種苗市場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各種來歷不明的“山寨蝦苗”,二是聲稱“一代苗”的冒充品。這是造成南美白對蝦養殖困難的主要內因。在傳統的養殖模式下,“土苗”發病時間有明顯的提早趨勢,投苗一個月左右為病害高發期,但在2016年上半年很多蝦池投苗后不到20天就開始發病,甚至出現大面積死亡,現在種苗抗病能力令人堪憂。
(三)養殖管理問題。以前養蝦基本不投料,只是肥水培養餌料生物,蝦生長快,發病少,對環境基本沒有什么影響。但由于現在養殖成本高,環境污染嚴重,養殖戶為了追求最大效益,選擇高密度放苗。所謂管理主要是指對水質的調控,在養殖南美白對蝦行業中一直有著這樣一句名言:“養蝦就是養水”,養蝦能否成功,調節水質指標是關鍵,我們都知道蝦病以預防為主,一旦爆發蝦病,局面就難以收拾,要做好水質的調控,如果水質控制得好,病菌難以生存,病害自然減少。在管理中,重治療輕預防的現象很多,遇到病害重藥品輕管理,一旦發病,只關心是怎么治療,其實往往問題產生在日常管理中,有些養殖戶忽略了溶解氧的重要性。很多情況,蝦不是得病死的,而是被人為折騰死的。
(四)養殖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不穩定。潮陽地區很多池塘租金偏高,如河溪有個別池塘租金每畝達2500元,一方面人力成本、苗種、魚藥成本、飼料成本、能耗成本大幅度增加,另一方面養殖面積擴張,扎堆養蝦,發病率逐年增加,集中上市導致價格不穩定,效益嚴重下降。

收成不好,養殖戶難言喜悅
大環境的污染已成事實,短期內要改變也不現實。但是我們可以建立蓄水池加過濾池,減少外部環境對白蝦養殖影響。需要注意的是:僅僅有蓄水池在今天這個大環境下是不夠的,還需要過濾池,目的是為了應對水體富營養化,過濾大環境中過多的有機物。
堅持選擇有保障的優質蝦苗,盡管這幾年一代、二代苗和土苗通通都起病,但縱觀這幾年的養蝦,信譽好的名牌蝦苗其成功率高,千萬不要貪一時的便利、便宜,選擇劣質蝦苗,不然不單會增加養殖成本,還會錯過了生產季節,使整個生產計劃被打亂,到頭來得不償失。所以必須選擇有實力、有品牌的大廠家蝦苗。放苗前,做好測水、試苗等一系列準備工作,最好用顯微鏡選苗,判別苗種好壞。
潮陽地區土塘推薦的養殖模式主要為魚蝦混養,該模式具有抗風險能力強、操作靈活、收益穩定等優點,一般混養種類有草魚,鰱魚,鳊魚,鯽魚,胡子鯰,羅非魚和鯔魚。羅非魚放養500尾/畝,草魚30尾/畝,鳊魚500尾/畝,鯔魚300尾/畝,對蝦放苗6~10萬/畝。對蝦是采用輪捕輪放的模式,這樣放養可以充分利用池塘空間,調節水質,控制病害的傳播。鳊魚為中上層魚類,對水體有一定的調節作用,草魚為中下層魚類,鯽魚、胡子鯰,羅非魚屬于底層魚類,當池塘中有病蝦或死蝦時,混養中下層魚類一定程度上能夠及時清理,防止病原體進一步傳播。
做好日常管理,我們要相信科學技術的指導,調節水質、底質、飼料及管理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減少病害發生,這是管理的技術核心。如今養蝦我們建議少用傳統的方式如追肥,多使用微生物制劑等調節蝦池的水質。在整個養殖過程中,溶氧一定要有保障,溶氧量要保持在5毫克/升,夜間也不低于3毫克/升,增氧機開機時間為晚上7點至次日8點,中午12點到15點。投喂頻率2次/天,分上午和下午進行投喂,水質調控主要進行改底和解毒等。養殖水體最好定期進行消毒、補菌,保持菌藻相對平衡。
蝦病防治要以防為主,防重于治,一旦發病要早治療,對癥下藥。發生疾病應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南美白對蝦病害的種類比較多,主要有以下幾類:細菌性、寄生蟲類、環境性疾病和病毒性病害。
1.細菌性疾病:一般會出現附肢變紅、斷須、爛鰓、爛尾、爛眼、甲殼潰瘍和蝦體彎曲等。這些病害在水產養殖上常選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或雙氧離子季胺鹽絡合碘進行治療,效果較好。
2.寄生蟲類疾病一般用纖蟲敵殺和敵百蟲。
3.環境性疾病:如生長緩慢、甲殼軟、黑鰓等,應加強水質管理,定期添換水,定期投放底質改良劑,如沸石粉、石灰、光合細菌等。
4.病毒性疾?。河捎诓《拘约膊‰y以治療,重點還是預防。主要防治的藥物有聚維酮碘等碘制劑和維生素C。在疾病流行季節,應每半月潑灑一次漂白粉,或每周潑灑一次溴氯海因,調節水質。
綜上所述,在南美白對蝦養殖的困境下,我們需要的是:建設好池塘硬件設施,選好種苗,選對模式,細心管理,應用科學技術,南美白對蝦養殖還是大有可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