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湘君
山西大醫院消化內鏡,山西太原 030006
臨床診治過程中腸鏡主要應用于腸腔內黏膜的病變的發生情況,尤其是在結直腸的息肉長出情況方面的檢查,按照其病理方面存在的差異可將其分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結腸方面癌癥的發生與腺瘤性息肉有直接的關系,臨床上的相關研究結果表明,腺瘤性息肉在8年左右若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極易引起結腸癌疾病的發生,這要求必須采取合理的方法進行息肉長出的控制,從根本上預防疾病的發生,對此該院開始探索采取適當的保健措施從根本上預防息肉的長出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5年2月—2016年4月接收的接受腸鏡檢查的中老年男性102例,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為男性,研究對象的年齡在50歲以上;②患者接受治療后在4年內均接受隨訪調查;排除標準:①無活檢或病理報告的患者;②患者伴有癲癇等精神類疾病不能配合治療的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兩組,研究組51例,年齡50~70歲之間,平均年齡(60.0±4.0)歲,對照組患者51例,年齡55~75歲之間,平均年齡(65.0±5.0)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研究組保健方法 在進行活體檢查前,①患者應該保持充足的休息時間,臥床休息并禁止做幅度較大的體育運動,不接受鋇灌腸的相關檢查;②在進行檢查的開始,大腸內空氣的聚集可能造成腹部不同程度的不適感,應及時向主治醫師或護理人員反映以采取適當的護理措施;③在接受檢查前患者應注意以容易消化的流食如稀飯等,禁食西瓜等種子較多的食物;④上午接受檢查的患者應在凌晨4:00服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具體的服用方法為:將兩盒此類藥物用2 000 mL左右的涼開水沖服,水的溫度應保持在37℃以下,飲水的速度為20 mL/min左右,藥物起效的標志為:患者的大便為水樣物質,排便的頻數在5次左右,此后即可進行檢查,若患者的大便濃度較大,應通過增加飲水量等進行調整[1];⑤處于生理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不應接受腸鏡檢查;⑥接受消化道造影檢查的患者的應在檢查后72 h后接受腸鏡檢查。
1.2.2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檢查前不接受任何保健措施。
通過腸鏡檢查接受復查的患者的息肉長出情況并進行詳細記錄。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 t檢驗 ;計數資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息肉長出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 1。

表1 中老年男性保健人群腸鏡隨訪期間各病理類型及各部位息肉的檢出數目[(x±s),個]
實驗結果表明,采用合理的保健措施能夠很大程度的減少患者的息肉長出情況(P<0.05),能夠從根本上預防腫瘤等疾病的發生,調查結果顯示,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的變化趨勢存在顯著的差異,說明在今后的腸鏡檢查以及息肉生長狀況的檢查過程中應該注意不同病理類疾病的區分。在進行腸鏡隨訪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進行時間的變動,這樣能夠大大提高腸鏡檢查的針對性及其效果。
相關研究結果表明[2],臨床診治過程中結直腸類疾病的好發部位呈現遠端至近端增加的趨勢,研究者發現鋸齒狀的息肉是導致腫瘤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該院采用的腸鏡檢查所用的保健措施,患者的滿意度相對較高,能夠得到患者的積極配合,說明在今后的腸鏡檢查過程中,有必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保證檢查過程順利的進行[3]。實驗結果表明,息肉的生長部位不同對于患者的后期的影響是不同的,這要求在進行腸鏡檢查的過程中應該對各部位的狀況分開進行記錄以便后期對息肉展開具體的分析[4]。
綜上所述,采取合理的保健措施能夠明顯減少患者的息肉長出情況。
[1]周鋆,項平,季大年,等.電子結腸鏡檢查老年大腸息肉患者的漏診率分析[J].老年醫學與保健,2016,22(5):274-276.
[2]馬師洋,張莉,宋亞華,等.比較注水腸鏡與傳統注氣腸鏡檢查對老年患者結腸息肉檢出率的影響[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7,26(2):188-190.
[3]龔淑蘭,余發珍,黃如瑜.老年患者經腸鏡切除結直腸息肉并發出血的綜合護理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10):84-85.
[4]崔偉.對老年結腸息肉患者進行無痛結腸鏡檢查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藥論叢,2017,15(8):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