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
南江縣長赤中心衛生院中醫科,四川巴中 616630
手足口病是兒童時期多發疾病,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腸道病毒傳染病,多見于5歲以下的兒童[1],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當前手足口病的發病幾率進一步提升,直接影響到患兒健康。臨床也加大了對該疾病的研究力度,通常采取常規西醫治療方式,但患兒病情易出現反復,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2],不利于患兒康復,因此,該文選取該院于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31例患兒為研究對象,重點探究清解透表湯應用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中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該文研究對象為來該院治療手足口病的31例患兒,按照隨機原則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15例患兒中,男8例、女7例,年齡6個月~10歲,平均年齡(4.32±1.32)歲,病程 1~13 d,平均病程(5.64±0.94)d;觀察組 16 例患兒中,男 9 例、女 7 例,年齡 5 個月~9 歲,平均年齡(4.83±0.83)歲,病程 1~12 d,平均病程(5.78±0.83)d。比對兩組患兒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給予患兒常規抗病毒、退熱、抗炎癥、抗感染治療,給予對癥治療,進行常規補液支持,做好患兒口腔、皮膚護理[3]。觀察組在對照前提下聯合清解透表湯:常規治療方式與對照組相同;增加清解透表湯,組方為:葛根、牛蒡子、薄荷各8 g;荊芥、桑葉、連翹各10 g;蟬蛻、藿香各5 g;紫草根、僵蠶各6 g;生甘草3 g;板藍根、金銀花各15 g;蘆根12 g[4]。采取水煎的方式,2次/d,取汁200 mL,于早晚服用。在患兒治療過程中,應叮囑家屬要患兒多休息,創建針對性飲食干預方案,以清淡性、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禁止服用刺激性強、辛辣的食物。
觀察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以及恢復時間:包括皰疹愈合時間、皮疹消退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根據該院相關標準,評定患兒治療效果:①治愈:治療48 h后,患兒發熱、皰疹等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口腔潰瘍基本愈合為顯效;②好轉:治療72 h后,患兒體溫逐步恢復正常,生命體征明顯好轉,口腔潰瘍趨于愈合為好轉;③無效:治療7 d后,患兒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甚至惡化為無效。總治療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0%。
統計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借助SPSS 12.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使用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進行 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兒皰疹愈合時間、皮疹消退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4.12±0.66)、(4.33±0.28)、(2.43±0.25)、(4.31±0.67)d, 與對照組相比,均明顯更短,說明觀察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恢復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 1 所示。

表1 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以及恢復時間比對[(x±s),d]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患兒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無效例數分別為 10例 (62.50%)、5例 (31.25%)、1例(6.25%),總治療有效率達93.75%;對照組分別為5例(33.33%)、4 例(26.67%)、6 例(40.00%),總治療有效率達60.00%,與觀察組相比,低33.75%,數據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手足口病的誘發因素較為復雜,臨床認為該疾病與腸道病毒有著密切關系,其可導致患兒全身免疫性炎癥,患兒通常表現為口腔、足部、手部等位置潰瘍、皮疹或者皰疹,屬于較為嚴重的傳染疾病,且疾病的發病速度快、發病突然、影響范圍廣,主要的傳播途徑有呼吸道、消化道等,受到多種內外部因素的影響,手足口病在我國的發病機率逐年提升,部分患兒還并發肺水腫、心肌炎等多種嚴重并發癥。嚴重的情況下還有可能導致患兒死亡,當前臨床仍沒有針對性特效療法,通常采取對癥治療的方式,但治療效果并不令人滿意,患兒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長,病情易反復。在中醫領域中,手足口病屬于“濕熱”范疇[5],病灶主要有肺部、心臟、脾臟,因此,應堅持清熱解毒的治療原則,并輔之以透發。
該研究中,對照組患兒實施常規治療,觀察組在此前提上聯合清解透表湯治療,其結果證明,觀察組患兒皰疹愈合時間、皮疹消退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4.12±0.66)、(4.33±0.28)、(2.43±0.25)、(4.31±0.67)d,且觀察組臨床總治療有效率達93.75%,顯著高于對照組,即觀察組治療方式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在組方清解透表湯中,金銀花、板藍根屬君藥,具備清熱解毒、宣散風熱的作用,且抗病毒的效果明顯,有利于抑制患兒腸道病毒,同時,僵蠶、蟬蛻、葛根等藥物可透疹、解肌,桑葉能夠疏風解表、清熱解讀,生甘草調和諸藥,組方藥物聯用,有利于解毒化濕、宣肺透疹,縮短患兒整體治療時間,與常規西醫治療方式聯用,可改善患兒整體臨床癥狀,提升整體治療效果。在治療過程中也應配合良好的口腔、飲食護理,以提升患兒治療過程的依從性。
綜上所述,將清解透表湯應用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過程中,能夠有效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緩解患兒臨床癥狀,值得大力推廣。
[1]羅紅芳,龍月婷,梁建華,等.單磷酸阿糖腺苷聯合黃芪注射液對小兒手足口病患者血清 cTnI,IL-1β,IL-10及TNF-α水平的影響[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2(9):121-123.
[2]伍中華.舒適護理模式配合健康教育在小兒手足口病感染防控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20):214-215.
[3]陳柏良,江明榮,周曙明,等.鼠神經生長因子對危重型小兒手足口病患者體液免疫和細胞因子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2):121-124.
[4]李裕昌,呂波,吳贊開,等.疏風解毒膠囊外泡內服治療腸道病毒71型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6,25(7):1430-1432.
[5]向君華.大劑量甲潑尼龍聯合大劑量丙種球蛋白治療重型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療效觀察[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13):1560-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