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紓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翻譯家,清末舉人。他小時候由于家貧,買不起書,經常借書讀。他每天晚上坐在母親做針線的清油燈前捧著書孜孜不倦地苦讀,一定要讀完一卷書才肯睡。由于家窮,加上讀書的勞累,18歲時,他患了肺病,連續十年經常咳血,但他臥在病床上還堅持刻苦攻讀。到22歲時,他已讀了古書2000多卷,30歲時,他讀的書已達1萬多卷了。
他不懂外文,但由于他的文學功底深厚,竟采用世人很少見的翻譯書的方式:先后由十多個懂外文的人口述,他作筆譯,將英、美、法、俄、日等十幾個國家的1700余部名著翻譯成中文,開創了中國翻譯外國文學著作的先例,影響很大。
法國小仲馬的《茶花女》,就是他與別人合作翻譯的第一部外國長篇小說。康有為把林紓與嚴復并列為當時最杰出的翻譯家,稱贊說“譯才并世數嚴林”。
多維解讀
1.學習與成功。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經過后天努力得到的。林紓的故事表明,只要勤奮好學,博覽群書,人人都可以成為天才。
2.勤奮與機遇。一個刻苦鉆研,讀萬卷書的人,機會一定會青睞他。正如林紓苦讀成為文學家、翻譯家一樣。
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