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 人
師曠是一位雙目失明,但博學多才的老人。有一次,晉平公向師曠求教說:“我現在已經70多歲了,很想學些知識,恐怕太晚了吧?”師曠回答:“晚了,為什么不點蠟燭呢?”晉平公沒有聽懂他的話,生氣地說:“哪有為臣的這樣戲弄君王的!”師曠說:“我怎么敢跟您開玩笑?我記得古人說過,少年時愛好學習,就像日出的光芒;壯年時愛好學習,就像太陽升到天空時那樣明亮;到老年還能愛好學習,就像點燃蠟燭發出的亮光。蠟燭的亮光雖然微弱,但同沒有燭光在昏暗中愚昧地行動相比較,哪一個更好一些呢?”晉平公點了點頭說:“你說得真好!我已經明白了。”
今 人
江蘇鎮江市百歲老人錢玉賢,精神矍鑠。錢老原是市環境衛生管理處的環衛工人,退休后愛泡圖書館,一年四季幾乎天天步行到圖書館讀書看報。他不僅關心國家大事及鎮江城市發展,而且酷愛學習養生保健知識,將報刊上有關內容抄錄下來,向親友及鄰居們傳授,晚年生活有滋有味。
多維解讀
1.不服老。與“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不同的是,“老大”了也應該繼續努力。師曠對晉平公說的一番話,對今天的我們而言,也是很有教益的。而錢玉賢老人更是用行動向我們證明:不服老,晚年生活也可以有滋有味。
2.不斷學習才能享受更好的人生。只有不斷地學習,自己的眼界才能不斷開闊,認識才能不斷深化,能力才能不斷提高。通過不斷地學習,你會發現擁有學識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