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全 蔡燦 何鋒
摘要:本文根據貴安新區天河潭路道路工程龍治Ⅱ號大橋工程,對人工挖孔樁施工工藝進行分析,包括準備工作、開挖工藝、護壁、終孔檢查、灌注混凝土及施工安全措施,為人工挖孔樁在貴安新區施工奠定一定基礎。
關鍵詞:人工挖孔樁;終孔檢查;灌注混凝土
中圖分類號:U4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0-0104-02
1工程概況
貴安新區天河潭路道路工程龍治Ⅱ號大橋中心樁號K1+467,上部構造采用5×30+4×30m預應力砼先簡支后結構連續箱梁,橋左幅884m,右幅884m。墩柱采用矩形花瓶墩,承臺樁基礎,最大墩高34.5m,橋臺為U型橋臺,樁基礎。箱梁高1.6m,單幅橋橫向為6片,共計348片箱梁,采用預制吊裝,橋墩采用翻模施工,樁基為旋挖鉆成孔和人工挖孔樁。
2人工挖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分析
2.1準備工作
施工前首先三通一平,場地平整,將施工區域原地面雜草及地表浮土鏟除,若原地面承載力不足需要進行處理后滿足施工要求為止,用全站儀對樁孔位置進行放樣,按照樁孔位置設置護樁。在孔口周圍開挖排水溝做好地表水排水工作:在孔口上方搭建雨棚保證雨季施工且防止雨水流入樁孔內:安裝提升設備:布置出渣道路;做到合理堆放施工材料和施工機械確保孔口不受施工荷載和材料堆放引發荷載集中對孔壁產生壓力。在挖孔樁四周采用水泥混凝土澆筑一個防護圈,防護圈高出地面30cm以上保證地表水不能流入挖孔樁:地下水豐富時需要準備足夠水泵及時將孔內水抽走:準備通風設備保證孔內作業人員具有足夠氧氣。
2.2開挖工藝分析
本工程作業采用三班連續作業方式。出料方式,當孔深在10m以內時采用絞車提升,當孔深超過10m時采用調動鏈條滑車或者10-20kN慢速卷揚機提升。
人工開挖時挖孔樁樁壁要保證凸凹不平,開挖過程中要隨時檢查樁孔尺寸、樁垂直度,挖孔樁傾斜度不得超過l%:開挖一段后及時進行支撐護壁,澆筑樁壁防護混凝土確保樁壁安全穩定,開挖過程中地下水水位較高情況下及時采用水泵將孔內水排出,避免發生坍孔事故的發生:挖孔樁開挖和護壁支撐兩道工藝應該連續作業且交替進行以防坍孔:
開挖過程中,進入巖層后人工無法開挖需要進行爆破作業。爆破安全采用毫秒雷管爆破;炮眼數目、傾斜方向需要沿著巖石斷面方向,開挖面中間設置掏槽眼,掏槽眼外側為輔助眼及周邊眼;嚴格控制用藥量;為了減小爆破對已澆筑孔壁影響,爆破前對炮眼附近護壁進行加固;爆破后用高壓風管排煙;爆破至基底50cm位置時停止爆破,采用人工開鑿方式開挖確保基底巖石完整性。
2.3護壁
根據挖孔樁所處位置水文情況,護壁采用現澆混凝土。由于每個樁經過的圖層及地下水位不一樣,導致挖孔樁澆筑每節混凝土護壁所承受土壓力和水壓力不同,因此每節混凝土護壁厚度及強度都需要根據前期勘察結果進行計算,通常護壁混凝土與樁基混凝土采用相同標號。
2.4終孔檢查
當挖孔樁開挖至設計深度后需要對樁底進行處理,包括樁底整平、清理殘渣等工作。在開挖過程中隨著開挖深度的不斷增加,要逐步進行記錄并與設計資料進行對比,出現較大差距時要及時通知監理工程師,特殊情況下需要進行設計變更。
2.5鋼筋籠制作和安裝
鋼筋籠骨架制作通常在鋼筋加工區域完成并運至施工現場進行吊裝并焊接,為了保證鋼筋籠在澆筑混凝土過程中不出現偏位及上浮,需要在鋼筋籠頂端給予固定。
2.6灌注混凝土
灌注混凝土樁,為了減小混凝土發生離析現象,傾落高度大于2m時采用串筒下落,高度大于10m時設置減速裝置;采用泵送混凝土時坍落度控制在12-20cm之間;灌注混凝土時孔底積水不得超過5cm,灌注速度過快使得混凝土對孔壁壓力大于滲水壓力,防止水滲入孔內:孔內混凝土一次連續澆筑完成:混凝土灌注至樁頂后清除表面已離析混凝土和水泥浮漿,鑿除樁頭的長度通常為1m。
3安全措施
為確保挖孔樁施工安全,工作人員需配備安全帽;取土渣吊桶、吊鉤、鋼絲繩、卷揚機等設備滿足施工要求;施工過程中要經常檢查護壁情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處理;做好通風及挖孔人員氧氣袋。
鋼筋骨架采用起重機起吊,保證吊入的鋼筋骨架穩定并固定后進行第二段起吊并焊接,鋼筋骨架吊入樁內避免鋼筋籠碰撞護壁,鋼筋骨架安放后頂面和底面標高符合設計要求。
4結論
本文通過對貴安新區天河潭路道路工程龍治Ⅱ號大橋工程人工挖孔樁施工工藝進行分析,在人工挖孔樁施工過程中,按照施工組織及規范要求進行,就能確保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