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笑僮 王玨 吳君民

摘要:在分析了北方冬季取暖存在節約意識淡薄、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偏粗、供暖設備設施陳舊、收費機制誤導過度取暖等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了應樹立科學消費觀,深化細化和嚴格執行相關法律法規,加強供暖設備設施的技術改造,保障室溫可調,健全取暖收費機制,用經濟手段正確引導人們適度取暖,有效抑制北方冬季過度取暖。
關鍵詞:科學消費;過度取暖;霧霾
中圖分類號:TU8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0-0226-04
0引言
根據大氣統計數據,每年10月份進入供暖季節后,北方大氣污染急劇增加。比如:燃煤采暖、工業排放及機動車對北京霧霾污染的“貢獻”超50%;內蒙古CF市冬季取暖期污染天數是非取暖期的10倍之多,燃煤主要產生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粉塵)暴增近500%。對于北方取暖及其污染眾多學者開展了研究:徐中堂翻(2005)認為北方過度取暖是人們節約意識的缺乏從而導致了環境的污染。于雅澤、李崢嶸等(2006)對北方城鎮居住建筑、室內溫度等實地調研,分析了北方供暖的特點。Chow、DavidHC、Levermore和Geoffrey J(2010)研究了建筑設計的改造,以減緩取暖帶來的碳排放。國秀津等。(2013)深入剖析了北方供暖方式,提出了地暖和熱泵技術,轉變北方取暖熱源供應方式。Xuan Liang和Tao Zou(2015)采用了新的測算方法,將北京污染天氣歸結于煤炭的燃燒和冬季的取暖。楊超、劉文佳(2016)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快產業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的角度來調整北方供暖造成的污染。常紀文(2016)論述了北方采用大量劣質煤炭供暖,從而加劇了霧霾天氣。從國內外現有研究可以看出,人們已經意識到冬季取暖與大氣污染的直接關系,也在北方取暖及其污染治理方面開展了一定的研究,但缺乏科學消費的理念,未能提出控制過度取暖的有效措施。本文擬在分析北方冬季過度取暖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基于科學消費觀,提出應對北方過度取暖的對策。
1北方過度取暖存在問題分析
1.1節約意識淡薄,導致過度取暖
居民節約意識的淡薄,形成了“反正我交錢了,能有多熱就多熱”的消費觀,造成了室內溫度過高,過度取暖造成污染物的過度排放。按人體生理條件對氣溫環境的要求,人們活動的環境溫度在12℃以上較為適宜。國標GBJ19-87《采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中規定設計集中采暖時,對民用建筑主要房間的室內計算溫度宜采用16~20℃。《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也有明確規定,集中供熱住宅臥室、起居室的標準溫度是18±2℃。
由于北方天氣干燥,日照強等客觀原因,很多供熱公司供熱的效能都遠超國家規定集中供熱溫度上限20℃,從表l中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內蒙古CF市冬季中午室內溫度有如夏天。室內的溫度過高也是過于追求溫暖等從而造成了過度取暖的直接表現,北方絕大部分城市均有此類現象,一些南方人甚至難以適應這種過度取暖的生活,怨聲連連,卻又無可適從。
1.2法律規定偏粗,取暖周期固定
根據國標《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用累年最冷月平均溫度作為主要指標,累年日平均溫度≤5℃的天數作為輔助指標,確定開始供暖的時間。《內蒙古自治區城鎮供熱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實際確定和公布采暖期起止時間: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氣象等實際情況調整采暖期起止時間”。根據國家和地方的供暖相關法律,CF市供暖時間一般根據實際溫度進行供暖,由于地處內蒙古高原,在溫度、風力、降雪等氣候指標上都要比一般北方城市更寒冷,每年大致都是在10月中下旬進行集中供暖。根據不同區旗縣的氣候實際情況,供暖時間一般有6~7個月之久。法律僅僅規定了供暖起止時間,沒有根據期間具體氣溫來調節供暖天數。由于供暖設備陳舊、技術落后、室溫不能調節、供熱公司經濟利益等原因,一旦開始供暖中間就停不下來,即使天氣預報氣溫較高,仍照樣取暖。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仇保興曾表示,“由于供熱系統設計不合理,用戶室內無法自主調控,如果熱了,只好開窗戶調節室溫,大約浪費了全部熱量的7%。目前,辦公樓、教室等公共建筑,在下班、放學以后,周末、元旦、春節以及寒假室內無人的情況下,照常供熱,浪費很明顯。以華北地區為例,從11月15日到第二年的3月15日,供熱期121天,其中節假日就有40天,占采暖期的30%。也就是說,這40天的供熱都浪費了。”
1.3供暖設備陳舊,室溫難以控制
我國公共和居住建筑的供熱采暖系統,大部分是集中供暖單管垂直系統,個別的還是古老的水平串聯系統。這樣的采暖系統,把一幢建筑內的用戶的各個房間連接成幾個或一個系統,動一發牽動全局,用戶不能進行系統調節和室內溫度控制,根本無法實現按需用熱和滿足舒適生活環境的需要。加之房屋建筑供熱采暖系統長年失修,造成單管垂直系統水力和熱力工況嚴重失調,即多層居住建筑的頂層房間室溫過高,熱得只能打開窗戶,造成能源大量浪費:低層房間室溫過低,使人們又冷得受不了,嚴重地影響了供熱采暖質量。一些地方的供熱公司仍然承襲上個世紀的燃煤方式、技術和設施,劣質的高卡煤和不能燃燒國家推行的環保低卡煤的鍋爐硬件普遍存在,嚴重影響取暖的綠色環保性。同時,低效能的管道傳輸以及缺乏供熱計量設施等也加劇了終端住戶的過度取暖。
另外,我國北方,尤其在內蒙、新疆等取暖“大”省,由于地廣人稀,群山連綿,民族和歷史原因,存在大量的農牧業地區,集中供暖的城市設備觸及不到,只能自己進行簡易的燃燒取暖,取暖技術的脫節只能讓這部分居民進行原始的自然鍋爐取暖。以CF地區為例,廣大的城鄉結合部和農牧業地區在冬季供暖方式上還在采用較為傳統的方式:CF地區城鄉結合部,他們通過購買簡易的鍋爐和管道,在室內進行簡單的安裝,自己燃煤進行供暖;CF地區農牧業地區,牧民通過燃燒原煤和牛羊糞等進行火炕取暖。根據實地調查,這些地區的供暖完全是由居民自發進行的,對室溫的控制概念較低,往往以傳統的“能燒多熱就多熱”的思想進行,室溫達25%甚至更高,原始的燃燒排放物直接排放到空氣中,因此也存在較大的環境保護問題。但是,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這部分污染物正在逐漸減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