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 孟永強



摘要:基于對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的理論基礎與內在機理進行分析,通過數據歸納法,著重從地區、行業、企業類型三個角度比較分析了政府補貼對企業R&D投資的影響狀況,總結數據現象背后的經濟規律,并分析可能的成因。
關鍵詞:企業R&D投資;政府補貼;數據
中圖分類號:F812.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0-0240-04
0引言
企業R&D投資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微觀動力之一,如何刺激企業增加R&D投資越來越成為政府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通過對企業研發創新活動進行扶助,不僅能夠提高企業研發創新能力,增加企業利潤收益,也能夠為創新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提供必要條件。
1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的理論分析
由于創新研發存在正的知識溢出效應,研發成果作為公共物品能夠提高整個社會的福利水平,但研發主體在承擔投資失敗的高風險同時卻無法得到與其創新相匹配的正外部性補償,從而造成市場競爭機制下企業研發投入水平低下,進而造成社會總體研發投入水平不足的局面。
而創新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性早已被各國所認知,研發投資是科技創新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投資拉動經濟增長功能弱化的形勢下,提高研發投資,從而促進創新驅動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和經濟持續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政府在這種“市場失靈”時應扮演好知識經濟的共同投資者,通過政府干預、國家力量來激活企業研發創新活力,帶動經濟增長,在提供有效的創新資助的前提下保證創新投資的充分性和持續性。如果政府的宏觀政策與財政支持發揮適當,是可以有效推動微觀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的,使公共和企業的創新研發支出達到一種相互補充的效果。
2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的內在機理
政府補貼能夠為企業R&D投資提供資金來源,降低融資約束。根據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內在動因分析,企業研發創新活動是促進科技進步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具有宏觀經濟增長效應。同時,促進企業R&D投資也是提高勞動報酬分配,進而促進社會福利水平提升的主要途徑。現階段勞動報酬分配比例偏低的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技術和資本在報酬分配中地位更高,而現階段技術主要采用技術引進模式,所以導致國內勞動報酬分配比例下降。而企業進行R&D投資面臨的重要阻礙就是融資困難,政府通過補貼等方式能夠為企業提供必要的研發啟動資金,降低企業R&D投資融資約束,有助于幫助企業形成穩定的研發創新投入。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行為會建立信息不對稱的正向信號機制,銀行等金融機構會從政府支持行為中獲得企業良好運營的積極信號,強化其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持的意愿,降低制造業企業R&D投資的融資約束條件。
3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現狀分析
企業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并發展,會進行研發創新項目投入,提高自身核心競爭能力,保證其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而企業R&D投資在宏觀層面的體現就是全社會技術進步,從而支撐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因此,政府會通過補貼等方式支持企業R&D投資,政府的補貼狀況在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及不同類型企業中會呈現不同的特征(數據來源:中國科技統計年鑒):
3.1地區視角下的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比較分析
在各地區進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階段,企業R&D投資是政府和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通過《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的數據,本文對各地區企業R&D支出及政府補貼水平進行了比較分析(由于數據可獲得性問題,僅選擇2010年和2013年數據進行比較)發現:①工業企業R&D支出主要由兩個方面決定:一是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正相關,一般來看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地區的企業R&D支出越高,一方面經濟發展為企業R&D支出提供了必要的宏觀環境和經濟支持,另一方面企業研發創新活動也會促進經濟持續發展:二是與傳統工業資源稟賦相契合,如遼寧省作為傳統老工業基地,更加注重工業企業研發創新;②從東、中、西部劃分視角來看,企業R&D支出及政府補貼水平呈梯次分布,東部地區水平最高,2013年東部地區企業R&D支出為5653億元,政府補貼約為174億元:西部地區水平最低,2013年西部地區企業R&D支出為807億元,政府補貼約為67億元:中部地區處于中間水平,2013年中部地區企業R&D支出約為135億元,政府補貼約為69億元:③企業R&D支出受到政府普遍關注和支持,各地區均對企業研發創新活動提供了必要資金,政府資金對促進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發揮了重要作用;④通過比較2010年和2013年政府資金占R&D支出比重,發現政府對企業研發創新支持水平變動存在地區差異,部分地區政府資金占R&D支出比重增加,如北京、河北和黑龍江等,另一部分地區政府資金占R&D支出比重下降,如天津、上海和浙江等地區,比重下降有可能是由以下幾種可能性所導致的(見表1):工業企業R&D支出增長較快,而政府資金增加相對較慢,說明企業利用大量內源融資或外源融資快速推進研發創新活動,對政府依賴程度在下降:企業R&D支出水平不變,政府資金支持水平在下降,并通過完善信貸市場,倒逼企業利用內源融資或外源融資進行創新投資:企業R&D支出和政府資金均下降,而政府資金補貼水平下降速度更快。
為了進一步確定各地區政府資金占企業R&D支出比重變化的原因,本文對相關指標進行分解,分別測算企業R&D支出增長率、政府補貼增長率和兩者之比(見表2),實證分析發現:①總體來看,企業R&D經費支出和政府補貼均顯著增長,說明在“人口紅利”消減的宏觀背景下,勞動力成本上升,企業向創新型發展方式轉變,以追求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和經濟持續增長為動因,政府對企業研發創新活動支持水平在提高;②根據企業R&D支出增長率、政府補貼增長率和兩者之比的關系,可以將政府補貼企業R&D支出變化分為幾種類型:政府補貼增長率快于企業R&D支出增長率,說明政府支持力度大于企業利用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程度,如北京、遼寧、黑龍江、湖南、湖北、陜西等;政府補貼增長率低于企業R&D支出增長率,說明政府支持力度小于企業利用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程度,企業自主創新意愿更強:政府資金支持水平在下降,倒逼企業利用內源融資或外源融資進行創新投資,如上海、江西、安徽、海南、重慶等。endprint
3.2行業視角下的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比較分析
政府補貼對企業R&D投資影響存在行業分化特征,本文利用《中國科技統計年鑒》中相關指標數據,對分行業R&D投資政府補貼水平及其變化進行測算(見表3)。實證分析發現:①醫藥制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行業以及計算機等高科技行業的企業R&D投資水平相對較高,這符合行業發展特征及其內在要求,創新能力是支撐高技術行業發展的根本因素,因此企業會注重研發創新項目投入;②政府對高研發支出行業的支持水平也相對較高,如醫藥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的政府資金占企業R&D支出比重均超過了7%,同時政府對國有壟斷行業的研發創新活動支持水平也相對較高;③政府對不同行業R&D支出補貼水平變動存在分化,部分行業政府資金占R&D支出比重上升,如通信設備制造業等,而另一部分行業政府資金占R&D支出比重有所下降如醫藥制造業等,導致分化原因有如下幾種可能性:企業R&D支出增長較快,而政府資金增加相對較慢,說明企業利用大量內源融資或外源融資快速推進研發創新活動,對政府依賴程度在下降;企業R&D支出水平不變,政府資金支持水平在下降,并通過完善信貸市場,倒逼企業利用內源融資或外源融資進行創新投資:企業R&D支出和政府資金均下降,而政府資金補貼水平下降速度更快。
為了進一步確定不同行業R&D支出政府補貼水平變化,本文對R&D經費支出和政府補貼兩項指標增長率進行測算,測算結果(見表4)發現:除個別行業外,各行業R&D經費支出均顯著增加,政府資金支持水平也有所提高,政府資金占企業R&D支出比重下降主要是由于政府資金增長幅度低于企業R&D支出增幅。
3.3企業類型視角下的政府支持企業R&D投資比較分析
目前,中國制造業企業根據企業性質可以劃分為國有企業、集體企業、股份合作企業、聯營企業、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營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不同企業性質面臨政府支持水平存在顯著差異,如國有企業與政府具有天然聯系,能夠獲取更多政府資金支持,國有企業的政府資金占企業R&D支出比重最高。(見表5)
通過實證測算發現,不同企業類型R&D經費支出政府補貼變化存在差異。國有企業R&D經費支出下降,政府補貼也在下降,政府補貼降低幅度低于R&D經費支出降幅,導致政府資金占R&D經費支出比重上升。股份合作企業和聯營企業的政府資金降幅大于R&D經費支出降幅,導致政府資金占R&D經費支出比重下降。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資企業的政府資金增幅小于R&D經費支出增幅,導致政府資金占R&D經費支出比重下降。集體企業、有限責任公司、私營企業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政府資金增幅大于R&D經費支出增幅,導致政府資金占R&D經費支出比重上升,說明在各類型公司中,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資企業的創新研發投入的內生動力更強,國有企業從創新投入指標來看并未發揮出創新發展的表率作用。(見表6)
4結語
從以上三個視角的比較分析可以發現,政府補貼對企業R&D支出的支持現狀基本上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在部分經濟相對活躍地區和創新強度較高行業中,企業的創新原動力和融資環境優勢凸顯,對政府補貼的依賴度在降低,但國有企業在創新投入中未體現出與其政府補助程度相應的力度,其創新投入動力低于股份有限公司和外商投資企業,政府補貼對企業R&D投資影響的現狀分析可以為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參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