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勇+李娜

摘 要:目前,廈門地區民宿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民宿發展趨于同質化,缺少特色民宿應有的個性。而民宿室內設計的標準化與特色化探索,主要從人的生理體驗和心理需求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民宿室內設計的整合方式,為廈門地區民宿標準化、特色化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宿;室內設計;研究
一、引言
隨著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業越發蓬勃,以此帶動了相關附屬行業的發展,時下“民宿”一詞越來越成為熱門,相較于快捷酒店來說,很多旅游人士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在民宿入住,民宿行業已近乎成為獨立的產業業態。好的民宿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許多高回頭率宿客,僅為民宿本身而非當地的旅游景點。然而我國尚未有對“民宿”一詞的具體界定,也未有相關管理政策出臺,目前民宿發展還處于相對初級的混亂狀態,對于民宿的標準化與特色化,也沒有相對應的認證標準。
二、廈門地區民宿室內設計現狀
千篇一律的“主題房間”如各種海洋卡通動物主題房、圓床情侶房等,基本中小型民宿皆是如此模式,區別僅在于建筑的新舊程度、房間的干凈程度、裝修的精致程度等,缺少當地文化體驗,與游客原本期待的民宿體驗落差較大,失去地區韻味。
大型民宿多為商業驅動型民宿,定位雷同,追求高大上,價格定位較高,設計文化幾乎是舶來品,與中小型民宿相比優勢僅在于服務相對較好,環境衛生程度較好。然而民宿特色化、地區文化及個性化服務等,在高端“精品民宿”中的體現較少,或可說不被民宿經營者所重視,脫離了“民宿”最根本的意義。
總的來說,廈門地區民宿經營還處于成長階段,對于民宿標準化與特色化的把握度還有所欠缺,從經營模式上來說越來越趨于同質化,沒有各家的服務特色,對地域風情的展示也只是極少部分能夠做到,沒有發揮出民宿的優勢。
三、民宿室內設計“特色化”的優勢
民宿室內設計“特色化”主要是指民宿無論是經營管理或室內裝修裝飾設計、服務范圍等,皆有自己的特色。特色化民宿相較于當下民宿趨于標準化的形式,有如下幾點優勢。
(一)促進區域旅游產業發展
當下“民宿”的含義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已不單單是包含“住”或“吃”的含義,臺灣地區民宿的經營著重于服務方面的細致周到,如短途接送、旅游導覽,文化體驗等。民宿形成獨特的產業鏈,不僅可以帶動區域文化的發展,更是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短期假日旅游景點。因此,民宿特色化對于打響民宿品牌的知名度有著不可估量的價值,同時與區域文化旅游也成一種相輔相成的勢態。
(二)傳承與傳播區域文化
民宿是區域文化傳播的載體,也是表達當地民俗風情與生活習慣最好的方式,民宿的開發應注重地方性塑造。然而地方性塑造并不是簡單的建筑語言或者材料符號的堆砌,而是創造性的對區域環境加以改造,使之更適合當下的使用方式,并且保留傳承地方性文化的原汁原味,同時又賦予它新時代下的生活與文化背景。另外,民宿的地方性塑造還要融入體驗性旅游,依據客源特點,及民宿傳播承載地區文化的特點,融入區域獨特的人文歷史、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地方美食等體驗元素,打造獨特或優勢的體驗旅游產品,增加與顧客的良性互動,提升民宿的文化內涵。
(三)豐富生活方式
民宿有著不同于快捷酒店的文化體驗和情感體驗。快捷酒店所要表達的是方便快捷的內涵,而民宿主要體現的是一種“慢生活”,民宿不僅是接待遠方游客,而更多面向城市白領或城市家庭,在周末小短假期間外出休閑放松。因此,民宿的設計定位上要著重考慮所面對客源的特性,重點培養民宿的特色化,不流于俗套,針對客源特點,滿足客源的放松需求。
四、如何整合民宿室內設計標準化與特色化
標準化與特色化是一個相悖的命題,二者之間相互矛盾,然而我們對于民宿標準化和特色化的體現,可以通過室內空間的設計來進行整合。空間物理環境的塑造主要針對的是客戶的生理體驗,而空間氛圍的營造則主要滿足的是客戶的心理需求。因此,關于如何整合民宿標準化與特色化,可以從三方面入手,一是從顧客的生理體驗上;二是從客戶的心理需求上;三是要加強政府對民宿的管理力度,制定相應的民宿管理辦法及民宿等級考核標準。
(一)生理體驗上-采取民宿標準化經營考核
民宿設計雖然要體現不同的特色,但顧客對民宿的第一印象往往來自視覺,所以空間設計是否合理,客房是否采光良好,空氣是否流通,是否干凈整潔,是否能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等,都是客戶對民宿評價的最低標準。因此,為確保滿足客戶的“生理體驗”,還需采取標準化的形式。
(二)心理需求上-突出民宿特色主體
民宿的特色化主要滿足心理上及精神上的需求,然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對不同的空間也有自己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在民宿的空間設計上,想要體現出民宿的個性,重要的還是對民宿所針對的客源進行個性特點及心理需求的分析。民宿要滿足客源的心理需求,在空間的材質選擇及色彩搭配、氛圍營造等方面,要結合地域文化、客源特點來進行空間設計。
(三)政府加強管理力度,制定民宿評價標準
對于廈門地區目前稍顯雜亂的民宿業態來說,迫切需要統一標準的管理及衛生考核方式。如定期對民宿進行登記考核,可以分成三個不同的等級,如一般的民宿,其衛生情況應當滿足快捷酒店的標準,干凈整潔,房間及服務特色等主要依靠民宿主人根據其能力來自主經營。第二種是精致民宿,精致民宿是在普通小型民宿的基礎上,花費更多的心思設計裝修,特色提煉更加明顯、服務更加周到的民宿,衛生及硬件設施相對較好。第三類是精品民宿,精品民宿主要是“商業驅動型民宿”,前期的投資相對更多,民宿特色從建筑外觀到室內裝修與裝飾,再到民宿服務及硬件設施等,風格統一,特色明顯。精品民宿主要展現地區歷史傳承,地區文化脈絡,民宿本身特色服務,重點展現出民宿的不同特色。
五、結語
民宿的特色化可以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促進民宿本身知名度的提升及民宿產業的發展,而“民宿特色化”也是民宿行業生存的主要依據。然而目前很多民宿在特色化上做的還不夠突出,當然民宿并不是一味追求特色,特色化民宿要以滿足衛生條件及合理的管理方式為前提,因此,民宿的衛生達標考核及經營管理又是標準化的可量化考核的問題。關于民宿的特色化與標準化如何整合,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在此也希望未來民宿業態的發展越來越有章法,能夠為大家提供選擇民宿時可參照的依據。
參考文獻:
[1]蔣佳倩,李艷.國內外旅游“民宿”研究綜述[J].旅游研究,2014,(04):16-22.
[2]周瓊,曾玉榮.臺灣民宿發展分析及其啟示[J].中國鄉鎮企業,2013,(09):64-68.
[3]楊欣,殷燕.兩岸民宿比較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2,(34):187-190.
[4]陳蕾.廈門市酒店業與民宿業的對比分析與發展思路[J].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4):104-107.
[5]鄭偉民.閩南民居式酒店的旅游開發研究——以福建省泉州中心城市為例[J].湖南商學院學報,2014,(01):86-91.
[6]周玲強,黃祖輝.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經濟地理,2004,(24):572-576.
[7]王顯成.我國鄉村旅游中民宿發展狀況與對策研究[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06):69-72.
[8]曾磊,段艷麗,汪永萍.臺灣民宿產業對大陸鄉村旅游發展的啟示[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2009,(04):507-513.
[9]阮雯.民宿業發展新態勢與政府行為分析——基于杭州民宿的調查研究[J].經濟·管理,2016,(01):77-81.
[10]李初葉,周元雄.溫州民宿產業發展探索[J].浙江農業科學,2016,(04):617-6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