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欣

摘 要:敘事手法不僅只局限在文學范疇中,現今敘事理論滲透到了影視、音樂、繪畫等眾多領域。隨著景觀設計理念的不斷革新,敘事手法開始融入景觀領域并得以發展。通過分析敘事景觀在現今的研究以及應用現狀,提出“敘事景觀”在我國校園景觀設計應用中存在的缺失,總結和歸納出基本的敘事景觀手法對校園景觀的塑造以及對傳達校園文化精神氛圍的重要性。
關鍵詞:敘事理論;校園景觀;敘事景觀;精神
隨著時代發展,國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促使校園用地加速擴張,景觀建設速度過快。這就導致了校園景觀缺乏內涵,校園丟失了謙和的學術氛圍,最后導致校園失去其靈魂。校園環境的文化氛圍無法引起師生的共鳴,不能把參與者融入環境中,為形式而設計,忽視了主體人的情感體驗。這種單一、冷漠而缺少情感性的校園景觀設計現狀需要改變。除了文學等其他領域可以采用敘事,校園景觀設計也可以闡述符合校園的歷史文化、人文情懷、特色學科的故事。校園景觀設計更要應注重其本質文化和外在的校園景觀聯系。
一、敘事理論與敘事景觀的概述
在文學理論中,敘事即是講述一件事情,而故事講述的是針對宇宙內外生命體身上過去發生或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故事在敘述一段時間內發生的事件。近年來,敘事手法應用到更加廣泛的領域,例如,在影視、攝影、雕塑、舞蹈甚至建筑領域,都應用了敘事手法。
英國的景觀設計師杰米·普靈頓和馬修·波提格在《景觀敘事:講故事的設計實踐》一書中,將敘事的概念與景觀設計相融合,指出了景觀和敘事之間彼此交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
在敘事景觀中景觀可以作為場景推進故事的發展,故事也可以賦予景觀空間文化和歷史的意義。而景觀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僅只是故事的背景,更多的則是印證了敘事故事的意境和精神載體。
二、關于“敘事景觀”應用到校園景觀的研究趨勢
西方國家研究敘事景觀比較早,但在針對校園景觀的應用中并未有全面的細致研究。本文主要提出幾種國內較注重校園景觀的研究趨向。
(一)校園景觀的敘事主題
敘事是指在時間和因果關系上有著聯系的一系列事件的符號再現,符號標志著敘事的主題,每一個事件和人文事跡都有著獨屬于自己的故事,這就構成了敘事的最核心本質的敘事主題。
在校園景觀中的敘事需要有自身的主題核心,它與學校的人文歷史、專業特色甚至地域特色有關。我們一提及校園景觀時,則能夠了解到這是屬于該校獨有的校園文化氛圍。同時校園的不同空間、場所等也會有各自獨有的主題。每個主題的故事都相互聯系,相互呼應,共同構成校園的特色主題。校園景觀自身的存在和規劃師與全校師生的情感交流中總會有不同方式上的認知,他們的相互碰撞和結合形成校園景觀設計中的核心,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主題。
1.歷史紀念主題
每座校園都有歷史和文化歷史。通過校園景觀來識別、改造和詮釋歷史是校園景觀設計的目標之一。根據校園場地歷史確定景觀主題,或為紀念某人或是某件對校園有著重要影響的事件來定位敘事主題,使校園受眾者能夠直觀地體驗到校園的歷史文化氛圍,更好融入校園文化。例如,在廣東的中山大學,校內景觀多設置為敘事性的紀念性景觀,突顯校園景觀的文化內涵。
2.自然環境主題
有些校園主要是將自然資源和自然風景作為特色主題文化,尊重、保護和利用現有的自然條件,塑造綠色生態的校園來進行以自然作為敘事主題的校園景觀。例如,沈陽建筑大學的稻田校園,將東北自身的自然環境以及農業特質作為校園景觀的主題,使校園景觀環境得到改善和提高,并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持續發展。
3.學科特色主題校園景
校園景觀中將學校自身的學科特色作為敘事景觀主題,可以突出校園自身特色,同時也強調了高校的重要學科,使師生在校園中更好地融入進去。
例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將本校的學科特色作為校園景觀的敘事主題。通過將校園內的景觀融入航空、航天特征,既凸顯了校園的文化景觀,同時也強調了校園自身的特色。作為校園的使用者,能更好地感受校園帶來的良好氛圍。
(二)關注校園景觀空間維度
景觀敘事暗示了景觀和敘事之間的關系,場所構成了敘事,景觀不僅僅是故事發生的場景,而且其自身是一個不斷變化的敘事。場所和事件一起產生故事,也就產生了一定的敘事空間。
大量景觀在設計中關注校園發展的時間維度,深度挖掘校園曾經的故事和歷史事情。國內學者認為將校園景觀的敘事空間分為開始空間、深入空間和結束空間。
在校園空間中應用敘事手法時,開始空間的布局中主要為校園景觀中的入口,此時空間情感帶來的多為引人入勝,是吸引人的前奏,像是在文學或是電影中的開端,用抓人眼球的故事情節和開場來吸引觀看者繼續深入。校園景觀也是同樣的方式,可以將入口作為學校對外形象宣傳的重要敘事開端。
深入空間是作為校園景觀的高潮部分,是在敘事表現中的重要環節,既要滿足教學、學習、生活的物質空間,更要滿足師生交流、創造智慧、提高修養、陶冶情操的精神空間,好的深入空間必然帶來不同的體驗和情感觸動。
結束空間在校園景觀中的結束尾端,此時的空間敘事是為了給人提供耐人余味的緩沖空間,也是結束感悟校園景觀文化內涵的敘事手法。在這一空間運用敘事手法時,要考慮和開始空間的首尾呼應,才能使校園景觀的價值發揮到最大化,也更能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敘事性校園空間是為使用者提供相互交流知識、傳道受業解惑的場所,所以人在這個空間中應該能夠得到放松和感悟以及情感熏陶的一種空間體驗,能夠靜心地進行研究和交流。
(三)敘事景觀與校園場所精神
校園作為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教育場所,有別于其他的場所,其中最大的特色就是空間的開放性、參與性和教育性。校園景觀被賦予空間的敘事性,使其添加更深層次的精神共鳴與文化共識,從而促進師生更好地交流溝通,也提升校園景觀本身的品質,同時滿足校園使用者更高的精神需求。
場所精神是校園景觀的靈魂所在,提升校園整體,使校園使用者有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達到一種場所實質或心理感受上的“好的”關系。而敘事景觀的手法使場所精神的發展過程中得以保存和延續其生活的真實性,能更好地詮釋歷史發展的各個方面。
三、探究新突破
將敘事景觀的表達手法運用到校園景觀說明,用講述故事的方式來加深參與者對所使用場所和空間的感悟和參與度,使參與者能夠更好地對校園景觀環境進行體驗和精神思考。敘事手法在校園景觀的運用將提升校園的形象和價值。校園景觀需要融入敘事理論,從而提升校園場所精神情感和增強校園文化底蘊,使得更多的師生及體驗者能夠對校園有認同和歸屬感。敘事手法為校園景觀的設計理念上提供更寬的視野,在整體上為校園景觀融入歷史文化感,在局部空間中增添具有濃厚氛圍的情景感。打造具有人文關懷的景觀空間,讓校園景觀也更具有人情味。同時,在細節景觀上的設置也提升整個校園環境的氛圍感,甚至可以成為地區的代名詞。
四、結語
在校園景觀設計中使用敘事手法可延續校園傳統文脈,使校園的整體規劃走向個性化和人性化,呈現出屬于自身的個性和高質量。現代的校園景觀設計多強調功能實用性,且重復單一的空間形象容易造成整體景觀無突出和特色,而使使用者對景觀的印象也趨于模糊。因此,應用“敘事景觀”的設計策略,通過對使用者參與度的強調,培養對于場所的記憶興趣和潛能,確保校園景觀更有影響力。
參考文獻:
[1]馬修·波泰格,杰米·普靈頓.景觀敘事:講故事的設計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5.
[2]馮煒.景觀敘事與敘事景觀——讀《景觀敘事:講故事的設計實踐》[J].風景園林,2008,(02):116-118.
[3]孔祥偉.稻田校園:一次簡單置換帶來的觀念重建[J].建筑與文化,2007,(01):16-19.
[4]朱曉璐.基于敘事學的景觀空間體驗研究與應用[D].西南交通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