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興

摘 要:導視標識系統作為人與環境溝通的媒介,是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對外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首先對景區風格進行定位,然后以景區總體規劃和景區地形為依據,結合景區的規劃要求,緊扣景區的漢代文化特色,對導視標識系統進行整體統籌規劃,對遺址公園的導視標識規劃進行了積極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導視標識系統;定位;規劃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位于鄱陽湖畔,占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是我國迄今為止保存最好、最為完整和清晰的典型西漢列侯國遺址,是重要的國家級歷史文化遺產,以海昏侯墓為代表的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正在建設當中。江西正以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和建設為契機,全力將其打造成中國漢文化的新地標。由于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的名字過長,為了敘述方便,下文統一將其簡稱為海昏侯景區。
導視標識系統是指在陌生環境中,游客超越語言和文化的界限,通過一系列的標識體系,快速地獲取各類信息,高效地抵達目的地和景點,是景區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海昏侯景區導視標識系統不僅要有指路的作用,滿足游覽的基本功能,還需要擁有獨特的文化內涵,鮮明突出的景區形象,滿足游客文化審美和文化體驗的需求。
一、海昏侯景區導視標識系統的定位
定位是導視標識設計的前提,更是導視標識設計成功與否的關鍵,海昏侯景區導視標識系統定位為漢代風格。海昏侯景區以漢文化為主導,形成整體導視系統的設計,有利于向游客傳達漢代歷史文化內涵,激發游客的興趣,最終推動海昏侯景區形象的有效傳播。在具體設計中,所有單體的導視標識設計都應圍繞這一定位進行。導視標識漢代風格的定位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基于漢代豐富的圖案
一方面,海昏侯景區承載豐富的漢代文明,富含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另一方面,漢代漆器、瓦當、畫像磚、海昏侯出土文物等器物上的大量圖案,可供取材內容廣泛,具有強烈的裝飾美感,是導視標識設計師創作的源泉。
(二)適應海昏侯景區整體環境的需要
規劃中的海昏侯景區整體環境具有濃郁的漢風特質,景區的景觀設計富有地域與漢代歷史特色,景區建筑也將還原漢代文化與建筑特征,滿足游客文化體驗。導視標識系統作為海昏侯景區的一部分,必須服從于這一整體風格。如西安大雁塔景區的導視標識系統,將唐文化融入導視標識細節設計中,同時與整體環境相互協調,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三)基于國內古遺址導視標識系統的成功經驗
國內以古遺址為核心的景區導視標識系統,大都運用古文化構建,例如,大唐芙蓉園導視標識系統的設計提取了盛唐文化經典元素。設計者利用唐代的雕塑、書法、纂刻、印章等藝術形式,經過藝術化加工,巧妙應用到芙蓉園景區標識導向系統設計中,立體呈現盛唐文化氛圍。“大唐芙蓉園”是立于景區門口的一級導視標識,它是根據唐代皇帝李隆基的印章設計而成,大氣而簡約。
二、海昏侯景區導視標識系統的規劃設計
海昏侯景區導視標識系統的規劃設計,是在風格定位的基礎上,對導視標識全局的設計。景區導視標識的規劃設計是景區建設的重要內容,關系到導向標識的科學性、合理性,而要做好這關鍵的一步,首先需要了解海昏侯景區的空間布局、總體規劃,對其理性地分析以及全面完善地布點、設置工作,其次,以最合理的方法設置參觀路線。
(一)海昏侯景區總體規劃
海昏侯景區總體規劃面積12.46平方公里。為了充分發掘遺產價值,有效結合生態環境與地理優勢,提出“海昏元素”“江西韻味”“大漢氣勢”“中華文明”四大展示理念。外部道路交通規劃中,擬建設5條直通海昏侯景區的外部快速路。景點共計3個出入口,海昏侯景區將分為9個功能區,其中包括博物館、紫金城宮城、紫金城大城、劉賀墓園、墎墩墓墓園與考古工作站、南部墓群、遺址區歷史環境展示、游客服務設施區、北部旅游休閑度假服務區。在整個景區規劃中,劉賀墓園具有重大的歷史和文化價值,是整個海昏侯景區的重頭戲。
(二)規劃設計要求
1.突出景區歷史文化與地域特點
導視標識系統規劃設計要有別于其他景區,必須凸顯景區的漢代歷史文化,成為獨具特色、富有個性的旅游景區。
2.滿足游客心理
規劃設計的前提要了解游客的心理偏好,為游客設計科學合理的導視標識系統。游客是導視標識的終極評判者,得到游客的認可,也就得到了市場的認同。
3.考慮最大利益
展現景區特色,凸顯景區文化的同時,讓游客在最短的路程內參觀更多的景點,景區設施盡可能最大程度利用或重復利用,讓游客得到心理上的滿足感。
4.具有機動靈活性
導視標識對于游客的旅游活動有普遍指導意義,但是少數游客沒有制訂計劃,沒有明確的目標景點和參觀路線,行動比較隨意,針對這類游客,給予他們自由選擇景點的權利。
(三)具體規劃方案
1.科學的分級布點方案
海昏侯景區預計2019年正式對外開放,開園年游客量達到400萬人次,游客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時景區內海量的信息、復雜的地形對導視標識的設計工作提出了嚴苛的要求。因此,信息的主次層次,導視標識的分級、布點工作,關系到游客能否通過標識牌層次的劃分對號入座,能否快速找到目的地。
海昏侯景區導視標識系統根據“由大到小、由淺入深、正確指引觀眾進出景區”的原則,將景區的導視標識牌分為四級。一級導視標識牌主要設置在海昏侯景區的出入口,內容包括景區概況、景區總平面圖;二級導視標識牌主要設置在9個功能區的出入口,包括功能區的平面圖和主要景點的路線圖;三級導視標識牌設置在功能區的主要道路處,包括方位信息、具體景點的引導信息,為觀眾提供區域信息導向服務標識;四級導視標識牌設置在景點內部,包括景點的詳細描述、方位,導向內容細致,涵蓋范圍小,便于找尋。導視標識牌的層次可以通過色彩、文字、材質等視覺元素來區分、提醒。例如,用不同的色彩來區分不同級別的導視標識,讓游客看到某種色彩,立即聯想和它相關的導視標識牌。
節點的設置是導視標識系統規劃的重點之一,節點就是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出現適當的導視標識。首先,設置節點的多少要科學分析,放置的數量要恰到好處。另外,關鍵節點位置的選擇也很重要,特別是在人流量的高峰期,關鍵節點的導視標牌,能快速地分流疏導人群。例如,外部交通規劃中的海昏大道和紫金路,連接城市、高速路口、火車站、機場與海昏侯景區,路上應設置導視標識,使游客順利找到景區。
2.合理的路線設計
海昏侯景區參觀路線的規劃設計,為海昏侯景區展示工作建立基本構架,而這要充分重視景點間的聯系和遺址歷史文化信息的表達。
海昏侯景區參觀路線主要有以下三條:觀光車路線、步行路線、自行車路線。游客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選擇參觀路線。觀光車路線主要針對老人和小孩等體弱的游客,使游客能快速參觀瀏覽整個景區。步行路線分為步行長線和步行短線,其中步行長線用時較長,以景區外圍為主,在突出景區的漢代文化主題,體現線路特色的同時,引領游客欣賞園區富有漢代特色的景觀設計,體驗園區優良的自然生態系統,屬于深度游。另外一條步行短線是以景區內圍為主,該路線串聯主要景點,讓人體味漢文化的精髓。自行車路線符合當今的環保觀念,是適合年輕游客的參觀方式,觀展行為相對隨意,讓游客快速有效地參觀各個景點。
三、結語
導視標識系統能有效解決人們的找路問題,實現了信息傳達。漢代海昏侯國考古遺址公園導視標識系統,既控制了游客的旅游節奏,又符合游客尋路的認知規律,是行之有效的導視標識系統,希望這一案例會對遺址公園導視標識系統的知識體系起到良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祝愛平.傳統風景區現代導視系統設計方法與實施——以江西婺源江灣風景區為例[J].裝飾,2014,(11).
[2]陸金生.人與城市的對話——2010年上海世博會標識導向系統設計探討[J].裝飾,2010,(03).
[3]向帆.導向標識系統設計[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