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梅
摘 要:伴隨著“一帶一路”的穩步向前,新疆地區經濟有了迅速發展,新疆民族工藝品也開始被人們熟知。新疆民族工藝品作為新疆地區極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藝產品,其往往可以在市場上有良好的銷售表現。但也需要看到,新疆民族工藝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且產品標準并不統一,盡管近幾年新疆民族工藝品的開發與創新較受關注,但整體開發與創新進程緩慢。文章將對新疆民族工藝品的開發與創新進行研究,并就如何更好進行開發與創新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民族工藝品;創新
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受到了較多關注,然而實際開發與創新狀況差強人意。新疆民族工藝品是一種極具民族韻味的手工藝品類型,其與一般性工藝品存在著諸多不同。通過SWOT分析法對新疆民族手工藝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新疆民族手工藝品發展的優劣勢均十分明顯,新疆民族手工藝品雖然在發展上迎來了很多機遇,但其開發與威脅的制約因素均相對較多。新時期下,新疆地區民族工藝品的開發與創新需要得到更多關注,探尋出有利于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路徑也十分必要。
一、新疆民族工藝品的開發與創新概述
(一)新疆民族工藝品特征分析
新疆民族工藝品是新疆地區生產制造的,極具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工藝品總稱。國內大多數少數民族聚集地均具有類型多樣,豐富多彩的民族工藝品,少數民族工藝品也往往具有較強的特征。以新疆地區工藝品為例,新疆地區工藝品不僅具有明顯的維吾爾族民族特征與新疆地區較為粗獷的地域文化特征,較之其它民族工藝品而言,新疆民族工藝品的藝術價值較高,其與西藏民族工藝品也具有異曲同工之處。除此之外,新疆與多個中亞國家相互接壤,漢文化、新疆維吾爾族文化以及其它多種異域文化相互交融及影響下,新疆民族工藝品的文化屬性極為多樣,這也是新疆民族工藝品極具價值和特色的原因之一。
(二)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意義
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首先是新疆民族工藝品更好發展的內在需要,近幾年,新疆民族工藝品市場銷路得到了一定程度拓寬,很多人也開始接觸并了解新疆民族工藝品。但也需要看到,新疆民族工藝品發展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特別是在現有的民族工藝品發展模式下,新疆民族工藝品更好發展的現實難度十分巨大,依托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從而更好發展也是一種極為正確的選擇。其次,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能夠為新疆區域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受制于較差的自然環境制約以及三大產業基礎制約,新疆地區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一直并不良好,新疆民族工藝品本身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但依托現有工藝品品類其無法為行業發展以及區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一旦新疆民族工藝品得到了較好開發和創新,其不僅能夠提供數量可觀的工作崗位,更加能夠為區域經濟更好發展做出較大貢獻。
二、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難點
(一)新疆民族工藝品產業規模較小
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首要制約因素便是民族工藝品產業規模相對較小,在新疆民族工藝品產業規模較小的情況下,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現實難度也相對較大。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本身對于資金的需求較大,且工藝品生產加工企業往往是開發與創新的第一主體,一旦產業規模達不到一定程度,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積極性便會受挫。在家庭小作坊以及中小企業式的工藝品生產地點中,新疆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現實條件也幾乎不具備。除此之外,新疆工藝品產業規模相對較小,單一企業進行的工藝品開發與創新極容易被其它企業進行簡單復制,在新疆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缺乏較好的產業集群效應影響下,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難度也勢必會增加,而這儼然已經成為了制約新疆民族工藝品更好開發和創新的因素之一。
(二)新疆民族工藝品市場需求較低
盡管近幾年新疆民族工藝品市場需求有了一定程度增長,但從新疆民族工藝品市場占有率來看,其綜合市場占有率依然較低,新疆民族工藝品真實市場需求對于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刺激性也十分低下。從原因上進行剖析可以看出,新疆民族工藝品雖然具有明顯的民族特征與地域文化特征,但對很多一般性消費者而言,其對新疆民族工藝品并不了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疆工藝品銷售規模的增長。從供需關系來看,新疆民族工藝品市場需求較低時,新疆民族工藝品的供應便會出現一定程度下滑,新疆民族工藝品在市場需求與供應方面持續低下,其民族工藝品進一步開發便會有很大阻力,且在創新驅動力明顯不足時,一旦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進程緩慢,新疆民族工藝品的創新便無從談起。
(三)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缺乏引導
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缺乏引導是不爭事實,新疆民族工藝品的生產集中化程度較低,新疆自治區政府以及下轄州政府當前并未給予工藝品開發與創新應有關注,這也導致新疆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政策支持相對較少。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在缺乏有效引導下,單純依托市場經濟體制及價值規律對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進行引導并不可行,一旦缺乏政策性引導與支持,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驅動力便會出現下降。此外,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缺乏引導與支持下,相應的民族工藝品開發及創新技術便很難被順利引進,這一背景下,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等工作便很難落實到實處。
(四)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人才短缺
專業型人才短缺同樣是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難點之一,任何一個行業發展都需要堅持人才戰略,在國家極度倡導創新情形下,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型人才短缺的影響也被無形放大。從人才吸引力來看,新疆地區物質生活水平較差,區域綜合發展潛力也相對有限,這使得新疆民族工藝品設計、生產端專業人才極度匱乏。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人才短缺,大多數民族工藝品生產加工企業習慣性地通過“借鑒”來取代自主創新,這也導致新疆民族工藝品的同質化現象十分明顯。在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人才較為短缺情形下,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往往會呈現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尷尬狀況,某些新疆地區民族工藝品生產加工企業招工難也恰如其分地說明了這點。endprint
三、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建議
(一)鼓勵新疆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
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首先要振興新疆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在新疆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達到了一定規模后,新疆民族工藝品產業集群效應能夠逐步顯現,這也勢必能夠為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做出貢獻。新疆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難度較大,民族工藝品產業規模增加的卻相對簡單。因此,新疆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需要首先將規模做大,并在新疆民族民族工藝品產業規模擴大后,注重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質量的提升。新疆自治區政府可以考慮在“一帶一路”政策影響下,將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納入到文化產業發展的范疇之中,從而為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給予刺激。在此基礎上,創建民族工藝品產業園區進行民族工藝品產業集群效應提升也十分可行。
(二)拓寬新疆民族工藝品市場渠道
新疆民族工藝品更好開發與創新需要不斷對民族工藝品市場渠道進行拓寬,并逐漸增加民族工藝品的銷售潛力,憑借民族工藝品銷售總量的增加為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提供更多資金保障。新疆民族工藝品生產方的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積極性較低,這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而在新疆民族工藝品有了較好銷售渠道后,新疆民族工藝品生產方在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上的積極性可以得到保障,相關企業也可以有更多資金進行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新疆民族工藝品銷售渠道的構建需要將傳統渠道與電商渠道進行有效結合,在電子商務發展水平有了極大程度提升后,新疆民族工藝品的產品可以被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電商起到強大的消費力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新疆民族工業品產業發展。
(三)依托政策引導并刺激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
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需要相應的政策予以指導和規范,各種刺激性政策的出臺更加能夠為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和創新提供幫助。建議新疆地區政府及時調整對民族工藝品產業發展的態度,在給予民族工藝品發展充分政策性支持的情形下,通過減免稅負等優惠性政策讓更多的民族工藝品生產企業進行開發與創新嘗試。在政府出臺相關政策對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進行較好引導下,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規范性便能得到很大程度保障,這一辦法常態化影響下,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更是能夠得到較好規劃,這對于促進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產業大發展都有重要意義。
(四)培養并引進專業性人才
更好進行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需要培養并引進專業性人才,在人才戰略影響及作用下,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能夠獲得更多的人才支持與技術支持。建議新疆工藝品生產企業注重優秀人才的培養,在自有設計部門內培養出創新意識強且設計能力高的專業型人才。除此之外,在外部人才市場上引進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人才也十分必要。新疆民族工藝品生產企業可以適當提升勞動報酬以及其它各項福利,從而增強民族工藝品相關企業對人才的綜合吸引力。地方政府在人才戰略影響下可以考慮出臺系列優質人才回流政策,通過購房限制條件的調低等各項優惠舉措,增加地區內部對外部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在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相關人才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后,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也會順利得多。
四、結語
新疆民族工藝品的開發與創新必然會經歷較長時間周期,這也需要相關從業者以及地區政府引起重視,特別是在民族工藝品內部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這一因素影響下,對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進行合理規劃也十分必要。系列制約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因素雖然存在,但通過系列措施的實施,此類制約問題可以被較好解決,這也要求相關主體要掃清制約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的障礙,從而為新疆民族工藝品開發與創新營造出更為有利的環境。
參考文獻:
[1]于文勝.發掘 創新 交流——絲綢之路新疆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之管見[J].大陸橋視野,2016,(06):54-55.
[2]李應軍.論民族旅游工藝品的開發與創新——一種旅游人類學的觀點[J].旅游研究,2016,(02):23-27.
[3]陳秀梅.民族工藝品設計在計算機繪圖課中的實踐與探索[J].科技展望,2016,(10):2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