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云
【摘 要】查閱相關文獻,總結人類皮紋的研究概況。從研究內容、研究技術和方法及應用三方面探討皮紋的研究進展,為皮紋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皮紋;指紋;掌紋
中圖分類號: Q9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27-014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7.061
【Abstract】Review relevant literature and summarize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human dermatoglyph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dermatoglyphs from three aspects:research content,research method and application.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of dermatoglyphs.
【Key words】Ldermatoglyphs;Fingerprint;Palmprint
皮紋一詞首先是由Cummins和Midlo于1926年首先提出來的,是指手指皮膚表皮嵴線的解剖學結構和它的排列形式,即皮紋花樣[1]。人類皮紋是胎兒在母體內第13周就開始出現,24周就固定下來,并且終生保持不變。對于皮紋的研究,在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技術上,研究者做了許多工作,取得重大進展。至今,皮紋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運用。
1 皮紋研究內容
人的手指、掌面、足趾和腳掌等器官的皮膚表面分布著許多溝紋,這些溝紋構成了皮紋。1989年,全國皮紋研究協作組提出了人類皮紋學研究的標準項目[2]。以定性的方式來描述指紋類型有特定的指標。指紋的類型可以分為弓型紋(簡單弓型紋、帳弓紋)、箕形紋(尺箕和橈箕)、斗型紋(普通斗、囊形斗和雙箕斗)及混合型四種類型。掌褶紋的類型有正常掌、通貫掌,悉尼掌等。以定量的方式描述的特征指標有指嵴數、總指嵴數,atd角度數的測量,T距百分比的計量等。這些指標構成了皮紋研究的主要內容。查閱有關皮紋研究的文章,其中包含有這些傳統的研究項目。米亞靜等人從指紋類型、指嵴線數、指嵴紋總數和atd角等方面分析了陜西地區漢族人群的皮紋特征[3]。于皓臣等人發現女性乳腺癌患者手部atd角及指紋嵴線數、斗形紋出現率與正常人相比有統計學意義上的差異[4]。
根據研究目的和研究對象的不同,研究者在傳統項目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皮紋的研究內容日益豐富。花兆合等在研究安徽漢族指紋特征時,在統計總指嵴紋數的基礎上,還關注指紋嵴線密度和掌紋嵴線密度,這一研究為人類學提供更完整的數據資料[5]。牛惠芳在研究心肌梗死患者手部皮紋特征時,在研究掌紋指紋類型和指嵴線數的基礎上,還對雙手的2線米字紋、2線三角紋和2線尾部分叉等指標進行了差異比較。多種特征指標的聯合應用,提高了皮紋在心肌梗死診斷中的價值[6]。
在早期,研究者在皮紋研究中注重質的區別,關注掌紋和指紋類型差異。近年來,人們將質和量結合起來,不僅關注類型的差異,還比較各種類型百分比的大小。在此基礎上依靠計算機的數據處理功能,使用特定的軟件從統計學角度進行分析。結論更科學,具有更高的應用價值。
2 皮紋的研究技術和方法
2.1 皮紋采集
高質量的皮紋樣本是皮紋研究的關鍵。采集皮紋樣本的方法很多。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印泥法。此方法是把全手掌在印臺上均勻地涂抹上印油,五指分開按在白紙上[7]。此法所用器材簡單,成本低,可進行大規模的數據采集,保存方便。許多高校的遺傳學《皮紋分析實驗》常用此法。李人范用此法采集了460例湘西土家族學生皮紋[8];雷昭用此法探討支氣管哮喘患者的手掌紋理,得的了清晰的皮紋樣本[9]。
粉筆—碳素墨水—透明膠帶法,此法在研究指節紋時使用較多。陳曉燕等用此法分析廣東漢族指節紋的紋型在各指的特點[10];花兆合等用此法分析安徽漢族指節紋的紋型在各指的分布特點[5]。還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如用于手足畸形患者的印模法,用于隱性皮紋顯現的茚三酮—味精法[11]。這些方法成為皮紋采集方法中的有益補充。
2.2 皮紋閱讀
皮紋樣本閱讀是皮紋研究中的主要環節。傳統的方法是用放大鏡或者解剖鏡,放大所獲得的指紋,收集并計算相關指標。但放大鏡放大倍數和分辨率有限,分析時易產生較大誤差。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數碼影像技術被應用于皮紋閱讀環節。將指紋樣本錄入計算機,使用圖像處理軟件將樣本處理,大大提高了閱讀的效率。張亮建立了與腫瘤相關的皮紋數據采集平臺,能進行手掌和手指圖像的實時采集和圖像處理[12]。胡文蕾等研制出一套腫瘤皮紋學的分析系統,可實現皮紋的獲取、分析和處理[13]。數字圖像技術的發展,可實現圖像的長期保存,可實現相關參數的自動處理,為皮紋樣本的閱讀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為皮紋樣本庫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3 皮紋的應用
皮紋研究項目的完善化、規范化,極大促進了皮紋研究在各個領域的應用。
3.1 對健康人的皮紋特征研究
建立皮膚紋理參數庫為皮紋研究提供良好的框架。1981年張國海等人發表論文確定了中國56個民族124個群體6類11項膚紋參數[14-16]。皮紋成為群體遺傳學研究中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多位研究者對不同地區健康人的皮紋進行分析[3-8];對不同民族的皮紋進行分析[8-17]。沙川華等研究了ABO血型和皮紋的關系,發現ABO血型和皮紋輕度相關。這些研究成果補充了我國皮紋數據庫的資料,提高了皮紋數據庫的價值[18]。
3.2 皮紋與疾病的相關性研究
皮紋屬于多基因遺傳的性狀,可能與個體的易患性有關。陸宏等分析手部皮紋學特征與女性冠心病的關系,發現患者組不同類型指紋出現的次數,atd角等指標和正常組有差異[19].于皓臣等對乳腺癌患者手部皮紋特征分析,發現患者組手部掌紋及指紋與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4]。手部皮紋學特征可能對于早期篩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一些染色體結構異常的患者中,存在皮紋改變。任晨春等對35例染色體易位的女性患者進行手部皮紋研究,發現患者指紋、掌紋和正常相比,有顯著差異[20]。周兆梅等發現通貫手與染色體病關系密切[21]。先天愚型通貫手頻率達42.2%,18—三體為44.6%,而正常人僅為9.3%[21]。
指紋可為中醫診治提供幫助。王芳在論文《中醫體質與指紋及血型的相關性研究》中指出中醫體質與指紋呈輕度相關[23]。
研究皮紋與疾病的相關性,為疾病的預防診斷提供科學依據,提高人類健康的素質。
3.3 皮紋與運動員選材
皮紋選材具有方便性和實用性,得到研究者的重視。邵紫莞在1992年對皮紋選材在體育科研領域的運用進行了綜述[24]。近年來,針對不同的體育比賽項目,研究者進行了獨立的研究,發現不同等級的運動員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性[25]。楊永娃嘗試建立籃球運動員皮紋選材模式[26]。皮紋可以作為運動員選材的輔助指標,對于提高我國運動員身體素質具有一定的意義。
多名學者在皮紋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獲得許多研究資料。目前對于皮紋的遺傳基礎研究還在繼續,進一步探索其基因的準確定位。
【參考文獻】
[1]王遇康,李崇高.人類皮紋學進展和應用[J].自然雜志,1991,14(4):261-267.
[2]郭漢璧.人類皮紋學研究觀察的標準項目[J].遺傳,1991,13(1):38.
[3]米亞靜,田建穎,黨陽等.陜西地區漢族人群皮紋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8,26(2):117-119.
[4]于皓臣,耿芝,盛優靜等.乳腺癌患者手部皮紋學特征的分析[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7,39(4):386-389.
[5]花兆合,王麗萍,翟曉峰等.安徽漢族指節紋的調查分析 [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1998,29(增刊):39-41.
[6]牛惠芳.基于超聲心動圖的心肌梗死患者手部皮紋特征分析[D].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2016.
[7]王修海.醫學遺傳學實驗指導[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64.
[8]李人范.460例湘西土家族學生皮紋研究(摘要)[J].湖南醫學,1985,2(2):53.
[9]雷昭,郝一鳴,王憶勤.支氣管哮喘患者手掌紋理特征的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38(3):321-324.
[10]陳曉燕,喻志堅,陳秀虎.廣東漢族指節紋研究[J].解剖學研究,2007,29(3):209-216.
[11]花兆合,彭玉文,王麗萍.介紹幾種皮紋拓印方法[J].安徽師大學報,1991,(2):42-44.
[12]張亮.構建與腫瘤相關的皮紋特征量化指標體系[D].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07.
[13]胡文蕾,曾衍鈞,梁克.數字化腫瘤皮紋學無損檢測分析系統的研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00,6(2):23-24.
[14]張海國,王偉成,許玲娣等.中國人膚紋研究Ⅰ.漢族10項膚紋參數正常值的測定[J].遺傳學報,1981,1:23-74.
[15]張海國,王偉成,許玲娣等.中國人膚紋研究Ⅱ.1,040例總指紋嵴數和a—b紋嵴數正常值的測定[J].遺傳學報,1982,9(3):220-227.
[16]張海國,丁明,焦云萍等.中國人膚紋研究——Ⅲ.中國52個民族的膚紋聚類[J].遺傳學報,1998,25(5):381-391.
[17]郭卉,周潔,趙濤等.新疆醫科大學513名維、漢族學生皮紋分析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0,33(10):1232-1233.
[18]沙川華,譚進.人類的血型、指紋圖形與運動選材關系初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1,18(1):44-45.
[19]陸宏,白春月,王璐等.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手部皮紋學特征[J].解剖學雜志,2018,41(2):209-216.
[20]任晨春,劉國川,王文靖等.35例染色體易位女性患者的手部皮紋研究[J].安徽醫科大學學報,2003,38(3):246-247.
[21]周兆梅,徐人燕,沈劍.嬰兒通貫手皮紋觀察[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2,10(5):349-350.
[22]趙陽,傅曉海.掌紋ATD角與21—三體綜合征相關性研究[J].科技視界,2002,10(5):59.
[23]王芳.中醫體質與指紋及血型的相關性研究[D].長沙:湖南中醫藥大學,2006.
[24]邵紫莞.皮紋與運動員選材[J].人類學學報,1992,11(4):369-374.
[25]邱陽.對我國女子散打運動員批文特征及選材的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5.
[26]楊永娃.大學生優秀男子籃球運動員皮紋特征與選材[J].科技信息,2013,(9):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