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楊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改革開放的號角響徹中華大地。40年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這40年,中國金融業在改革開放創新中不斷發展壯大,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親歷40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征程,目睹金融業的巨大變化,彭建剛有著獨特的感悟。他是這一偉大歷程的親歷者、見證者,也是建設者、實踐者。
本期人物:彭建剛,金融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南省第二屆優秀社會科學專家;現任湖南大學金融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985”工程首席科學家、金融學科學術帶頭人;兼任湖南省金融學會副會長,中國金融學會理事、中國金融工程學年會常務理事。
受益改革開放
如果說十一屆三中全會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那么恢復高考就是最嘹亮的前奏。
1977年冬天,中斷11年的高考,在全國各地陸續舉行,570萬考生走進了考場。受諸多因素制約,這一年高考是由各省(區市)自行組織。12月18日,湖南的高考舉行,彭建剛仍記得當年的作文題目是《心中有話向黨說》。那一年,他22歲。
此前,和許多同齡人一樣,彭建剛成為“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中的一員,下放到常德市漢壽縣清水壩農場。務農5年,他喂過豬,種過菜,犁過田,當過生產隊長、農場團總支書記和粉廠負責人。“這一段經歷讓我對廣袤的農村大地有了深厚的感情,后來無論是求學或是工作,我始終保持著對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金融發展的關注。”
曾以為這輩子上不了大學的彭建剛,成為了恢復高考后第一批邁入大學殿堂的幸運兒,他考上了中南礦冶學院(現為中南大學)。
“我們走在大路上,意氣風發斗志昂揚......”1978年的2月,彭建剛踏入了大學校門,歌曲《我們走在大路上》的旋律在腦海中回蕩,面對未來,自信豪邁,“向前進!向前進!朝著勝利的方向。”這一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元年。
“有幸成為77級大學生,我是不折不扣的改革受益者。進入高等學校學習,既滿足了我對知識的渴望,又為以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發展平臺。”彭建剛跟著改革開放的步伐大步前進,走上了經濟學和金融學的教學科研之路。
投身改革開放
在彭建剛攻讀本科、碩士生期間,中國金融改革正在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從確立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到專業銀行體系的建立,一系列改革動作標志著中國金融體制向市場化方向的轉變。
“我也經歷了由物理學走向金融學的轉變,本科作為大學師資培養主修理論物理,當時改革開放掀起了經濟建設和經濟研究熱潮,自己迫切希望投身其中,于是報考碩士研究生時選擇了社會科學學科。”1987年7月,彭建剛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任教。
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市場與計劃的關系始終是理論和實踐探討中的焦點之一。這一段時間,彭建剛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作了較多的思考,在發表的論文中表達了其觀點:社會主義市場機制必然包含企業產權結構模式和價格機制,價格改革和企業體制改革不存在孰先孰后的問題。為深入了解地方政府和地方經濟金融的運行機制,1990年,彭建剛到益陽市(當時益陽地區下轄縣級市)掛職任副市長,這兩年掛職經歷為他后來的學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地方實踐基礎。
1995年初,他決心專攻金融學和銀行管理,調入湖南財經學院(現為湖南大學)金融系。這個時期,我國金融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加快,資本市場已初步形成,專業銀行正向商業銀行轉變。
“過去銀行貸款服從國家計劃,不適應市場需求,要進行商業化改革,把專業銀行變成真正的商業銀行。轉變之后,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如何走上科學化和現代化的軌道呢?” 1997年,彭建剛成功申報湖南財經學院金融學科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研究”,在國內較早開展了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理論研究(3年后,專著《我國商業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研究》出版,被評定為湖南省第四屆優秀社科著作)。1998年1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取消對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規模限制,我國正式實現了從限額控制到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轉變。
也是在1997年,他在學術期刊及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觀點,提出通過建立金融發展極、發展離岸金融市場推動中國國際金融中心形成的思路,較早主張在上海和深圳發展中國內地的國際金融中心。
2000年,因教學科研突出,經學校和中國人民銀行推薦,彭建剛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這一年,他帶領團隊開展懲治腐敗與建立健全金融實名制研究。
2001年12月,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入世后,長期以來實行分業經營的中國金融業要不要立即向混業經營轉變,一時成為業界和學者們討論的焦點。當年11月,已對此進行深入研究的彭建剛就在權威報刊撰文表述其觀點:“入世后一段時期金融業仍不宜實行混業經營,暫不實行混業經營是為了在今后更好地進行混業經營”;并對入世后過渡期中國金融業發展對策提出了個人見解。
從2001年開始,彭建剛系統思考了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問題,與長沙市商業銀行合作并與時任副行長朱玉國(現任長沙銀行董事長)聯合擔任課題組組長,研究開放經濟下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區域性發展戰略。2004年,彭建剛成功申報湖南大學金融學科首個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我國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發展研究。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改變現有二元經濟結構是我國面臨的重要任務,需要建立不同層次的經濟發展極,而中小金融機構是地方發展極的重要金融支撐。”彭建剛在武漢大學讀博時,師從著名經濟學家夏振坤,并且受“發展經濟學泰斗”譚崇臺教授的直接熏陶與影響,從那時起,農業國的工業化、發展極、二元經濟結構等發展經濟學概念,就在他的心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教學之余,他經常到城鎮鄉村,了解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情況,積累了第一手的金融數據與信息。隨后,在公派比利時根特大學、美國休斯頓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期間,他對西歐、美國中小金融機構發展做了考察和比較。為了處理好“經濟發展效率與均衡發展”的辯證關系,他根據中國是發展中大國的實際,從理論高度提出了非均衡協同發展戰略;并較早主張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等地方中小金融機構應當立足于當地、不要跨區域經營。歷時5年完成的這項國家級重點課題,最終成果獲教育部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金融教育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和湖南省優秀社科成果一等獎,在國內較早闡發了普惠金融的發展理念和地方中小金融機構的普惠功能。
2006年開始,他踏著“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反思美國次貸危機”和“巴塞爾Ⅲ”的金融業時代演進步伐,先后主持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探索銀行經濟資本管理、金融風險的精細計量、銀行業宏觀壓力測試和金融業宏觀審慎管理等現代金融前沿課題,在高水平金融研究平臺上繼續攻關。
教學科研相互促進。2007年,他所主持的《商業銀行管理學》課程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精品課程。2009年,他最早將經濟資本管理的內容引入《商業銀行管理學》本科教材;同年,他所主編的這本教材被教育部確定為國家級規劃教材。4年后,他的學術專著《商業銀行經濟資本管理研究》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前沿性成果,受到國內金融界的高度關注。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改革現有金融監管框架、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成為重要課題。有鑒于此,彭建剛連續主持了兩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于宏觀審慎監管的我國銀行業壓力測試研究”和“我國銀行業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管理協調創新研究”,研究成果在金融界產生了大的影響。在2010年中國金融工程學年會上,他提出建立新的金融監管體系,建議成立國家防范與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委員會,建立以“一行三會”為基本格局的、專業化監管與統一監管有機結合的宏觀審慎監管體制。2017年7月,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設立。彭建剛研究的前瞻性由此可見一斑。
自2008年始,他帶領團隊在全國率先開展縣域金融生態評估,連續8年向社會公開發布湖南省金融生態評估報告,成為各地改善金融生態的動力和金融工作的風向標;2015年始,又連續3年在全國率先開展省轄范圍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評估。這些工作得到了中國人民銀行和湖南省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相關評估方法在國內獲得推廣,成為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的成功案例。
2017年12月,在新時代金融與統計前沿問題國際研討會上,彭建剛又創造性地提出了開發性普惠金融的思想。
多年來,彭建剛一直把中國金融改革進程中切實存在的重大現實問題及金融前沿課題作為研究重點,他緊扣時代脈搏,抓住重要節點,對接國家和地方經濟金融發展的戰略需求,開展專業的、持續的、系統的、創新性強的金融研究,并將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一項項研究成果,直接為相關部門所采納或成為制訂政策法規的重要參考;一本本專著,彰顯著這位金融學者的時代擔當和經世情懷。
“我的學術研究是踏著中國經濟發展的節拍進行的。改革開放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以及社會對經濟研究成果的呼喚,為我的學術探討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不竭的動力。”這就是彭建剛的感悟。
展望改革開放
時光荏苒,今年迎來了改革開放40周年,彭建剛特地將幾十年的教科研成果和心得感悟結集出版,向改革開放40周年獻禮。這套新著,呈現了一位改革親歷者、參與者對金融改革中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的研究和思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金融業40年的砥礪奮進、滄桑巨變。《彭建剛文集》(五卷)無疑是一部具有時代品質的厚重之作。
40年不短,多少人最華彩的人生樂章已奏完。已過耳順之年的彭建剛,仍志在千里,“作為改革開放的受益者,我會堅守學術報國的初心,以前瞻視野和探索精神,致力于夯實金融學術基礎,探究金融學前沿領域,推動中國金融業改革實踐。”
40年不長,歷史車輪滾滾向前,中國已昂首邁入新時代,改革之路越走越寬,開放之門越開越大。紀念,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對改革開放最好的紀念,就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取得新發展。“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這是彭建剛的心聲,也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