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紅巖
準備充足,應對擠兌風波游刃有余
其實,以往每一家地方銀行在起步階段都很重視鈔票的信譽,與過往其他地方銀行不同的是,湖南省銀行各任領導執行準備金制度可謂不折不扣,從不懈怠。何鍵要提取庫款去打仗,這是誰都攔不住的,但趙恒行長能做的就是把鈔票發行時間推遲,反正盡量不發行沒有足額準備金保證的鈔票。即使奉令增加鈔票發行,也要千方百計地收回多發的鈔票。1932年秋,湖南省糧食豐收,何應欽又電令湖南省政府“加緊封鎖蘇區,禁止郵電、米、鹽、布物輸入”,市場上谷米滯銷,糧價奇低。湖南省政府鼓勵收購商大量收購并運往外省,但收糧所需的小面額鈔票供不應求,省政府決定由湖南省銀行陸續印發元券150萬元,全部用于收購稻谷運銷外省,銷售款全數交省銀行收存,作為元券發行準備金。湖南省銀行于1933年1月發行湘鄂版一元券10萬余元。6月,稻米外銷工作結束時,元券尚有4萬余元在市面流通,銀行監理委員會呈報省政府,獲準一律收回后全部銷毀。一元券回籠以后,市面銀根趨緊,于是省政府決定仍按原定額度150萬元改發新券。湖南省銀行將原長沙銀行籌備處在美國鈔票公司定印而未使用的一元、五元、十元券1000萬元加以利用,在“長沙銀行”4字下加蓋“此票由湖南省銀行發行兌現”或涂掉“長沙銀行”4字加蓋“湖南省銀行”字樣及有關圖章,編印號碼作為新票。省政府通令各縣,宣告所發新票系十足現金準備,該行隨時兌現,凡繳納賦稅、清償債務、商民交易均應與輔幣券一律收受。8月,新券在長沙發行,接著又在常德、衡陽、津市、洪江、邵陽、益陽等地及省外的漢口設立匯兌處,將新券運到各地陸續發行。
1934年4月13日,蔣介石電召何鍵赴南昌會商向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的計劃。5月7日,何鍵被任命為贛粵閩湘鄂五省“剿共”西路軍總司令。此乃軍事行動,故秘而不宣。恰巧5月份孔祥熙由漢口來湖南,以致長沙盛傳何鍵將要下臺,并導致28日發生擠兌湖南銀行兌換券的風潮,市場亦拒用該行兌換券。湖南省銀行一面動用發行準備金,實行無限制兌現,并委托各銀行、錢莊代兌,一面將各縣匯兌處所存100余萬銀元及漢口分行50余萬銀元調回長沙應兌。由于應付迅速,措施得力,至30日擠兌者逐漸減少,3天時間共兌出銀元七八十萬元,風潮即告平息。經此次風波后,湖南省銀行兌換券信譽更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省銀行兌換券走出湖南,在鄰省也受到追捧。1933年9月,蔣介石調集軍隊對紅軍發動第五次圍剿,駐湘的西路軍入贛“圍剿”紅軍,湖南省銀行8月份發行的元券隨軍流入江西,湖南省銀行于萍鄉設立匯兌處,并委托南昌上海銀行代為匯兌,實行免費通匯,故元券在贛流通順利,信譽甚好。1935年1月,正值國民黨軍對長征紅軍“追剿”期間,湖南省銀行兌換券隨“追剿軍”流入貴州,貴州省政府稱“此項湘鈔,信用堅固”。湖南省基本上是小農經濟,小額貿易對一元券需求頗大,而十元券面額較大,使用不多。故湖南省銀行經省政府批準,于當年向美國印鈔公司就原版加印一元券500萬元。
有了幣值堅挺的鈔票,各項業務才能得以從容發展。1929年是湖南省金融市場發生重大變化的一年,此前銀行業因政局動蕩、戰禍不斷大批倒閉,錢莊業務占據了全省金融市場的大部分份額,從1929年起,銀行再次逐漸取代錢莊。各銀行一改往昔以發行鈔票為主的作法,轉而注重吸收存款。湖南省銀行于1933年與省財政廳商定,將代保管的省庫公款改為存款制,政府機關、團體款項亦多存入省銀行,存款大增。1934年末全省銀行各項存款1426.2萬銀元,其中湖南省銀行占63.9%,上海商業銀行占11.2%,其他8家合占24.9%。在貸款方面,大部分貸款的對象為省屬機關、企業,為扶持中小公司經營,湖南省銀行1937年制訂了《小本貿易貸款辦法》,同時還開辦了小本工商貸款,工業戶貸款用途限于購買原材料,添置工業器具或作其他生產用途。據1935年10月出版的《中國實業志》統計,當時湖南省銀行業務量占全省銀行總業務量的比重為:存款占63.9%,放款占28.7%,存、放款在當時湖南的10家銀行中雄居首位;匯兌占19.9%,僅次于上海商業銀行居第二位。
1935年11月,國民政府實行法幣政策。最初將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所發行之鈔票定為法幣,后由中央銀行單獨發行。其他銀行鈔票準其照常流通,但不得增發,并由財政部酌定期限,逐漸用中央銀行鈔票收回。湖南省銀行因此停止發行鈔票。1937年5月,按國民政府發行準備金管理委員會規定,湖南省銀行將已印未發新票及未截角打孔的回籠舊票共789.27萬元,全部交中央銀行長沙分行封存保管,尚在流通中的710.83萬元票券,其準備金一并全額交存。這樣,湖南省銀行紙幣暫時退出了流通市場。
在顛沛流離中堅持
趙恒任行長期間,時局動蕩,金融秩序混亂,銀行幾次瀕臨倒閉,“幸得其全力維持渡過難關”。為此,趙行長身心俱疲,早已萌生退意。1935年湖南省政府獎勵其現金一萬元,以表彰其“維護金融穩定之功”,并批準了他的辭職申請,由鐘齡接任其職。
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直至“七·七”事變爆發的十年間,相對于北洋統治時期政局較為平穩,有“黃金十年”之稱。雖說“黃金十年”這說法經不起推敲,但這段時期的湖南政局也算是相對穩定,這對于湖南省銀行的起步和發展非常重要。自民國1933年起到1937年,其分支機構增至14個,行員198人。但即使是在這相對穩定的局勢中,也并不完全是太平祥和,湖南境內的戰事頻繁與烈度都相當高。等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這種相對穩定的局面也不能持續了。
鐘齡僅做了一年行長,就由新上任的湖南省財政廳廳長尹任先接替。鐘行長的來路未查到資料,當時粵湘桂鄂剿匪西路軍政黨處有一位少將處長名叫鐘齡,不知是不是同一個人?但尹任先行長卻是大有來頭的。尹任先來湖南之前任職河南,曾因主導河南省財政實現盈余而受到國民政府的明令褒獎,深得河南省主席商震乃至蔣介石的賞識。作為湖南省財政廳廳長,尹任先還是湖南省銀行的董事長。張治中主政湖南期間長沙發生文夕大火,尹任先負責賑災,又得張治中賞識。1939年2月張治中上調中央政府后,尹任先也調往重慶任職。
接任尹行長之位的是彭湖。彭湖曾任國民黨中央黨部訓練科長、上海航政局局長、中國銀行總行副稽核等職。但彭湖在位不足半年即赴貴州創辦實業,還帶走了部分銀行骨干職員,其后由薛岳的部下丘國維接替其職。日軍攻占南京后,湖南省政府遷出長沙。湖南省銀行總行于1938年1月隨省政府遷往沅陵,改為總管理處,不再對外營業。此時省銀行在省內除古丈、永明(今江永)未設機構,臨湘、岳陽因淪陷撤回機構外,其余各縣均設有機構;省外在重慶、桂林、貴陽、柳州、玉林、韶關、吉安等地也設有分支行處。薛岳于1939年2月開始兼任國民黨湖南省主任委員和省主席。第五任行長丘國維在薛岳將軍麾下先后任軍需主任、處長等職,授陸軍少將軍銜,也算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吧。在丘國維之上還有省財政廳廳長胡善恒兼任湖南省銀行董事長。1941年9月,日軍強渡新墻河,第二次長沙會戰打響。第九戰區司令官薛岳要在湖南發行金融公債3000萬元,教授出身的胡善恒董事長認為湖南地處抗日前線,屢遭戰禍,民不聊生,不應再給老百姓增加負擔,因而反對此舉。雙方爭執不下,胡董事長出走重慶以示抗爭,發行公債之事不了了之。
湖南是抗日戰爭的重要戰場,先后四次長沙會戰及常德保衛戰、衡陽保衛戰、湘西會戰,戰火燃遍全省,經濟幾近崩潰,銀行機構及人員都經常處于顛沛流離狀態。日軍侵占上海、南京、武漢等經濟重鎮后,內地交通阻塞,物資日益匱乏,物價不斷上漲,銀行正常存貸業務幾近無利可圖。即便是在離亂之中,湖南省銀行并沒有自甘沉淪。當時正常的銀行存、貸、匯業務已很難堅持了,兩年虧損達2.82億元,這時,信托業務已成為頂梁柱。所謂信托業務說白了就是販運戰時緊俏物資做買賣。1937年國民政府頒布《戰時金融管理辦法》,雖禁止銀行直接、間接經營商業,但奉政府命令購銷戰時必需物品又為該辦法所認可。各家銀行除經營正常信托存款、信托放款及各種代理業務外,紛紛通過各種渠道取得軍政機關的“特許”,投資自設或合營公司,將大量資金投入物資販運活動。由于湖南省銀行信托部實現盈利1.14億元,因而將全行虧損減至1.68億元。難能可貴的是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里,湖南省銀行工作人員于1941年7月還在耒陽創辦出版了《經濟月刊》這樣的理論刊物,次年10月改為季刊。1944年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國民黨軍隊從河南一路向南潰敗,6月,長沙、湘潭、株洲相繼淪陷,日軍再向衡陽東南實施迂回。省政府及第九戰區司令部等機關由耒陽遷往桂陽縣城。省銀行隨省政府先后遷于郴縣、桂陽、宜章、汝城、桂東、藍山等地,遷撤所屬行處57個。
抗日戰爭期間,為防止日偽政權用日偽銀行紙幣收兌法幣去套取外匯,財政部于1938年令備戰區省銀行“強化省鈔,外衛法幣”。湖南省銀行于1939年4季度從中央銀行領回以前封存的主幣券300萬元,于1940年3月又領回450萬元,用于解付重慶匯給第九戰區司令部、湘鄂贛邊區游擊指揮部的經費,以及搶購戰區物資。當年10月湖南省銀行由財政部核準加印主幣3000萬元,輔幣1000萬元,后因太平洋戰爭爆發,印鈔紙供應困難,僅印輔幣券343萬元即停止。1942年7月,財政部統一發行辦法,規定各省省鈔停止使用,湖南省銀行的鈔票發行再次結束。
抗戰勝利前夕,薛岳于1945年6月離湘,由吳奇偉接任省主席一職,丘國維行長也于年底離開湖南省銀行。第六任行長羅楚材原是國軍后方勤務部經理處軍需監督處副處長、軍政部第一被服廠廠長,少將軍銜。僅5個月后,湖南省政府改組,當年參與發動“馬日事變”的王東原接替吳奇偉任省政府主席,羅楚材亦辭職回了廣東老家。
日本投降后,湖南省銀行奉令停止經商,金融業務得到恢復。1945年10月,湖南省銀行由桂東貝溪遷返長沙,1946年8月恢復總行制,湘西管理處并入總行。至1948年初,湖南省銀行在省內外分支行處共達95個,其中分行3個,支行12個,一等辦事處24個,二等辦事處10個,分理處13個,共有員工1088人。第七任行長張干群也有軍人背景。前文曾提到何鍵與劉建緒等高級軍官創建了醴陵農民銀行,該行1937年遷址長沙后改名為復興銀行,其董事長就是張干群,張在此前的職務是何鍵麾下第四路軍經理處處長。
到了解放戰爭后期,國民黨政權岌岌可危,程潛于1948年6月出任湖南省政府主席,9月又被行政院任命為長沙綏靖公署主任。8月,李維城接替張干群成為湖南省銀行最后一任行長。這時的“行長”的稱謂已改為“總經理”。李維城早年在馮玉祥組建的西北銀行任行長,曾因支持張、楊發動西安事變行動而遭蔣介石逮捕,后由程潛保釋出獄。出獄后李維城在四川聚興誠銀行供職,曾先后任協理、總經理職務。(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