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皮
今年以來,支持新經濟公司上市成了A股市場的主旋律。
9月28日是星期五,這也是國慶長假前股市的最后一個交易日。當晚,證監會例行發布了IPO批文的核準情況,中國人保的首發申請獲得證監會的核準。該消息一經發布,即在投資界掀起巨大波瀾。
對于中國人保IPO,市場上一直都是充滿爭議的。一方面,中國人保作為一家巨無霸企業,其IPO上市難免會給市場帶來一定的沖擊。雖然在中國人保IPO的問題上,證監會本身還是比較謹慎的,將中國人保的發行規模由不超過45.99億股削減到23億股。但即便如此,按中國人保目前3.43元的每股凈資產來推算(發行價不能低于每股凈資產),中國人保的募資額度或不低于80億元。對于目前的A股市場來說,這是一個較大的融資金額。尤其是在國慶節前夕核準中國人保IPO,這甚至讓投資者在整個國慶假期都蒙上了陰影。另一方面,中國人保IPO也與當前A股市場IPO的主旋律不符。
今年以來,支持新經濟公司上市成了A股市場的主旋律。8月31日,證監會在回復全國政協《支持未盈利生物制藥企業在A股創業板上市融資的提案》時表示,依法創造條件引導尚未盈利或未彌補虧損的生物醫藥等創新企業發行股權類融資工具并在境內上市。下一步,將進一步完善配套制度和監管規則,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新高科技企業在境內資本市場發行上市。9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 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表示要“支持發展潛力好但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或在新三板、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然而,9月28日,中國人保的IPO批文得以下發,這與當前IPO的主旋律明顯不吻合。
就當前的中國經濟來說,股市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很有必要,這其中尤其是要支持新經濟公司的發展,包括支持發展潛力好但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畢竟這樣的企業是最需要得到支持的。IPO的重點確實有必要轉移到支持新經濟公司的上市中來。
但今年A股市場IPO的一些安排與IPO的主旋律似乎并不協調,甚至是南轅北轍。當然,從支持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來說,目前存在法律制度上的障礙,一時之間還難以付諸實施,但就支持新經濟公司IPO來說,是不存在法律制度上的障礙。但從今年的IPO安排來看,真正的新經濟公司上市并不多,相反,銀行、券商等非實體經濟公司倒是接連不斷地安排上市。眼下,中國人保這種“巨無霸”又接著來了。這樣的安排顯然是與今年IPO的主旋律不相符的,更與支持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的要求相距甚遠。
如何支持新經濟公司上市,尤其是如何支持尚未盈利的創新型企業上市?這當然首先是要消除法律制度上的障礙,同時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比如,取消現行《證券法》對上市企業盈利的硬性要求;比如,加大對違法犯罪行為的懲處力度,用嚴刑峻法來為股市護航;比如,規范上市公司股權結構,規范限售股股東的減持行為,避免股市淪為限售股股東的提款機;又比如,切實做好投資者合法權益的保護工作等。
而在進行法制建設的同時,在符合現行IPO條件的情形下,將上市資源應優先向新經濟公司傾斜,向實體經濟公司傾斜。暫停銀行、保險、券商等非實體經濟公司上市。畢竟目前A股市場總體低迷,市場承受能力有限,能夠支持的IPO數量有限。在這種情況下,有限的IPO資源更要向實體經濟傾斜、向新經濟公司傾斜,而不是讓有限的上市資源被銀行、保險、券商占了去。而且銀行、保險、券商上市,融資額通常都很大,一家公司上市,相當于占去了幾家實體經濟公司的上市資源。像中國人保上市足以以一抵十。這顯然不利于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不利于支持新經濟公司的上市。
所以,在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新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的IPO安排需要有所側重,即重點支持實體經濟公司尤其是新經濟公司上市,而不是支持銀行、保險、券商等非實體經濟公司上市。對于銀行、保險、券商等非實體經濟公司,要更多地支持它們到香港上市、到境外上市,通過外資來支持這類公司做大做強。否則,放任銀行、保險、券商A股上市,那么,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新經濟公司上市注定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