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彪 莫鴻偉 卜順法 (上海市閔行區三農綜合服務中心 201109)
湯桂鈞* (上海市閔行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201101)
黃雪龍 (云南省昆明市海盛種苗有限公司 650200)
百合(Lilium browniivar.viridulumBaker),是百合科百合屬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原產于中國,現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等北半球溫帶地區,全球已發現至少120個百合品種,其中有55個品種原產于我國。近年來,更是有不少經過人工雜交選育而成的百合新品種,如亞洲百合、香水百合、火百合等。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百合產業有了飛躍發展,且已成為我國鮮切花中的主栽品種和主要消費種類之一。但在我國,百合的繁殖主要以鱗莖種球為主,生產過程中常會發生退化;同時,在百合的鮮切花生產中,90%以上的百合種球依賴于進口,種球價格昂貴,導致百合鮮切花的生產成本過高,以上問題都限制了我國百合鮮切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研究和建立優質百合種球的無性繁育技術體系,以及建立優質百合種球的高山繁育復壯基地,使百合種球國產化,提高百合鮮切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目前百合產業化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近年來筆者致力于百合種球的無性繁育和提純復壯技術研究,現將相關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從荷蘭等國引進百合優良品種15個,分別為“Simplom”“Siberia”“Marcopolo”“Sorbonne”“Crystallight”“Crystalstar”“Crystalblanca”“Bernini”“Dordogne”“Vespucci”“Tiber”“Yelloween”“Acapulco”“Salinas”“Casablanca”。在上海市閔行區三農綜合服務中心的繁育基地內建立種質資源圃,以篩選出適宜在上海地區種植的百合品種。經種植觀察和篩選,“Simplom”“Siberia”“Marcopolo”“Salinas”“Casablanca”“Bernini”等百合品種為最適在上海地區種植的品種。
1.2.1 外植體誘導
在組織培養室采用莖尖培養的誘導方法,獲得無菌系并生成小鱗莖。具體方法為:待種球萌發的新芽長至5 cm以上時,自基部切下新芽。新芽用洗潔精洗滌干凈,再置于自來水龍頭下沖洗2 h,在超凈臺上先用75%酒精消毒1 min,再用15%次氯酸鈉消毒15 min,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遍,表面水分用無菌濾紙吸干。剝取0.5 mm左右的莖尖,接種至改良的MS+BA 0.2 mg/L培養基(pH 5.8左右,瓊脂粉含量為5 g/L)上,每個培養瓶接種1~3個莖尖。為防止莖尖褐化,培養室采用自然光(即暗培養),培養溫度為25 ℃。培養7 d后莖尖開始伸長,并長出小鱗莖,以后不斷生長分化形成叢生狀小鱗莖,由此表明無菌系培育成功。
1.2.2 繼代增殖
每隔45~60 d增殖1次,繼代增殖培養基為改良的MS+BA 0.2 mg/L培養基(pH 5.8左右,瓊脂粉含量為5 g/L),增殖率一般可達5倍以上。同時,由于培養基中只含細胞分裂素,無生長素,故叢生狀的小鱗莖生長較好,但不能發芽。培養溫度為25 ℃,仍采用暗培養,避免光照太強促使新芽萌發生長,從而不利于小鱗莖的生長分化。
1.2.3 生根培養
擴繁至較多數量且小鱗莖直徑達0.5 cm以上時,將小鱗莖切成單個,轉至生根培養基上進行生根培養,以形成帶根小鱗莖(試管小鱗莖)。生根培養基為改良的MS+活性炭1 g/L,培養溫度為25℃,采用暗培養,生根率可達96%以上。從培養瓶內取出生根的小鱗莖,于清水中漂凈根系所沾瓊脂,并經2~3 d進行適當晾干。
1.2.4 低溫處理小鱗莖
組培室繁育的小鱗莖雖是完整的種球雛形,但仍處于休眠或半休眠狀態,直接移栽至土壤或基質中均不能發芽,需進行低溫冷庫貯藏處理。即將洗凈根部所沾瓊脂并晾干的試管小鱗莖裝進塑料周轉箱,置3~5 ℃的低溫冷庫中貯藏8~10周,就可打破休眠,發芽率可達98%以上。
百合雖有一定的耐寒性,但抗熱性較差,不耐濕,忌積水,適宜生長溫度為15~25 ℃,喜涼爽干燥的氣候和土壤環境。經多年試驗表明,在安徽大別山、浙江臨安天目山等高山地區(山高在800 m以上),以及云南昆明及周邊高海拔地區(如玉溪、楚雄地區),其特殊氣候環境,即日夜溫差大,白天涼爽、紫外線強,非常適合百合種球的生長,有助于種球的養分積累,極有利于小鱗莖的快速生長。經6~12個月的復壯養球,即可培育成能生產百合花的優質商品種球。
在高山或高海拔地區要嚴格選擇種植基地,宜選擇富含有機質、排水良好、pH 6~6.5的沙壤土田塊作基地。選好基地后,先用福爾馬林溶液熏蒸土壤進行殺菌滅蟲,然后每667 m2施腐熟廄肥 1 000 kg+NPK復合肥15 kg,施肥后翻耕做畦。
2.2.1 栽 植
將經冷藏處理的小鱗莖淺栽土中,栽植密度約為50粒/m2,栽后澆活棵水,成活率可達95%以上。經半年多的養護,小鱗莖可長成周徑為12~14 cm的較大鱗莖,成為可用于種植生產鮮切花的商品種球。2.2.2 出苗后肥水管理
鱗莖出苗后一般每月施1次薄肥水(可用濃度為1%的復合肥或腐熟餅肥水),以促進生長。
在水分管理上,應遵循“寧干勿濕、不干不澆、澆即澆透”的原則。同時,防止田間雨后積澇,做到田間排水暢通、不積水。且為防止土壤板結,雨后應及時中耕松土,以促進幼苗正常生長。幼苗逐漸長大后,需控制水分,防止土壤過濕而導致爛根爛球。
2.2.3 其他管理措施
當植株長高并在莖稈出現花苞時,需及時掐掉花苞,否則會消耗大量養分,影響地下球莖的膨大。當發現有葉枯病、葉斑病等病害時,可用百菌清600倍液葉面噴施防治。待植株莖葉自然枯黃后,即可挖取種球。種球挖出后需用水沖洗掉泥土,再用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進行消毒,然后晾干裝箱。
經組織培養并結合高山、高海拔養護復壯的百合種球,在上海多個花卉生產基地、云南昆明花卉生產基地等,進行了近百萬只種球生產種植示范。經生產基地實際鑒定,采用該技術生產出的百合鮮切花質量優異,在花色、花朵數量、花枝長度等方面,均能達到百合鮮切花的質量要求。實踐證明,此技術方法是可行的,不僅可生產出質量較好、且與進口種球相媲美的百合種球,而且大大節省了百合種球的生產成本,明顯提高了百合鮮切花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而有效促進了國內百合鮮切花產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