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前可嘗新米?日前,位于奉賢區四團鎮3.33 hm2基地的水稻正式開鐮,與此同步,來自奉賢區金匯鎮的2.67 hm2基地也正在收割。今年的“滬郊第一鐮”相比去年提早了半個多月,且連續三年出自這兩個基地。據悉,今年8月約有1.75×104kg新米集中上市;9月初,第二輪水稻收割,預計產出新米5×104kg。由于搶占了新米市場,最高售價賣到56元/kg。售價雖高,卻頗受市場歡迎,目前,已有六成被訂購。
緣何收割時間能這么早?據介紹,這與選種、天氣和茬口管理等因素相關。在奉賢區農技中心支持下,該基地作為新米品種大田試驗,首次擴大試種了選自東北地區的一款水稻新品種。該品種生育期較短,在東北地區通常于5月底種植、10月底收割。米質表現較好,米粒長,透明度較高。今年在奉賢試種,選擇了與東北地區相對接近的條件,于4月29日機插種植。受今年天氣因素影響,水稻生長前期氣溫較高,積溫條件相對成熟,這批水稻陸續于8月上中旬成熟。本次試種堅持生態種植,采用蝦、蟹、泥鰍與水稻種養結合的方式,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施以蚯蚓有機肥。
8月收割,為再生稻生長提供了空間。此時,溫度、光照條件相對較好,再生稻的口感相比第一季更有嚼勁、糯性偏低,管理上省工省時,農藥、肥料用量可以減免。根據近兩年奉賢種植經驗,隨天氣情況不同,再生稻可略施有機肥。情況好時,每667 m2再生稻產量約100 kg。據悉,在我國南方地區,再生稻多為秈稻,像江南地區以粳稻為主的再生稻種植還不多見。
(信息來源于東方城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