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一峰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312000)
高興友 (浙江省紹興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 312000)
隨著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的轉移,紹興市農業生產中“機器換人”風生水起,例如,水稻生產機械化率已達81.7%,其中機耕率、機收率分別達99.1%和98.7%,但機插率只有41.7%,究其原因,主要是用常規方法培育的秧苗與目前水稻生產上的插秧機不匹配。為此,浙江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與中國水稻研究所進行多年的探索,創新研發出了“疊盤暗出苗”秧苗培育技術,在紹興市的諸暨、越城等地進行了試驗示范,并獲得了成功。所謂“疊盤暗出苗”,就是在智能化育秧中心,將育秧盤疊起來,進行恒溫恒濕育秧。該技術可大大提高育秧效率,保障水稻種子出苗的穩定性,提高種子的成秧率,可將水稻成秧率由原來的55%提高到85%左右;同時,能降低機插的漏插率,使用該技術的漏插率一般在3%左右,比原來減少約3%;此外,用該方法育成的秧苗栽插后可比常規育秧的水稻增產5%以上,增產達顯著水平[1]。截至2017年,紹興市應用該技術育秧的機插面積達1.3×104hm2,占當地水稻種植總面積的13.1%。為促進該技術的進一步推廣應用,筆者將水稻機插秧疊盤暗出苗育秧技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在紹興市,早稻播種期的確定主要看播種時的最低氣溫,要求最低氣溫恒定超過10 ℃,其播期一般在3月中、下旬;單季晚稻播種期的確定主要看抽穗揚花期的氣溫,要求避開35 ℃以上高溫,其播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連作晚稻播種期的確定主要看插種時秧齡和抽穗揚花期氣溫,要求插種時秧齡在20 d以內,抽穗揚花期氣溫在21 ℃以上,其播期一般在7月上旬。
早稻選擇秧齡在20~25 d;單季晚稻和連作晚稻選擇秧齡在15~20 d。秧苗的葉齡一般為3.1~3.5葉,不超過4葉。
播種前按要求進行選種、曬種,并做好種子發芽試驗;要求種子發芽率在85%以上,用密度為1.1×103kg/m3的鹽水選種。
常規稻播種量為60 kg/hm2、雜交稻播種量為15 kg/hm2。標準9寸秧盤播常規稻干種120~130 g/盤、準備秧盤約450盤/hm2;或播雜交稻干種70~80 g/盤、準備秧盤約225盤/hm2。
浸種前1 d進行曬種,以提高種子出芽整齊度。選出的種子可用25%勁護懸浮劑3 000~4 000倍液浸種消毒,以防惡苗病,一般浸種時間為早稻浸72 h、常規晚稻浸48 h、雜交晚稻浸36 h[2]。
要求早稻在溫室大棚內整地做秧床,單季晚稻和連作晚稻在普通大田內做秧床。秧床要盡量靠近插種大田。做秧床前應先清除田內殘余的前作根茬,打碎土塊,整平床面,并根據習慣在秧床四周留好操作通道[3]。要分畦作秧床,每畦寬度不超過2 m,畦溝寬20 cm、深15~20 cm。
基質可采用杭州錦海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中錦”牌水稻育秧基質。基質用量為9寸秧盤每盤4.5 L。基質裝盤前要盡量弄松散。同時用于覆蓋的基質要過篩,以利于基質均勻覆蓋,避免因基質覆蓋過厚而影響出苗[4]。
播種時要合理安排和配備操作人員,保證播種流水線的正常運作;一般需配備人員5~6人(添加秧盤、添加床土、添加種子、出盤、疊放秧盤、機動各1人)。
播種前要先安裝和調試播種流水線,要求噴水施肥系統工作正常,傳動皮帶的松緊度適當。設備運轉正常后對播種量、床土鋪放量、覆土量和灑水量進行調節,調至符合要求。播種量調節時,要將10盤以上連續播種的種子合在一起稱后求平均值,以減少誤差。床土鋪放量的標準是底土厚度為2.0~2.2 cm、覆土厚度為0.3~0.5 cm;灑水量的標準是每盤噴水600 mL,使盤底不滴水,盤面無積水,底土全濕透。
采用疊盤集中暗出苗,疊盤數量為每疊高25~40盤。疊盤整齊擺放在可控溫的溫室大棚內,用通透性好的黑棉布包好;在溫度為30~32 ℃的環境下,約2 d后即可形成“立針(苗)”,立針后的秧盤直接移入秧床育秧[5]。
由于早稻育秧期間氣溫較低,為提早插種,一般在溫室大棚內育秧,溫室大棚內溫度和濕度的具體調控指標是:在水稻種子立苗至幼苗第1葉完全展開時,溫度控制在22~25 ℃,最低不低于10 ℃、最高不超過30 ℃,日平均溫度控制在18~23 ℃,相對濕度控制在85%以下;幼苗第2葉伸長期,溫度控制在22~25 ℃,最低不低于10 ℃、最高不超過25 ℃,日平均溫度在18~22 ℃,相對濕度控制在85%以下;幼苗第3、4葉伸長期,溫度控制在20~22 ℃,最低不低于10 ℃、最高不超過25 ℃,日平均溫度在18~22 ℃,相對濕度控制在85%以下[6]。單季晚稻與連作晚稻溫度和濕度的控制參照上述標準進行調節。
早稻育秧期間要注意控制育秧大棚內溫度,防止大起大落。當日平均氣溫在20 ℃以上時,要及時揭膜,以防高溫燒苗,一般揭膜時間在上午8點半至9點,當大棚內外溫度接近時進行揭膜。揭膜前要先灌滿溝水,防止因大風或高溫導致幼苗出現生理失水而青枯死苗[4]。育秧期為保持根系旺盛呼吸和葉片光合作用正常,要適時通風、換氣,并以溫調濕。
單季晚稻及連作晚稻育秧期間氣溫較高,特別要注意秧盤的擺放時間,當最高氣溫高于30 ℃時,要避開中午高溫時擺放秧盤,防止高溫燒苗,應選擇在上午11點以前或下午3點以后進行擺盤。
育秧期除苗床過干處需進行補水外,一般情況盡量少澆或不澆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