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玲 金小芹 陳義勇 季 軍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大中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224100)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種植大蒜歷史悠久,年種植面積在1.5×104hm2左右,其中青蒜種植面積占55%,栽培方式為露地或地膜覆蓋種植。一般每年7月下旬至9月初是當地青蒜的播種時節,10月—12月是青蒜的收獲上市時節,通常產量在45 t/hm2左右,種植效益在7.5萬元/hm2左右(因年度間市場售價不同會有差異)。一般情況下,當年12月后留田的大蒜,絕大多數為翌年收獲蒜薹或蒜頭的大蒜。為進一步提高蒜農經濟效益,使青蒜能在春節期間(銷售淡季)上市,筆者于2016—2017年在大中鎮利用塑料大棚進行了青蒜示范種植,取得產量49.5 t/hm2和經濟效益9.75萬元/hm2,產量和經濟效益均較一般生產顯著增加?,F將青蒜大棚栽培技術介紹如下,以期促進該技術的推廣應用。
大蒜種植須輪作換茬,應選擇已輪作過其他非蔥蒜類作物的地塊進行種植。種植前田塊需進行耕翻,耕翻深度一般在20 cm左右,以細耕、耙平、耙實、沒有明顯的土塊為好。然后根據灌溉條件和大棚寬度(一般為寬6.5 m左右),做成長50~100 m、寬l.4~1.5 m的平畦。畦內先施腐熟有機肥(廄肥)45~60 t/hm2,再根據土壤肥力適當增施復合肥1 500~2 250 kg/hm2,施后淺翻10 cm。
為確保青蒜能適期成熟、豐產,保證青蒜能在春節期間上市供應,以種植早熟、葉肥嫩、蠟粉少的大蒜品種為好,如“二水早”。
為保證蒜種播種后能出苗整齊,需將經挑選的健壯蒜瓣噴濕并置于冷藏庫中,在2~4 ℃低溫下處理2~3周。
大蒜的最適播種時期是使大蒜植株能在覆膜前長到具5~6張葉片,此時植株能得到冬季低溫鍛煉,增強抗逆性。在江蘇大豐地區,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種,若播種過早,幼苗會在越冬前因生長過旺而消耗養分,從而影響越冬能力和大蒜品質;若播種過晚,則苗小、組織柔嫩、根系弱、養分積累較少、抗寒力較低,在翌年1月覆蓋大棚后,不能很好地恢復生長,從而影響產量。
在畦面開淺溝排列播種,播完后覆蓋3 cm厚的薄土,澆透水后再撒一層1~2 cm厚的薄土。因“二水早”大蒜植株矮小,葉片數少,生長期也較短,種植密度應相應加大,以栽植75萬株/hm2左右為好,行距15 cm、株距6~8 cm,優良健壯種的播種量為2 250~3 000 kg/hm2。應按大蒜品種的特點做到適當密植,以保證產量。
為促進大蒜幼苗生長,增大植株的營養面積,苗期應適期追施速效肥,避免出現葉尖發黃現象,一般追2~3次肥。具體方法為:(1)促長肥。播種后1個月視青蒜的田間生長情況施1次速效肥,以施尿素150~225 kg/hm2為好。(2)盛長肥。蒜苗長到5葉期至大棚覆膜前,有條件的可施用人畜糞肥浸出液15 t/hm2左右,再加氮肥150 kg/hm2、鉀肥75 kg/hm2,或直接加大氮、鉀肥的施用量,以避免黃尖現象的出現。(3)穩產肥。待大棚覆蓋青蒜恢復生長后,根據收獲上市時間和青蒜生長情況來確定是否追肥,如需追肥,一般在收獲前15 d左右追施1次速效肥,以保證青蒜獲得較高的產量和品質。
大蒜播種后若土壤過干,需立即灌水,使土壤濕潤,以確保蒜苗出齊。齊苗后l周視土壤墑情確定是否進行噴澆,如遇秋雨則要注意田間排水。大棚蓋膜后青蒜幼苗開始進入旺盛生長期,若發現土壤較干應及時補水,以促進蒜葉生長、假莖增粗。
大蒜播種覆土后,結合播種灌水,在土壤墑情較好的情況下,用33%二甲戊樂靈乳油3 L/hm2兌水225~300 kg/hm2,表土噴霧除草。一般經過以上處理后,田間基本無雜草,若在蒜苗生長期間仍有少數頑性雜草發生,應結合中耕及早拔除。
大棚青蒜在播種后至覆膜前,一般溫度較低不利于病害發生,而當覆膜后,棚內溫度高于棚外,再加上棚內相對濕度較高,有利于病害的發生。因此,覆膜后要加強觀察,一旦發現有病害發生,應及時噴施殺菌劑進行防治。
冬至過后,青蒜經過幾次低強度寒流的鍛煉,具有一定的抗逆能力,但此時植株生長已相當緩慢。因此,需進行搭架覆膜,以促進其恢復生長。搭好棚架后,薄膜覆蓋時間把握在強度較大的寒流襲來前即可,一般覆膜后3~5 d青蒜即可呈現恢復性生長。
經30~40 d的塑料大棚保護,青蒜生長良好,葉片表現為濃綠厚實,此時要依據市場銷售行情進行適時采收。采收可分批選收或隔株采收收后再施追肥,以促進其生長。采收時一般是一次性連根拔起,洗凈泥土雜物后即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