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連明 卜順法 (上海市閔行區三農綜合服務中心 201109)
湯桂鈞* (上海市閔行區農業服務中心 201101)
黃雪龍 (云南省昆明市海盛種苗有限公司 650200)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是菊科、菊屬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世界著名花卉之一,也是我國大眾化的“四大金剛花卉”(菊花、康乃馨、玫瑰、劍蘭)之一。菊花適應性較強,栽培相對容易,有較強的抗寒性,有“斗霜傲雪”的風骨,與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勇敢堅強的性格相符,且菊花的品種和花色繁多,雅俗共賞,再加上價廉物美,故菊花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大眾花卉。菊花的種植面積、產量和消費量在世界范圍內一直較大,據報道,全世界菊花生產量約為80億支/年,其中日本的菊花生產量達20億支/年,且日本每年還從中國進口1 000萬枝菊花。但近年來,由于日本國內的菊花生產成本較高,這為發展中國家的菊花出口日本提供了廣闊的價格優勢和市場空間。
目前,國內種植的菊花以春菊和秋菊為主,而日本對夏菊的需求十分強烈,這為上海引種栽培生產和出口優質夏菊帶來了契機;同時,夏秋季上海及國內市場對菊花的需求亦很強烈。此外,日本花卉育種家培育了抗高溫、對短日照要求不是很嚴格的夏菊新品種,這些新品種能在5月—10月的夏秋季生長良好,這為夏菊生產提供了種源保障。鑒于此,引進日本夏菊品種進行馴化培育、研究上海地區出口優質夏菊栽培技術,對鞏固和擴大夏菊的生產和供應、擴大出口、提高菊花生產的競爭力、增加企業和農民的種菊經濟效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近年來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將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根據上海市夏季氣候條件,筆者引進了8個日本近年推出的夏菊新品種,花色有純白、鮮黃和紅色等,以期篩選出適合上海市郊栽培、能在5月—10月正常開花的優良品種。經比較試驗,最終篩選出“精海”“精云”“神馬”3個夏菊品種。這3個品種是日本花卉育種家培育的抗高溫、對短日照要求不嚴格的夏菊新品種,它們在上海地區能于5月—10月的夏秋季生長良好,花色為純白色和鮮黃色。
對選出的夏菊品種采用全光噴霧扦插技術進行扦插育苗,確保繁育出的種苗生根率達99%以上,苗高12 cm左右,葉片5對,根系發達,無病蟲害。主要措施為:從健康母株上采摘插穗枝條,插穗長度10 cm左右,插穗采摘后自枝條節間處削平基部,蘸上自制的生根粉(生根粉配方為滑石粉1 kg、NAA 1 200 mg/kg、IBA 100 mg/kg、IAA 50 mg/kg、KT 5 mg/kg、殺菌粉劑5 g),然后直插于扦插基質(珍珠巖∶礱糠灰=3∶1)中,深度2~3 cm,插后結合殺菌消毒和澆水,用百菌清600倍液澆透苗床。第2天開始進行全光照噴霧育苗,噴霧方式為自動頂噴,每隔30 min噴霧1次。插穗扦插后至起苗前3 d控制噴水,一般每天噴霧2~3次,起苗當天停止噴水,進行煉苗。扦插約7 d后,插穗下端切口部即可長出幼根,15 d左右根系完全長成。
在連棟大棚內采用深溝高畦的方式進行栽植,采用獨本的栽培方式(即1株苗產1枝花),不宜采用單株種植摘心處理的栽培方式,這是因為夏菊獨本栽培生長快、開花早、營養集中,在高密度栽植下,只要加強管理就能充分利用時間和空間,達到早日開花的目的;而單株種植摘心處理,雖然每株菊花可產3~5枝切花,但由于促發4枝花后會推遲菊花莖稈的伸長,明顯延遲花期,且一株多枝菊花會使花朵變小,花期也不能達到一致,質量更是參差不齊。整地前先施基肥再做畦,畦寬1.5 m,每畦種植6行,株距12 cm,平均每667 m2栽植22 000株,雖然栽植苗數較多,種苗成本較高,但每667 m2產量較高,且生長期短,開花整齊一致,花朵大(直徑可達12~14 cm),滿足夏菊出口的數量和質量要求,故經濟效益反而提高。
夏菊喜陽光充足和涼爽通風的環境,怕高溫和積澇,但由于上海地區自3月入春至10月入秋的長達200余天,要經歷春、夏、秋3季,尤其是需經歷5月—9月的漫長夏季(上海地區夏季高溫強光酷暑,且雨水集中),故合理調控夏菊植株生長和花芽分化、現蕾、開花等期間的溫度和濕度顯得非常重要。
2.2.1 溫 度
溫度對夏菊的花芽分化和開花極為重要,花芽分化的適宜溫度一般為10~13 ℃,溫度一旦超過30℃就會嚴重抑制花芽分化,灼傷葉片和花朵,且會增加病蟲危害程度。同時,據試驗觀察,在溫度為20~28 ℃時,最利于夏菊的生長和開花。因此,在5月—9月,白天若溫度超過30 ℃,則應采用75%遮光率的黑色遮陽網進行遮光處理,同時應結合連棟大棚的噴霧系統進行降溫增濕;夜間應開啟通風系統,保持大棚內通風涼爽,降低菊花的暗呼吸,促進莖葉養分積累,促使花芽分化和花蕾生長。
2.2.2 濕 度
濕度包括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兩個方面,考慮到夏季大棚內易發生積澇,在灌溉方式上宜采用滴灌與頂噴相結合的方法。(1)滴灌。在夏菊種苗定植后,地面鋪設塑料滴灌帶,每畦鋪6條,根據天氣情況,一般每周滴灌2~3次,總灌水量為5 L/m2左右,如遇晴熱高溫天氣,宜適當增加20%~50%的灌水量。(2)頂噴。將噴灌噴頭架設在植株上方1.5 m左右處,每個噴頭間隔1.2 m。在晴熱無雨天氣,如溫度達30 ℃以上,且經遮陽網遮光后仍不能降至30 ℃以下時,則應開啟噴灌噴霧設備,一般每天噴霧3~5次,使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空氣濕度過高或過低均不利于夏菊的生長和開花。
菊花屬需肥植物,宜根據夏菊的生長特性,合理制定各生育階段的施肥計劃。一般基肥每667 m2施發酵有機肥1 000 kg、復合肥15 kg。追肥采用滴灌營養液的配方施肥方法,滴灌營養液施肥的標準分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2類,以EC值(電導率)作為溶液中養分數量的指標值。采用滴灌方式,能使植株均勻吸收營養,養分利用率比其他施肥方式明顯提高,一般每月滴灌1~2次。除滴灌外,還可采取葉面噴施的方法進行追肥,尤其是在夏菊花芽分化期和孕蕾期,宜每月葉面噴施0.2%~0.5%磷酸二氫鉀2~3次,可加速夏菊的花芽分化和花蕾生長,促進莖稈堅韌,葉色濃綠,葉片厚實,花色鮮艷富有光澤。在夏菊全部現蕾后逐步停止營養液施肥,防止植株生長過旺,營養過盛而影響開花。
科學合理地使用生長調節劑能有效促進夏菊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使夏菊既能平衡正常生長,又能早日開花,達到出口的高質量要求。宜根據夏菊的生長特性,合理制定生長調節劑(主要是GA3、B9)的使用時期、濃度。GA3,可采用上海十八制藥廠生產的“三六”牌GA3,葉面噴霧2次,第1次于栽植后30 d噴施,濃度為25 mg/L;第2次于栽后50 d噴施,濃度為50 mg/L,可有效促進夏菊莖稈伸長和葉片生長。B9,共施用3次,濃度均為0.3%,分別于扦插后1周、定植后1周、定植后2周噴施,可使夏菊在幼苗期植株矮化、節間密、莖粗、葉片厚實。
在夏菊植株長至高20 cm以上時,需及時設置尼龍網支架,將苗固定在網格中,防止風吹、水淋后植株倒伏或莖稈彎曲,一般需設置2~3層尼龍網支架,每層間距25 cm左右。
通過控制光照進行開花調節,是夏菊栽培成功的重要技術措施。
為防止夏菊在栽后產生早花現象,影響植株的營養生長,需進行長日照處理,即人工補光。具體方法為:在定植后2~4周(3月定植的,宜在定植后4周;4月定植的宜在定植后3周;4月下旬至5月下旬定植的,宜在定植后2周),每天用150 W燈泡補光5 h,可明顯促進夏菊苗體的營養生長,表現為莖稈伸長快,葉片增長多,葉色濃綠,無早花現象發生。
根據夏菊既是短日照植物,又具有對短日照不是十分敏感的生物學特性,在長日照處理后,宜適當進行短日照處理,以促進夏菊的花芽分化及開花整齊一致。根據上海地區的氣候條件,每天可只給予10 h以下的光照,下午5時后即可用黑色塑料布遮光,次日7~8時揭開,連續或間隔處理40 d左右。
實踐表明,短日照處理7 d后,夏菊的生長頂端即可轉入生殖生長與營養生長并存階段,苞片開始形成;短日照處理10 d后,夏菊花朵的苞片生長速度加快,生殖生長超過營養生長;短日照處理3周后,可觀察到花芽;短日照處理5周后,花芽開始現蕾、上色;短日照處理7周后,開始開花;短日照處理8周后即可進行采摘。夏菊經短日照處理后,自定植至采收約需100 d,而未經短日照處理的,開花采摘期會推遲60 d以上,因此錯過夏菊的最佳商品出口期和上市期。
夏菊在上海地區種植主要病害有葉斑病、銹病、灰霉病、病毒病等,但以真菌性病害發生為主;主要蟲害有蚜蟲、螨類、潛葉蠅、薊馬等。宜根據主要病蟲害的發生與危害特點,采用適宜的防治方法,以確保夏菊的正常生長和開花,尤其是要確保夏菊開花時的花朵質量及整個花枝不受病蟲害侵染,避免因達不到出口標準而功虧一簣。
真菌性病害防治首先要采用農業防治,如控制溫度和濕度、合理施肥等,以增強植株的免疫力;其次可噴施殺菌劑防治,如百菌清600倍液、多菌靈1 000倍液、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等。
在上海地區夏菊的蟲害發生中,以蚜蟲和螨類的發生為最甚。其中,蚜蟲是夏菊全生育期的防治重點,這是因為蚜蟲在夏菊的整個種植期都可發生,且根據出口國的檢疫要求,如發現蚜蟲,則全部銷毀。在防治蚜蟲時,首先要創造適宜夏菊生長的小氣候環境,重點是控制好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并要經常通風保持涼爽,以抑制蚜蟲的發生和發展。當有少量蚜蟲發生時,可噴施氧化樂果、蟲螨光等殺蟲劑進行防治。螨類、潛葉蠅、薊馬等害蟲的防治相對比較容易,一般每月噴灑蟲螨光、殺蟲雙等低毒、生物類農藥1~2次,即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噴施殺蟲劑時要避免將藥液噴到花朵上,以防影響花朵的外觀質量。
夏菊通常在清晨或傍晚進行采收,自距離地面10 cm以上處剪下即可。避免在中午、午后(即避開陽光、高溫時段)進行采收,以保持花朵新鮮、水分充足。
5月—6月采收,于花朵開放30%~40%時進行采收;7月—10月采收,于花朵開放20%~30%時進行采收。
鮮切花以枝長75 cm作為標準長度,在包裝機上每5枝扎成一束(在此之前宜先將粗細不同的切花做好分級、分類)。
分級包裝好的鮮切花需直立在水桶中,先在水桶中加入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殺菌劑1 000倍液,然后置于冷庫中進行儲藏保鮮,冷庫溫度為7~8 ℃。冷庫貯藏時間不宜過長,以4~20 h為宜,可根據出口或國內市場物流的實際需要,靈活掌握貯藏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