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立君 (上海孫橋溢佳農業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浦東新區 201210)
丁小濤 金海軍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上海市閔行區 201106)
黃瓜是我國主要溫室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積占我國溫室栽培總面積的60%~70%。水果黃瓜是近年來從歐洲引進的適宜溫室栽培的鮮食類黃瓜,因其品質好、產量高、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而被我國很多地區作為名特優蔬菜廣泛引種栽培。但大多數溫室因栽培和設施條件簡陋,導致黃瓜霜霉病、白粉病、白粉虱等發生較多,且無法抵御冬季低溫,從而無法保證水果黃瓜的正常生長,嚴重影響水果黃瓜的產量和品質。在水果黃瓜栽培過程中采用巖棉,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因此,為進一步豐富我國設施黃瓜栽培技術、提高水果黃瓜的產量和品質,筆者將現代溫室水果黃瓜巖棉栽培技術總結介紹如下。
選擇歐洲迷你型“春秋王”系列黃瓜品種(上海市農業科學院培育)進行種植。
選擇荷蘭“GRODAN”240孔巖棉塞(20 mm×27 mm)穴盤、巖棉塊(10 cm×10 cm×6.5 cm)和巖棉條(100 cm×20 cm×7.5 cm),巖棉塊覆蓋基質為蛭石。
栽培所用肥料由上海永通化工有限公司提供。營養液配方由荷蘭GreenQ公司提供。
育苗在指定的溫室中進行,溫室使用前要充分消毒,消毒2 d后方可使用。
可直接將種子播到巖棉塊上或巖棉塞穴盤中,冬季和早春育苗時,一般建議將種子直接播種到巖棉塞穴盤中。播種前穴盤要浸泡24 h,每孔播1粒種子,播種后覆蓋厚0.5~1 cm的蛭石,穴盤上面要覆蓋塑料薄膜,以保持穴盤濕度。玻璃溫室中需加蓋小拱棚、增設加熱裝備,以利于集中保溫出苗。待種子60%出芽后,揭開穴盤上的薄膜,并逐步揭開小拱棚上的薄膜,讓幼苗逐漸適應外界環境。
種子發芽前3 d,溫度宜保持在23~25 ℃,澆灌、浸泡穴盤的營養液EC值為1.5~2.0 mS/cm、pH 5.5。種子發芽期間要注意觀察穴盤邊緣的濕度,如發現太干,要適當補水。春季澆灌時,水溫不宜太低,營養液在澆灌前需于溫室放置一段時間。
由于穴盤的空間有限,當黃瓜出苗后子葉展開時,就要及時將巖棉塞中的幼苗移栽到巖棉塊中。移栽前,巖棉塊要在EC值為1.5~2.0 mS/cm、pH為5.5的營養液中浸泡24 h,然后排干水,此時巖棉塊可以一個挨一個放置,控制黃瓜種植密度為100株/m2。當黃瓜第2片真葉吐露時,要及時拉開幼苗的間距,控制黃瓜種植密度為15~20株/m2。移苗后可直接在巖棉塊上垂直插入長50 cm的竹簽。在黃瓜植株3葉1心期,套上第1個橡皮圈,橡皮圈套在剛好展開的葉片下方。若黃瓜5葉1心期時還不能進行移栽,幼苗的種植密度就需調整為8~12株/m2,并給黃瓜套第2個橡皮圈(幼苗間距可根據育苗面積進行適當調整,拉大間距主要是為了防止幼苗徒長)。黃瓜苗在4葉期后生長較快,定植前要提前做好移苗準備工作。
巖棉保水性很好,但在黃瓜栽培過程中巖棉不能太干,否則巖棉再次吸水時的保水效果會不太好。在黃瓜巖棉栽培的育苗期間宜采用潮汐灌溉,可用稱重法確定營養液澆灌次數和時間,每天不同苗床至少選擇5株測量巖棉塊重量,并及時澆灌營養液,以使巖棉塊質量不低于400 g。
要注意對溫室環境的控制,當光照大于 100~150 W/m2,外界溫度不是很低時,可卷起溫室的保溫簾幕,保證溫室白天溫度在22~25 ℃,晚上加熱系統正常運行,使溫室溫度不低于18 ℃。當外界溫度較高、天氣較好時,可打開天窗通風。育苗期間,溫室內光照強度不能太大,當光照超過500 W/m2時,需適當打開溫室的遮陽網進行遮陽。
應注意溫室內的濕度調節,通過調整加熱系統的運行,使溫室內濕度盡量不超過90%,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黃瓜真菌性病害的發生。同時嚴格控制無關人員進入溫室,出入時要及時關閉溫室門,防止蟲害發生。若有蟲害發生,可在溫室內張掛黃板誘捕白粉虱等,或在幼苗定植前1 d噴施螺蟲乙酯2000倍液和更猛2000倍液進行防治。
定植前要將溫室內的雜草清理干凈,并檢查溫室內的所有設備(天窗、簾幕、加熱系統)是否運行正常,且在生長線(繩)上掛好栽培鉤,然后用0.3%衛可或漂白粉在定植前2 d進行消毒。同時,在生長架上放置打孔的巖棉條,并于定植前1 d將所有巖棉條滴灌至飽和(滴灌營養液要求EC值為2.0 mS/cm、pH 5.5)。定植時將巖棉條尾部底端中部用美工刀打開約5 cm的開口,再將巖棉條中多余的營養液排干。
每個巖棉條上定植黃瓜6株,確保黃瓜種植密度為2.8株/m2。
于黃瓜苗長至5葉1心時進行定植,采用專用運苗車(3層,每層高度約65 cm),將幼苗運至栽培溫室,并放置到開好孔的巖棉條上,然后在每個幼苗邊上插1個滴箭,以插入2/3的深度為宜。
黃瓜苗定植后,及時將竹簽去掉,同時將植株繞到生長線(繩)上進行吊掛栽培,繞頭方向為順時針。此期間要適當控制灌水(營養液),每天滴灌1次即可,滴水量為200 mL/m2,要求滴灌營養液的EC值為2.5 mS/cm、pH 5.5。同時,為使黃瓜植株能積累到更多的光合葉面積,宜將植株底部5~6節雌花全部去掉,并及時去除植株側枝,使黃瓜只有一個主枝生長。
果實采收期黃瓜植株已較大,需水需肥較多,可調整灌溉營養液的EC值為2.8 mS/cm、pH 5.5。同時,溫室中排液量宜控制在20%左右。
溫室內溫度的保持主要依靠加熱和通風來調節,一般情況下,通風溫度的設置要高于加熱溫度1~2℃(這是因為3月份室外溫度較低),且天窗的運行開啟速度要盡量緩慢,避免溫室內溫度變化太劇烈。溫室內濕度要控制在90%以下,以有效避免真菌性病害尤其是霜霉病的發生。
黃瓜植株每5天去除老葉1次(一般去除3~4張葉片)、落蔓1次(每次落蔓30~40 cm),保持植株葉片數在18張左右。同時,鑒于黃瓜為無限生長型,要每3天給黃瓜繞頭1次,繞頭時始終保持順時針方向。此外,黃瓜要每天保持采收,采收時及時去掉畸形瓜,每節只留1個瓜,將多余的瓜全部摘掉,并及時去掉回頭瓜;采瓜時,如果發現有側枝發生,也要及時去掉。
由于現代溫室內可形成一個微正壓,當工作人員開門進入溫室時會有風向外吹,可以阻擋病蟲害的進入。同時,工作人員在進入溫室前,都應洗手且著裝整齊干凈,進入溫室后也要及時關閉溫室門。另外,現代溫室的天窗都有紗網封閉,故在現代溫室黃瓜巖棉栽培過程中,病蟲害的發生并不嚴重。
現代溫室黃瓜巖棉栽培過程中,主要發生白粉虱、茶黃螨、蚜蟲、薊馬等蟲害,以采用物理防治為主。具體方法為:(1)黃瓜幼苗定植于溫室后,溫室內每10~15 m2可掛1張黃板,黃板的高度始終在黃瓜植株頂部20 cm左右(可隨黃瓜生長、落蔓而升降),黃板要均勻分布在溫室中,以防治白粉虱、薊馬等。(2)當物理防治已明顯不能控制蟲害時,需采取必要的化學防治。如當蚜蟲嚴重發生時,可用生物肥皂50~100倍液進行噴施防治,噴施時要保證所有葉片(尤其是葉背面)均被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