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鐵飛 (浙江省諸暨市經濟特產站 311800)
壽建堯* (浙江省諸暨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311800)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和優化,優質、高產、高效的種植模式越來越受農戶歡迎。針對浙江省諸暨市農業生產中冬季空白田多、早稻種植面積減少、單季晚稻種植面積擴大的實際情況,筆者研究和示范推廣了優質雙低油菜“浙大630”-超級雜交稻“甬優1540”種植模式,以進一步優化諸暨市種植結構,提高糧油種植效益,實現綠色過冬、觀光旅游、綠色高產高效和糧油雙豐收、鄉村振興的目標。現將該模式的種植效益、優勢和綠色高產高效配套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2015—2017年諸暨市示范推廣了優質雙低油菜“浙大630”-超級雜交稻“甬優1540”綠色高產高效種植模式面積1 711.87 hm2,每667 m2產值3 169.20元、利潤1 369.20元,其中優質雙低油菜“浙大630”每667 m2產量182.3 kg、產值1 093.80元、利潤443.80元;超級雜交稻“甬優1540”每667 m2產量691.8 kg、產值2 075.40元、利潤925.40元。
該種植模式冬季種植油菜,實現了綠色過冬,提高了全年光溫利用率,油菜品種選用優質高產的雙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品種“浙大630”,優化了油菜的品質,提高了經濟附加值。同時,晚稻品種選用生育期適中、增產潛力大、產量高、抗性好、米質優的超級雜交稻“甬優1540”,既充分利用了諸暨市單季晚稻生長期內的光溫和季節優勢,增加了水稻產量,又明顯提高了單季晚稻品質。
該種植模式通過油菜稈、殼和稻草的大量還田,提高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再加上合理的水旱輪作,使土壤結構得以優化,土壤通透性明顯改善。同時,油菜-單季稻種植模式比冬閑-單季稻種植模式可省肥10%~12%,增產6%~7%,說明通過水旱合理輪作,能實現省肥、增產、增效的目的。
“浙大630”作為觀光旅游油菜品種,于2015—2018年在東白湖鎮、安華鎮、同山鎮、楓橋鎮油菜觀光基地內進行了種植,因其具有花季長和花色美的優勢,受到了觀光客的一致好評,這有助于推進鄉村觀光旅游業的發展。
“浙大630”宜采用稻板免耕直播的栽培方式,以利于減少用工成本,增加油菜產量,提高經濟效益。
播種前預先做好整地、除草、施足基肥等工作。對于雜草較多的田塊,在播種前2~3 d,每667 m2用10%草甘膦500 mL加50%乙草胺50~70 mL加水噴霧,防除已出雜草、控制未出雜草;每667 m2施碳銨25~30 kg、磷肥25~30 kg、鉀肥5~7.5 kg、硼砂1 kg作基肥,或施用15%-15%-15%三元高效復合肥加硼砂作基肥。
“浙大630”宜在10月中下旬播種,最遲不超過10月底。
“浙大630”每667 m2播種量在150 g左右,若遲播宜適當增加用種量。按畦寬2 m、溝寬20 cm的規格,機械0開溝,用細沙拌勻后均勻播種,人工清溝蓋土,并提高蓋土質量,以減少露籽,提高出苗率。同時,開好和疏通周圍溝渠,以利于排水暢通,防止漬害。
做好及時間苗、補苗、定苗工作,并施好多效唑,以利于控苗。即出苗后及時間苗1次,并于3葉期定苗,要間密補稀,每667 m2定苗1.8萬~2.0萬株,遲播的可適當增加定苗數;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20 g兌水50 kg,于露水干后均勻噴施控苗,如遇暖冬油菜生長過旺,可在11月中下旬再加噴1次多效唑。
油菜整個生育期應遵循的施肥原則是“平穩促進,重施苔肥”。即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定苗時施1次薄肥,元旦之前追肥1次,苔高一拳時重施1次苔肥,始花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和硼砂。水漿管理以保持土壤濕潤為主,做到濕而不澇、燥而不旱。
在油菜整個生育期主要要做好蚜蟲、菌核病、霜霉病等病蟲害防治工作。
在油菜生長中期,對于禾本科雜草發生多的田塊,可用高效蓋草能防除;對于闊葉雜草發多的田塊,可在油菜6~8葉期用高特克防除。
在田間90%以上角果呈枇杷黃色、85%~90%籽粒呈黃褐色時收獲,過早或過遲收獲都會影響油菜籽產量。宜在露水干后的上午9時至10時半、下午3時半后收割,以降低產量損失率,提高經濟效益。
“甬優1540”機插栽培的播種期為5月12日—15日,秧齡控制在20 d內。
采用硬盤(648孔毯式秧盤)育秧方式,每667 m2大田需準備秧盤17~18只、加壯秧劑的營養土80 kg、不加壯秧劑的蓋種土20 kg、秧田6~8 m2。一般每667 m2大田用種量為1~1.1 kg,每盤播種量為58~60 g,采用流水線播種。采用兩橫的方式鋪排秧盤,盤與盤之間緊密對齊,鋪好后覆蓋遮陽網等覆蓋物保濕,確保齊苗,齊苗后立即去掉覆蓋物。
“甬優1540”的移栽期為5月30日—6月1日,此時葉齡為3.5~3.8葉。機插規格為30 cm×20 cm,每667 m2插1.11萬叢,每叢插健壯秧1~2本。機插時要求田面保持淺水層,實行淺插、勻插,且要在陰天或傍晚種植,以防敗苗。
水稻整個生育期應遵循的施肥原則是“施足有機肥,增施磷鉀肥,適當控制中期氮肥用量”。具體方法為:基肥每667 m2施豬欄肥750~1 000 kg或餅肥50 kg、過磷酸鈣25 kg、氯化鉀7.5 kg、尿素10 kg;促蘗肥于栽后7 d每667 m2施15%-15%-15%的三元復合肥20 kg加尿素5 kg,結合雜草防除每667 m2拌入乙芐25~30 g;以后視苗情適施尿素;抽穗期結合病蟲防治,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
“甬優1540”整個生育期宜采用好氣灌溉方法,即移栽后保持淺水層,以利于活棵;施促蘗肥時要求田面無水層,結合施促蘗肥進行灌水,并按照田間有淺水層2~3 d、無水層2~3 d的原則進行水漿管理;當在田苗數達到目標穗數的80%時開始擱田,宜采用多次輕擱方式,但對于營養生長過旺的田塊應適當重擱,以控制最高苗數,達到實現合理群體的目的。
蟲害重點防治螟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可采用銳勁特、撲虱靈、蚜虱凈等農藥。病害重點防治紋枯病,遇臺風時要注意防治白葉枯病和細條病。
于10月中下旬稻谷完全成熟后適時收割,防止割青影響水稻產量和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