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佳晶 (上海市崇明區廟鎮農業綜合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2153)
倪 端 (上海市崇明區城橋鎮農業綜合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202150)
2016年12月上海市政府制定出臺了《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確定了崇明區五年發展的目標任務,明確了綠色農業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為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從廟鎮聯益村特色農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雖然特色農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村經濟的發展,但也遇到了發展瓶頸。而綠色農業以生態理念、工業思維為導向發展傳統特色農業,這將成為農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從而開辟出農業新經濟的突破口。筆者通過調研,分析了聯益村特色農業的發展現狀和遇到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聯益村位于上海市崇明中心城區西北、廟鎮東南部,距崇明中心城區約5 km、距廟鎮社區約4 km。聯益村通過宏海公路、江萬公路與廟鎮、崇明中心城和明珠湖等進行聯系,村域總面積約366.3 hm2,總人口約2 160人。聯益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崇明金瓜、翠冠梨和優質水稻等多個特色農產品。
聯益村是崇明金瓜種植的示范區,常年種植規模約66.7 hm2,每667m2產量約2 200kg。2008年7月,經國家工商總局批準,獲得“崇明金瓜”農產品地理標志,并注冊“聯益牌”崇明金瓜商標。2009年3月,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核準,“聯益牌”金瓜達綠色食品A級標準,同年9月榮獲第七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2011年以來,聯益村成立了5家金瓜專業合作社,金瓜生產逐步走向了規?;?、標準化。2017年7月,通過走訪聯益村金瓜種植戶得知,由于2017年金瓜病蟲害發生比2016年減少,金瓜產量較2016年有所提高,每667m2產量達2 500kg。但由于聯益村缺乏金瓜后期加工能力,大部分金瓜按1.2元/kg的批發價出售,比市場上經過加工的金瓜絲售價低約20倍。
廟鎮聯益翠冠梨生產基地成立于2003年,位于聯益村西部,占地面積約33.3 hm2。翠冠梨一般于3月中旬萌芽,3月下旬開花,7月上中旬果實成熟,平均單果重250g,最大果重500g,每667m2產量約1 500kg。近年來,聯益村翠冠梨種植戶安于現狀,致使其產品附加值得不到有效開發,生產規模下降到31.3 hm2。
聯益村的景觀道路和河道均有一定的綠化,設有景觀節點和文化宣傳廊道。聯益村以“歷史文化、綠色農業”為主題,借助花木種植,增加具有地方文化、傳統特色的景點,通過開發果園采摘和休閑度假,將特色農業與旅游文化有機結合在一起。2017年4月,聯益村入選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特色農業雖為聯益村農業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但其發展模式存在地域特殊性,在特色農業可持續發展中仍面臨著不少困難,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規?;?、集團化、高科技化的農業龍頭企業少且品牌產品單一。例如,上海崇明金瓜種植專業合作聯社仍處于規模擴張的起始階段,其內部規模經濟效應相當有限。從品牌創建來看,現僅有“聯益牌”金瓜和“馥怡牌”翠冠梨兩個品牌,品牌產品單一。另外,聯益村的金瓜大米口感雖比一般大米好,但并沒有進一步進行三品認證和商標注冊,致使相關的優勢農業資源得不到充分發揮。
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尚不完善,經營體制也不夠合理,企業與農戶之間尚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目前,聯益村合作社與農戶的利益機制發育不健全,合作社與其輻射的農戶之間經濟聯系松散,雙方之間沒有契約約束,彼此是純粹的市場行為,沒有起到提高農戶收入的作用。
農產品加工整體發展水平不高,科技含量低。聯益村的金瓜、翠冠梨等主要特色農產品產量均較高,但產后加工能力卻很弱。例如,聯益村金瓜大多直接低價批發出售給外來收購者,而不是精加工成袋裝金瓜絲進行銷售。
從聯益村2017年抽樣調查中發現,每100個農村勞動力中,具有初中文化水平的有62人、高中文化水平的僅4人,且由于文化程度較高的青壯年勞動力大部分向城市轉移,剩余的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不高,再加上掌握的技能單一,難以滿足農業工業化、綠色化對勞動力的素質要求。
實踐表明,在農業和農村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后,農業靠粗放經營步履艱難,靠數量型增長難以為繼,靠傳統方法指導無能為力。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是走綠色農業的發展道路,聯益村特色農業必然要朝這個方向發展。依據聯益村特有的農業資源優勢和環境優勢,其特色農業必將朝著生態保護型的綠色農業方向發展,通過綠色理念實現特色農業的現代化,實現生態改善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雙贏。
通過政府主導、農民主體、公司運作的方式,促進公司與農戶聯合、農戶與基地聯合,推進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同時,加快發展和建設一批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人才和專業隊伍。此外,以創建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生產基地為目標,堅持市場化經營、規?;\作、標準化生產,爭取獲得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出口產品基地的認定。
加快發展一批產業關聯度大、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形成優勢產業鏈,切實搞好特色農產品的精深加工,科學延伸農業產業鏈,減少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的直接銷售,促進特色農產品提質增效。把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突破口,進一步加快農產品工業化步伐,打造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逐步實現由初級加工、單一品種向精深加工、多元品種的轉變。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按照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培育壯大一批起點高、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同時,引導企業通過合同契約、資產參與等多種形式,與農戶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新型利益聯結機制。
在聯益村特色農業走向標準化、現代化、高效化發展的同時,要注重休閑觀光功能的布局,注重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特別是要結合鄉村旅游功能,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以各類鄉村文化節為契機,發展觀光農業、體驗式農業,積極創新都市觀光型綠色農業發展模式。
充分發揮農業中專、農廣校、農函大等農民教育培訓主渠道的作用,廣泛運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等現代媒體和遠程教育手段,培育大批適應綠色農業發展的有文化、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技部門和科技人員的作用,分期分批對農民進行綠色農業實用技術培訓,著力普及推廣先進適用的綠色農業生產技術,促進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要重點做好專業大戶、職業農民和新型農場主等核心農戶的農業實用技術和經營管理知識培訓工作,為發展現代規模經營和綠色農業產業化培養合格的生產經營管理人才。
在綠色農業的浪潮中,要真正實現綠色農業帶動聯益村特色農業的發展,需要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把握機遇,鼓勵、支持和引導企業進行特色農產品認證與品牌建設。同時,基層農技人員也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綠色農業的發展中,為聯益村特色農業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