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鈺 沈小紅 (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農業經濟局 314000)
滅草松和二甲四氯是水稻生產中用于防治移栽稻田闊葉雜草、莎草科雜草的常見藥劑,且均屬于觸殺型苗后處理劑。近年來,這兩種藥劑混合使用或復配應用的范圍越來越廣。為明確這兩種藥劑的復配劑對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的防除效果和對作物的安全性,筆者選擇了46%二甲·滅草松水劑、480g/L滅草松水劑和13%二甲四氯水劑3種藥劑進行了移栽稻田間除草試驗及安全性評價。現將主要結果報道如下。
46%二甲·滅草松水劑(寧波三江益農化學有限公司)、480g/L滅草松水劑(北京燕化永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3%二甲四氯水劑(安徽省安慶市興隆化工有限責任公司)。
試驗設處理:(1)46%二甲·滅草松水劑2 250mL/hm2;(2)480g/L滅草松水劑2 250mL/hm2;(3)13% 二甲四氯水劑5 190mL/hm2;(4)人工除草;(5)清水對照(CK)。每處理重復4次,小區面積28m2,隨機區組排列。
試驗選用海鹽農邦機械有限公司生產的PB-16型背負式噴霧器,采用噴霧法施藥,用水量為450 L/hm2,施用時間為2016年7月19日。人工除草區除草2次,分別在8月8、18日進行。
試驗設在嘉興市農科院試驗園區單季晚稻移栽田內進行,種植水稻品種為“秀水134”,2016年6月24日移栽,前茬作物為水稻。試驗田土壤為青紫泥土,偏酸性。稻田雜草主要為闊葉雜草及莎草科雜草,其中闊葉雜草有鯉腸、鴨舌草、水莧、節節菜等。
每小區調查8.4m2,藥后20 d、45 d調查樣點內雜草株數,計算各藥劑對雜草的株防效;藥后45 d同時將調查樣點內的全部雜草拔除,稱量雜草鮮重,計算各藥劑對雜草的鮮重防效;并對防效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計算公式:防效(%)=[(CK區雜草株數或鮮重-處理區雜草株數或鮮重)/ CK區雜草株數或鮮重]×100。
藥后定期觀察水稻生長情況,查看水稻是否出現藥害癥狀,以評價各藥劑對水稻生長的安全性。水稻收獲時進行測產,比較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田間目測發現,13%二甲四氯水劑處理區施藥后,水稻前期無明顯變化,藥后7 d表現為水稻長勢不齊、植株和葉片生長受到抑制,出現較明顯的藥害,且水稻收獲時測產發現,產量損失明顯。其余藥劑處理區水稻生長正常。
由表1可知,藥后20 d,46%二甲·滅草松水劑、480g/L滅草松水劑、13%二甲四氯水劑處理均對莎草的株防效最高,分別為97.78%、98.89%、97.78%,對鴨舌草的株防效分別為90.60%、92.48%、90.60%,均超過90%,對鯉腸、水莧和節節菜的株防效接近90%,對總草的株防效分別為90.39%、92.03%、90.80%。
經顯著性分析可知,藥后20 d各藥劑處理間株防效差異不顯著。

表1 藥后20 d不同藥劑對闊葉雜草及莎草科雜草的株防效 (單位:%)
由表2可知,藥后45 d,供試3種藥劑對移栽稻田闊葉雜草、莎草科雜草的防除效果仍較好,對總草的株防效均在90%左右,人工除草對鯉腸、水莧和莎草的防除效果較理想,但對鴨舌草、節節菜的控制效果較差。

表2 藥后45 d闊葉雜草及莎草科雜草株防效統計 (單位:%)
由表3可知,藥后45 d,46%二甲·滅草松水劑、480g/L滅草松水劑、13%二甲四氯水劑處理對莎草的鮮重防效最高,分別為98.78%、98.59%、98.96%,對鴨舌草、節節菜的鮮重防效均超過90%,對鯉腸和水莧的鮮重防效也在90%左右,對總草的鮮重防效分別為91.18%、92.59%、92.48%。人工除草處理的鮮重防效表現與株防效表現一致。
經顯著性分析可知,藥后45 d各藥劑處理間株防效及鮮重防效差異均不顯著,但均極顯著優于人工除草處理。

表3 藥后45 d不同藥劑對闊葉雜草及莎草科雜草的鮮重防效 (單位:%)
經小區測產發現,46%二甲·滅草松水劑、480g/L滅草松水劑、人工除草、清水對照等處理的產量較為接近,而13%二甲四氯水劑處理的產量明顯較低。方差分析發現,13%二甲四氯水劑處理的產量極顯著低于其余4個處理,表明使用該藥劑防除雜草會造成水稻明顯減產。

表4 測產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參試的46%二甲·滅草松水劑、480g/L滅草松水劑和13%二甲四氯水劑3種藥劑對移栽稻田闊葉雜草、莎草科雜草均具有非常理想
的防治效果,3個藥劑處理間防效差異均不顯著,且防除效果均極顯著優于人工除草。產量測定結果表明,除13%二甲四氯水劑處理區有明顯的產量損失外,其余處理區的產量均相近。安全性調查發現,13%二甲四氯水劑施用后會造成水稻產生較為明顯的藥害,且造成產量下降,但藥害是由于藥劑施用濃度過高造成,還是由于藥劑使用時作物生育期、氣溫等綜合因素造成,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