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杰 (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崇明區 202179)
油茶為山茶科山茶屬樹種,狹義上指目前廣泛種植的普通油茶,廣義上指山茶屬油脂含量較高且有較高經濟價值的一類植物,包括小果油茶、攸縣油茶、浙江紅花油茶、騰沖紅花油茶、茶梨、越南油茶等20多個品種。油茶是一種常綠、長壽的樹種,一般栽植8~10年后郁閉成林,種植收獲在50~80年。該樹種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調節氣候的生態功能,不僅是一種良好的荒山綠化樹種,也是一種很好的生物防火樹種;同時,油茶產出的茶油是優質的高級食用油,油酸含量高,飽和脂肪酸含量低,穩定性好,保健防病功能強,易于人體消化吸收且耐儲藏,被稱為“東方橄欖油”。
目前安徽省油茶種植面積約10.67萬hm2,分布于淮河以南的10個市45個縣區[1]。其中位于皖南山區的黃山市,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水熱條件豐富,丘陵、山地都可選為油茶造林地。同時該地區種植油茶歷史悠久,20世紀70年代種植面積達1.73萬hm2,以祁門、休寧和徽州區最為集中,到20世紀末黃山市油茶種植面積達0.4萬hm2,到2015年種植面積達1.73萬hm2。為探索皖南山區林業產業發展的新道路,提高林業的整體經濟效益,促進油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現將皖南山區油茶種植技術介紹如下,以供當地油茶樹種植戶參考。
宜選用高產、穩產、出油率高、油脂品質優、生長好、適應性強的油茶品種種植。一般選用當地“黃山”系列品種和國家林業局推薦的“長林”系列品種,其中“黃山1號”“長林3號”的適應性較突出。
根據油茶的喜陽特性,造林必須選擇陽光充足的陽坡或半陽坡;林地坡向宜選南向、東向或東南向;坡度一般選擇25°以下,坡位在中下坡;海拔800m以下;以pH在5.5~6.5之間的紅壤土種植為主,要求土壤疏松、濕潤、透氣性好、保濕性好、土層厚1m以上、有機質含量2%~3%。在林地選擇過程中,要考慮林間道路網絡,合理布局,以有效降低培育期養護物資運輸和豐產期采摘成本,保障生產安全。此外,盡量避免在山頂沙粒含量高且不保水的沙性土和排水不良地種植。
在造林前1年的秋、冬季進行整地,一般根據不同的坡度選擇不同的整地方式,坡度小于15°的山地采用全墾整地(即對造林地土壤進行全部翻墾整地,整地深度在30~40cm),坡度在15°~25°之間的山地用帶狀整地(即呈長條狀翻墾造林地土壤,并在翻墾地之間保留一定寬度的原有植被;帶的方向可沿山體等高線保持水平;帶寬依據情況變化幅度較大,一般為1~3m;整地深度約25~30cm),坡度高于25°以上的山地采用塊狀整地(即呈塊狀翻墾造林地土壤的整地方法;有穴狀、塊狀、魚鱗坑狀等方法;主要步驟為先拉線定點,然后按規格挖穴,表土和心土分別堆放,先用表土填穴,最后用心土覆在穴面)。
提前挖穴、施基肥是營造油茶豐產林的一個重要措施,不僅可以促進土壤和肥料的充分熟化,減少病蟲來源,而且能降低栽植時的工作量,緩解3月植樹季節人力不足的矛盾[2]。一般在冬季或植樹前1個月左右進行挖穴及施肥。挖穴規格依種植實際情況而定,一般要求為60cm×60cm×50cm,挖穴后可每穴施腐熟農家肥5~10kg或餅肥(或專用有機肥)1~2kg、鈣鎂磷肥0.5kg。
栽植一般在“立春”到“驚蟄”之間進行,以在芽將萌動之前栽植造林為最適宜,一般在3月中旬。目前一般用大齡容器苗造林,以在陰雨天雨前栽植為好,成活率較大。
苗木包裝和運輸以假植為最佳,其次是帶粘土和塑料包裝,運輸時應注意保持根部的濕度和溫度,盡量縮短運輸時間,最好做到隨起隨運隨栽。油茶栽植密度應遵循“肥地稀栽,瘦地密栽;山腳稀栽,山頂密栽;緩坡稀栽,陡坡密栽;間作稀栽,不間作密栽”的原則,一般每667m2栽植110株(2m×3m)。栽植深度依地形和土壤質地而定,一般位置高、排水良好、沙性強的土壤可以適當深栽;地勢平坦、黏性土可淺栽高培土。栽植后將定植點堆成饅頭狀或蛙眼狀,但嫁接苗一定要將嫁接口露出地面,否則嫁接口埋在土壤內易遭受病菌感染。栽植后用塑料薄膜對苗木周圍的土壤進行地面覆蓋,一般面積在1m2左右;同時根基周圍覆蓋稻草、稻殼或雜草等有機物,以改良苗木生長的土壤小環境,保持水分、降溫及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等。
幼林地栽后頭3~4年的撫育管理特別重要。其中春夏季節是幼樹生長最旺盛時期,也是生長發展最快的季節,此時要及時中耕松土除草,每年一般進行2次,第1次在5~6月進行,第2次在8月下旬至9月間進行,松土深度以3~5cm為宜,造林當年宜淺,以后可逐年加深。
幼林地油茶樹冠小,可利用林內間隙大的空地進行間作,達到以耕代撫、以短養長、以農促林、增加收益的目的。間作農作物主要有大豆、花生、蠶豆、黑麥草等。
油茶成年進入盛果期后,根據立地條件、品種類型進行懇復,每年至少淺鋤1次,每3年深挖1次。淺鋤一般在每年雨季過后和旱季到來之前進行,深度在10cm左右;深挖則在采果后至翌年樹液流動前進行,深度在15~20cm。同時,墾復一定要注意林地水土保持。
要根據土壤養分含量、油茶生長狀況以及油茶生長的不同時期,施用不同類型的肥料,產量大年以施用磷鉀肥、有機肥為主;產量小年以施用氮磷肥為主。一般每年每667m2施復合肥15kg以上,并與有機肥同時施用。
油茶整形修剪包括樹冠整形和枝條修剪兩個方面。樹冠修剪主要針對中、幼齡樹,從整體上對樹冠進行調控,其主要任務是培養樹體骨架和理順樹型層次結構。枝條修剪主要針對成年結果樹,在樹冠整形的基礎上解決局部不協調的問題,培養和更新結果枝組,調節生長與結果的關系,一般在每年果實采收后至翌年樹液流動前,剪除枯枝、病蟲枝、交叉枝、細弱內膛枝、腳枝、徒長枝。應注意,成年結果樹冬剪是基礎,以管枝為主,其他季節的修剪主要起鞏固和補充作用,以對花、果實的管理為主。
油茶生產上發生最為普遍和嚴重的病害是炭疽病、軟腐病,這兩種病害每年可造成油茶大量落花、落蕾、落果、落葉,是當前多數油茶林產量低下的主要原因。(1)炭疽病,冬前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夏季可用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2)軟腐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75%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或1/100波爾多液防治;(3)根腐病,可用1%硫酸銅或敵克松等防治。
(1)藍翅天牛,成蟲羽化高峰期可噴灑20%樂果乳劑500倍液或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防治,幼蟲期可噴灑90%敵百蟲晶體500倍液防治。(2)象蟲,可用90%敵百蟲晶體1 000倍液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防治。
待樹上5%的茶果微裂、容易剝開,種子烏黑有光澤或呈深棕色時,即可進行茶果采收。采回的果實堆3~4 d,晴天翻曬2~3 d,待茶果自然開裂后,過篩揚凈,繼續曬1~2 d至全干,用于榨油。
[1]束慶龍,張良富.中國油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
[2]束慶龍.油茶栽培技術[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