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鳳建 浦學文 (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江蘇省淮安市 223200)
番茄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吸收多種營養元素,因缺乏某種營養元素引起的番茄生長不正?,F象,被稱為生理病害或缺素癥和營養障礙。
診斷:番茄缺氮時,植株生長緩慢,呈紡錘形,初期老葉呈黃綠色,后期全株呈淺綠色,葉片狹小且薄,花序外露,俗稱“露花”;葉脈由黃綠色變為深紫色;莖稈變硬,呈深紫色,富含纖維;花芽黃色,易脫落,果實變小。
防控措施:重施有機肥,可有機、無機肥混合使用作基肥,每667m2施發酵腐熟有機肥5 000kg、氮磷鉀各15%的復合肥40~50kg。植株生長期間發現缺氮,要及時施用尿素、碳銨等速效氮肥或人糞尿開溝埋施,或用0.3%~0.5%尿素溶液葉面噴施。
診斷:番茄缺磷時,早期葉背呈紫紅色,葉肉組織開始呈斑點狀紫紅色,隨后則擴展到整張葉片上,葉脈逐漸變為紫紅色,葉簇最后也呈紫紅色;莖細長且富含纖維。葉片很小,結果延遲。由于缺磷會影響植株對氮素的吸收,植株后期會呈現卷葉。
防控措施:重施有機肥,注意氮磷鉀素平衡施肥。植株生長期間發現缺磷,可將過磷酸鈣與優質有機肥按1∶1的比例混勻后在根部附近開溝追施,也可用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0.5%過磷酸鈣浸出液葉面噴施。
診斷:番茄缺鉀時,老葉的小葉呈灼燒狀,葉緣卷曲,脈間失綠,有的品種在失綠區出現邊緣為褐色的小枯斑,以后老葉脫落,莖木質化,不再增粗。根系發育不良,較細弱,常變成褐色。果實發育明顯受阻,果形不正,成熟不一,能著色,但不均勻。植株易感灰霉病。
防控措施:增施有機肥和鉀肥,一般每667m2用硫酸鉀或氯化鉀10~15kg,在植株兩側開溝追施,也可用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或1%草木灰浸出液葉面噴施。
診斷:番茄缺鈣時,幼葉頂端發黃,植株瘦弱、萎蔫,頂芽死亡,且其周圍出現壞死組織,根系不發達,根短,分枝多,褐色。果實易發生臍腐病、心腐病及空洞果。
防控措施:在番茄生長期或發現植株缺鈣時,用0.3%~0.5%氯化鈣或硝酸鈣溶液葉面噴施。
診斷:番茄缺鎂時,老葉葉脈組織失綠,并向葉緣發展;輕度缺鎂時,莖葉生長正常,嚴重時擴展到小葉脈,僅主莖仍為綠色,最后全株變黃。
防控措施:增施含鎂肥料,如硫酸鎂、氯化鎂、硝酸鎂、氧化鎂、鉀鎂肥等,也可在番茄生長期或發現植株缺鎂時,用1%~3%硫酸鎂或1%硝酸鎂溶液葉面噴施。
診斷:番茄缺硫時,葉片脈間黃化,葉柄和莖變紅,節間縮短,葉片變小。植株呈淺綠色或黃綠色。
防控措施:增施硫酸銨、過磷酸鈣等含硫肥料;在番茄生長期或發現植株缺硫時,用0.01%~0.1%硫酸鉀溶液葉面噴施。
診斷:番茄缺鐵時,頂端葉片失綠,從頂葉向下部老葉發展,并有輕度的組織壞死。
防控措施:缺鐵棚室每667m2用鰲合鐵肥(EDDHA-Fe)10kg與有機肥混合使用作基肥。在番茄生長期或發現植株缺鐵時,用0.5%~1%鰲合鐵肥溶液葉面噴施。
診斷:番茄缺硼時,最顯著的癥狀是小葉失綠呈黃色或桔紅色,生長點變黑。嚴重缺硼時,生長點凋萎死亡,幼葉的小葉葉脈間失綠,有小斑紋,葉片細小,向內卷曲。莖及葉柄脆弱,易使葉片脫落。根生長不良,褐色。果實畸形,果皮有褐色侵蝕斑。
防控措施:缺硼棚室每667m2用硼砂1~2kg與有機肥混合使用作基肥。在番茄苗期、花期、采收期或發現植株缺硼時,用0.05%~0.2%硼砂或硼酸溶液葉面噴施。
診斷:番茄缺錳時,葉片主脈間葉肉變黃,呈黃斑狀,葉脈仍保持綠色,新生小葉呈壞死狀;由于葉綠素合成受阻,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發育。缺錳嚴重時不能開花、結實。
防控措施:在番茄生長期或發現植株缺錳時,用1%硫酸錳溶液葉面噴施。
診斷:番茄缺鋅時,植株頂部葉片細小,小葉葉脈間輕微失綠,植株矮化。老葉比正常葉小,不失綠,但有不規則的皺縮褐色斑點,尤以葉柄較明顯。葉柄向后彎曲呈一圓圈狀,受害葉片迅速壞死,幾天內即可完全枯萎脫落。
防控措施:缺鋅棚室每667m2用硫酸鋅1.5kg與有機肥混合使用作基肥。在番茄苗期、花期和采收初期或發現植株缺鋅時,用0.1%硫酸鋅溶液葉面噴施,每隔6~7 d噴1次,連噴2~3次。
診斷:番茄缺鉬時,老葉先褪綠,葉緣和葉脈間的葉肉呈黃色斑狀,葉邊向上卷,葉尖萎焦,逐漸向內移;輕者影響開花結實,重者死亡。
防控措施:在番茄生長期或發現植株缺鉬時,用0.01%~0.1%鉬酸銨溶液葉面噴施。
棚室番茄主要發生的傳染性病害有黃化曲葉病毒病、早疫病、晚疫病和灰霉病等。
發病初期,上部葉片黃化(葉脈間葉肉發黃),葉邊緣上卷,葉片變小,植株生長變緩或停滯,節間縮短,植株明顯矮化;后期有些葉脈變紫色,葉片變形焦枯,新葉出現黃綠不勻的斑塊,且有凹凸不平皺縮或變形。嚴重時葉片變細,開花后結果困難,病株上的果實果形小,停止膨大且著色不良、成熟慢、質量降低。染病后植株生長勢明顯降低,表現為植株生長緩慢,果實停止膨大、不著色或著色不良,且可造成染病植株的萎蔫,甚至死亡。
主要為害葉片、葉柄,莖和果也可被為害。在葉片上病斑呈圓形或橢圓形,邊緣明顯呈深褐色,中央呈灰褐色,有同心突出的輪紋,病斑外圍常呈黃色或黃綠色的暈環。在潮濕環境下,表面產生黑色霉狀物。莖部多發生于分枝處,病斑灰褐色,橢圓形,稍下陷,表面有或沒有同心輪紋。果實上病斑圓形或近圓形,褐色或黑褐色,稍下陷,斑面有同心輪紋并長有黑色霉狀物。
晚疫病是大棚重要病害,低溫陰雨天易流行。發病時葉尖或葉緣產生褐色水浸狀大斑塊,濕度大時病斑邊緣長有白色霉層。果實上表現為果面出現邊緣不整齊的褐色云紋狀大病斑;濕度大時病斑邊緣有稀疏白霉;病果初始不軟,后期軟化腐爛。
病斑自葉尖呈“V”字形向內擴展,淺褐色干枯病斑表面產生灰褐色霉。青果染病后出現灰白色軟腐,且上面生有大量灰綠色霉層;莖部病斑上也長有灰褐色霉層。花期灰霉病病菌可侵染果皮,易形成白色云狀圓圈,中間有黑色圓點,呈“鬼臉斑”,影響果實的商品性。
注重選用抗黃化曲葉病毒病和灰霉病、早疫病和晚疫病發病率低的番茄品種種植。
播種育苗前,種子用55 ℃熱水浸種15min,并不斷攪拌使種子受熱均勻,以殺死種子表面的病原菌。然后用10%的磷酸三鈉溶液浸種20min,再用清水洗干凈催芽,以防治種傳病害。
苗床采用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消毒,每1 000kg床土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30g;處理時先把藥粉配成水溶液,然后噴灑在床土上,噴后用塑料薄膜嚴密覆蓋,一般經2~3 d即可殺死土壤中的多種病原菌。
大棚溫室可在高溫休閑期進行灌水泡田處理,即在盛夏棚室空閑時挖溝起壟,在溝內灌滿水,然后覆蓋地膜,密閉棚室15~20 d,不僅可殺滅土壤中線蟲,而且對土壤中的真菌病源也有滅殺作用。
合理使用微生物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和礦質養分,促進植株健康生長,增強植株的抗蟲抗病性。
及時進行整枝、打老葉,以改善植株下部通透條件。并及時清除病葉、病果、病株,集中燒毀或深埋,消除再侵染源。嚴格控制棚室內溫度、濕度和通風條件。
定植前,用50%速克靈1 5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預防。定植后,每隔7~10 d定期噴施72.2%普力克水劑600~800倍液、80%大生M-45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預防多種真菌性病害。開花期,在噴花藥液里加入0.1%的速克靈預防灰霉病,灰霉病發病后用50%速克靈1 000倍液、65%甲硫乙霉威1 000倍液噴霧防治,或在陰天用百菌清、速克靈等藥劑防治。病毒病在發病初期(5~6葉期)可噴施20%苦鈣硫磺500倍液、8%寧南霉素(菌克毒克)水劑1 000倍液、20%鹽酸嗎啉呱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葉面噴霧,藥后隔7 d再噴1次,連噴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