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文英,劉 凱,周喜應
(1.河南省農藥檢定站,河南 鄭州 450002;2.農業農村部農藥檢定所,北京 100125)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力度的加大,農村變化巨大,大量農村勞動力流入城市,種地的勞動力明顯不足。由于農村土地政策的完善,土地流轉面積不斷擴大,各種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運而生,快速發展,為富裕農民,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思路。農村土地的流轉、托管等形式,為農業種植的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創造了條件,一些較為先進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部分地區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運營方式。與此同時,我國農藥生產企業和農藥經營單位數量眾多,且規模小,布局分散,產能產量嚴重過剩,急需大幅整合和規范。筆者經過深入基層調研,認為通過加強引導和扶持,可利用這些企業在人才、技術、資金和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優勢,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促進現代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大意義。河南省項城市紅旗農資專業合作社和淮陽縣華中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就是很好的典型范例。
紅旗農資專業合作社前身為小型農藥生產企業,在農藥廠家眾多,農藥產能產量嚴重過剩,行業競爭非常激烈的大背景下,為適應國家農藥減量計劃,成功轉型為新型農業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初創于2013年,先后投資1.3億元,建有標準廠房6 000平方米,倉庫14 500平方米,農技培訓中心1 500平方米。現有年生產能力30萬噸的肥料生產線兩條,農藥生產線三條,即年產1 000噸的乳油生產線一條,年產200噸的水劑生產線一條,年產5 000噸的顆粒劑生產線一條。購置大型拖拉機、收割機、打捆機、抓捆機、播種機等設備300臺套。合作社以幫農、惠農、富農為出發點,以托管土地經營為主,探索出了一條“土地入股,保底分紅”的土地托管模式,發揮出了較強的示范帶動作用,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和河南省“五有”(有組織、有制度、有手段、有規模、有明顯效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1.1 紅旗農資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模式 項城市紅旗農資專業合作社實行“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以土地托管為主,采取服務型全托和半托兩種方式,重點推進以秸稈還田、土地深耕、配方施肥、統防統治、土壤修復為主要內容的服務型托管。目前,共在項城市建立了150個村級社,入社農戶達3萬余戶,全托管土地14.9萬余畝,半托管土地46萬余畝,服務面積占項城市土地面積的50%左右。
服務型全托模式:為村級社配備耕、種、收等農機設備,提供種子、化肥、農藥農資套餐。村級社為入社農民提供“農資+農機+農技”的從種到收全程土地托管服務,按照服務菜單向農民收取服務費用。
服務型半托模式:入社農民購買種子、化肥、農藥農資套餐,合作社為其提供統防統治服務,收取農資費用和服務費用,贈送土地深耕和贈送秸稈還田服務。
保底分紅型全托模式:在條件成熟的村級社試行保底分紅型托管,以村集體為依托成立村級社,為村級社配備耕、種、收等農機設備,提供農資套餐,村級社為入社土地提供耕、種、收、管、售等全程服務,保底支付農民每年每畝800元,收益部分村級社與農民按照各50%進行分紅,村級社盈利資金除扣除管理費用外,用于村集體公益事業。
1.2 紅旗農資專業合作社的經營效益分析 項城市紅旗農資專業合作社的運營,所產生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十分明顯,具體如下:
1.2.1 經濟效益 通過規模化土地托管服務,引進先進器械、統一采購農資、統一施藥,有效降低了農民分散購買農資的一些費用,降低了作業成本,從而增加了農民的收益。合作社通過大規模的土地托管服務,也賺到了供應農資、使用農機和統防統治的服務費,并消化部分自己生產的農藥、化肥,經營效益大幅提高。
1.2.2 社會效益 促進了土地流轉,解決了個體農戶、專業合作社與大市場的對接,實現了農業合作社由兼營向專業化、職業化轉變,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為保證農作物高產穩產,保障糧食安全奠定了穩固的基礎。合作社的運營方式對改變農民的小農意識,更新陳舊觀念起了巨大促進作用。農戶地塊分散,同時近年來外出務工人員較多,耕作困難,通過社會化服務,農民看到了大規模生產的優越性,思想觀念明顯改變,外出務工人員沒有了后顧之憂,加快了土地流轉,代耕代種代管的形式越來越規范,加快了了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的步伐。
1.2.3 生態效益 通過推行秸稈還田等服務型托管,杜絕了秸稈焚燒,減少了空氣污染,消除了因煙霧造成的火災、交通事故等隱患。通過統防統治,科學使用農藥,大大減少了農藥用量。經合作社托管的土地,其農藥用量較先前減少20%左右,有效解決了過去部分農戶濫用農藥的現象。通過秸稈還田、土地深耕和配方施肥培肥了地力,改善了土壤物理性狀,優化了土壤結構,土壤變得抗旱耐澇,增強了保水保肥能力,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保證了土地的可持續生產能力。土壤得到了改良,農作物的品質改善了,農作物產量也有較大提高。農田生態環境的改善,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病蟲草害統防統治,有效解決了田間雜草和紋枯病、銹病、白粉病、赤霉病、麥蚜、麥蜘蛛等危害,把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同時整村整鎮統一施藥,連片推進,可以防止外來病菌的侵入,大幅減輕了病蟲草害的發生。
淮陽縣華中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是以經營農藥化肥等農資為起點,依靠相關農藥生產企業的合作與指導發展起來的,由淮陽縣工商局批準成立的服務類農民專業合作社,2011年3月18日成立,注冊資本500萬元。合作社擁有辦公樓一棟,辦公面積500多平方米;碼頭一座,碼頭面積約4 000平方米,水陸交通便利,緊靠S102省道與沙潁河,建有2座千噸級糧食倉儲庫、1座200噸糧食烘干塔。成員總數128人,現有專業農技人員15人,其中本科以上6人,有1個可進行土壤成分和植物生理成分檢測的大型實驗室。擁有專業農技車、農機車20多輛,自走式打藥機20臺,植保無人機20臺等設備。目前,合作社承包土地3 600畝,社員2萬多戶。主要經營項目:農作物種植與銷售、農事服務、農機作業和維修服務。依托深圳諾普信、魯西化工和河南樂達植保等公司,積極整合社會資源,為社員提供農業生產資料的采購,農作物生產技術,農產品的銷售等系列化農業綜合服務。2010年,國內大型農藥生產企業諾普信與其合作,利用大公司技術、產品和資金優勢,投資600萬元,現轉為合作社30%的股份,開始“公司+農資經銷戶+農戶”的合作。當前,合作社服務門店已輻射全縣18個鄉鎮,共22個分店,每個分店獨立核算,按比例收取服務費。這些門店也都是在原先的農藥經營門店上建立的,繼續經營農藥,并根據合作社發展情況拓展服務范圍。合作社和各門店現在都按新修訂的《農藥管理條例》規定,辦理了農藥經營許可證。
2.1 華中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托管運營方式 淮陽縣華中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從種植到收獲的全程托管、半托管、專業化服務等多種合作模式,與當地農戶簽定服務協議。托管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花生、大蒜等,農事服務以播種、施肥、病蟲害防治為主。
2.1.1 全托管理 全托管理服務主要是訂單優質小麥,合作社與農戶簽訂從耕種到收獲全程委托管理。2017年合作社全托管服務的優質小麥面積達3萬畝。合作社與社員簽定全程托管協議,明確托管服務項目明細。小麥生長期內由合作社全程機械化管理,種植期間使用統一標準采購農資產品,確保農戶訂單小麥的品種和質量符合國家標準和收購企業要求。合作社每畝提供25斤麥種,其他原因造成的播種量增加由會員自行負責。生產的小麥以每公斤高出市場價的0.1元回收。合作社為會員免費辦理農業保險,使農戶保底收入700元/畝,不受災不理賠。農戶需向合作社交付全托管理費用,從耕地、播種到收獲全程農事管理服務,包括種子、農藥和肥料等費用,2017年收取的服務費是500元/畝。
全托管理,合作社與農戶的利益關系:(1)合作社按服務項目收取全程托管服務費500元/畝,依托各鄉鎮農資經銷點設立的分店,組織農村閑散人員進行農事操作服務,賺取管理服務費。(2)合作社通過內部使用銷售的種子、農藥和肥料等農資又有適當經營利潤。每個合作農資店還配有2部施藥器械,且分店服務費是單獨核算。(3)合作社回購農產品,如合作社農戶優質小麥的回購價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1元,糧食收購企業購買合作社的小麥價格每公斤高于其它小麥市場價近0.2元,實現了合作社和農戶雙贏。(4)合作社為農戶免費購買農業保險,農民有保底收益,保障農戶保底收入為700元/畝,農戶對合作社信心更大。
2.1.2 半托管理 根據農戶自身情況和托管需求進行部分農事服務,對簽訂優質小麥訂單的會員,必須提供種子和農藥購買服務,如果需要全生育期防治病蟲害服務的,提供施藥服務。其他根據當地種植的主要作物和不同農戶的需要,采取僅提供農藥或農藥套餐,也有拓展到施藥服務,進行專業化套餐服務等。訂單小麥半托管理費用,合作社收取種子和農藥的費用是每畝100元,其中,種子80元,農藥20元,僅提供防治赤霉病,如果需要打藥服務每畝再加收20元服務費。另外,對簽訂回購小麥的農戶,合作社也同全托管理的農戶一樣贈送農業保險。
半托管理,主要是根據農戶需求,靈活提供不同的種植管理服務。由合作社統一提供種子和農藥,確保種植的品種對路,做好了病蟲害防治,保障了合作社回收的農產品品質,并且保障回收價高于普通市面價格。另外,合作社通過銷售農產品又能增加收入。因為合作社回收的農產品集中,成規模,又能保證品質,有更多的農產品加工大客戶主動找上門來高價購買,使得合作社回收的農產品銷路好。
2.2 華中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合作方式
2.2.1 與農資生產企業的合作 該合作社就是與深圳諾普信“田田圈”合作壯大的。合作社采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由大型農資生產企業入股注資農資經銷公司,組成農民專業合作社,采購農資、農機等,在當地通過不同形式的農事服務為當地農戶服務。農資生產企業、經銷商和農戶的利益捆在一起,農資生產企業提供資金和農資并派專業技術團隊服務合作社的農業生產,合作社規模化經營服務農戶,銷售推廣生產企業的農資,農戶得到了好的托管服務。
2.2.2 與當地農資零售經銷商的合作 合作社之所以能擴大與發展,也是充分結合當地實際,利用當地農資經銷網絡,在各鄉鎮聯絡原先的基礎較好的當地農資(主要是農藥)零售商為主,以及少數有一定農業技術知識和管理能力且愿意加盟的“能干人”設置網點或分店,統一提供農資和農事服務,農事服務由合作社提供耕田機、播種機、植保器械等農機具,按比例提取服務費。
2.2.3 與當地農戶的合作 合作社+農戶主要是通過訂單協議,采取全托、半托和專業化服務套餐等方式,收取服務費,賺取經營農資和農事管理服務費,全托保證農戶一定的保底收成,且保證回收的農產品價格高于市場價并給社員農戶贈送農業保險。2017年該合作社全托管的小麥保證簽訂協議的農戶收成不低于每畝700元;農戶的小麥收獲后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1元回收。當年合作社共投入100多萬元購買農業保險贈送給參與合作的農戶,對于托管的10萬畝優質小麥和服務的10萬畝普通小麥,全部購買了農業保險,每畝5.4元,其他社員農戶購買一定量的農資或農事服務,合作社也免費送保險,保證了農戶和合作社的保底利益不受損失。
2.3 華中特色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藥經營和使用情況 新《農藥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實施后,合作社依托的樂達植保已取得了農藥經營許可證,旗下已有6家分公司取得了農藥經營許可證。與合作社聯絡的所有農藥經營門店均先于其他普通門店辦理了農藥經營許可證。合作社及與之相關聯的農藥經營門店都按新的政策要求,從門店店容到經營人員素質,自身加壓,嚴格要求,經營農藥行為更加規范。合作社為農戶訂單作物規模化服務,由專家組負責全程技術指導,有訂單回收或托管協議的農戶,按合作社規定的管理技術規程進行田間管理,使用合作社統一采購的農資產品,保證了農藥質量和安全、合理使用,提高了農藥的利用率。
通過實地調研,認為:
3.1 方向正確 類似這樣的合作社是符合國家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政策與方向的。2015年12月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同時要注重讓農民分享成果”。2017年中央1號文件《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通過經營權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多種方式,加快發展土地流轉型、服務帶動型等多種形式規模經營”。2018年的一號文件濃墨重彩專門講闡述了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這個問題,指出中國目前需要提倡和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包括通過土地流轉開展適度規模經營,培育諸如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3.2 榜樣作用 類似這樣合作社的運營,尤其是一定規模化、標準化的科學種田是農業現代發展的必由之路。所謂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相對于傳統分散經營農戶而言,其具備經營規模較大、管理能力更強、基礎設施更加完備、生產資料及勞動力資源利用率更高,且以商品化生產為目標的特點,主體形式也是較為豐富的。
3.3 理所應當 農藥等農資的生產與經營,必須緊密聯系農業農村農民的實際,與時倶進地開拓業務,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3.4 形勢所逼 隨著可持續農業發展的需求,尤其是農藥化肥減量控害增效行動的要求,小型農藥生產和經營者若不想被淘汰,在原業務基礎上,必須利用自身比單個農戶資金、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強的優勢拓展進農業生產、銷售、加工等過程中。
3.5 揚長避短 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比普通農戶種田科學技術含量高、加之人才、資金、管理等優勢,使得種地成本低,資源利用率(如農藥利用率等)高,收成高,收益更高。調查表明,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就業及培訓經歷、土地經營規模及流轉、生產技術水平、產品銷售渠道、信息服務方式、生產資金來源等方面,都顯示出了其巨大的優勢。這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上擺脫了傳統分散經營農戶的發展困境,還展現出了年輕化、知識化、組織化、規模化、科技化、品牌化、信息化、企業化等特征。
3.6 有利法制農業 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比普通農藥經營者更企盼規范市場,更有條件執行國家各項管理法規與政策,如辦理農藥經營許可證,標準化進行農產品生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