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就要求我們要樹立以工業方式發展現代農業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實施創新驅動,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大體系建設,進而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和不充分問題,最終達到農業農民農村的“強、富、美”。
實施農業標準化是加快建設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基礎環節,是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有效措施,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作為標準化的行業主管部門,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我省視察和關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以農業標準化為抓手,通過對農業現代化系列標準的研制實施和推廣,助力吉林走出一條集約、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規模效益型現代化農業發展道路。
重點圍繞玉米、水稻等十大產業鏈建設,蔬菜、中藥材、食用菌等六大產業基地建設以及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化倉儲物流、農產品電子商務等都市型現代農業,鼓勵和引導科研院校及有關團體等積極參與標準研制,將科研成果、實踐經驗和成功做法及時轉化為標準,著力構建全要素、全鏈條、多層次的具有吉林特色的農業現代化標準體系,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標準化是提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質量水平的重要工具。依托我省《美麗鄉村建設標準體系研究》成果,通過各部門的配合協作,選取延邊和龍金達萊村為農業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探索借鑒浙江省安吉縣余村生態保護型模式、江蘇張家港市永聯村產業發展型模式、江西省婺源縣江灣鎮休閑旅游型模式等成功經驗,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可持續發展的美麗鄉村。
白城玉木耳標準化示范精準扶貧項目經過兩年實踐已達產達效,讓農民切實感受到了獲得感。要持續加大玉木耳標準體系全方位的宣貫,通過玉木耳農業標準化示范精準扶貧項目推廣,推動全省更大范圍、更多農戶實現脫真貧、真脫貧。要加大農民的標準化意識和標準化職業技能培訓,探索新型農民標準化資格證書管理,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現代職業農民帶頭人隊伍。要探索研究制定實施扶貧對象精準識別規范等地方標準,把政府的單向要求轉化為村社、貧困戶、企業和社會的多方共識,提升精準扶貧的質量滿意度。
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要求,立足服務發展生態農業、循環農業,加快農產品質量安全控制標準制定,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分級、采后處理、土壤環境質量等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標準化研究和中藥材標準體系研究,擴大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生產規模,為吉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駕護航。
堅持農產品品牌質量安全第一和基地可控原則,目前已啟動建設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縣)項目289個,其中國家級125個,省級164個,重點加強水稻種植、林下參栽培、梅花鹿養殖與加工等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和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區的實施和推廣工作。還要圍繞14個試點縣和市(州)城郊主導優勢產業和特色資源產業布局,積極爭取創建國家級農業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聯合開展省級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創建工作,夯實品牌發展基礎。提高品牌認定比例,開展品牌價值評價,推動構建統一的綠色產品、認證、標識體系。充分發揮我國第一家區域標準研究中心吉林東北亞標準研究中心作用,針對農業現代化重要領域開展中外標準比對分析研究,組織吉林農產品標準外文版翻譯及出版工作,建立完善農產品標準信息服務平臺,為提升吉林省綠色農產品品牌形象,實現品牌價值提供標準化技術基礎服務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