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長春市一直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根據《農業部關于印發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方案的通知》(農質發〔2017〕6號)和《農業部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的意見》(農質發〔2014〕1號)文件精神,省農委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和農藥專項整治,完善檢測體系,加大監管力度,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活動,將長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推上了一個新臺階。
為提高長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長春市農委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領導小組,將承擔的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分解落實,明確了有關處室和相關單位的職責和任務。各單位實行質量安全工作一把手負責制,任務落實到科室,責任落實到人頭。圍繞工作中遇到的重點與難點問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并適時提出了“對外,提高門檻抓建設;對內,凈化環境抓整治;全程,完善制度抓長效”的總體工作思路,確定了具體工作目標。同時,為全面落實屬地管理責任,年初與各縣(市、區)農業局簽訂了2017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目標責任書,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原則,縣級農業部門主要領導為本轄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第一責任人,分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
近年來,為提升長春市農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和水平,多方爭取項目資金,不斷完善市、縣檢測機構。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檢測中心利用省世行貸款項目和農業部質檢體系項目。新建1棟建筑面積3548平方米的檢測樓,有儀器設備186臺(套),能夠檢測蔬菜水果、糧食油料、農業環境、化肥及農產品中有害物質五大類217項參數。榆樹、農安、德惠、九臺都利用國家項目投資建設了檢測站,榆樹、九臺、農安檢測站現已通過了省級資質認證,德惠、雙陽檢測站正在爭取省級認證。
為規范和指導長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有效預防并及時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促進農產品生產健康有序發展,制定了《長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試行)》,并成立了“長春市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專家組”。針對突發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都及時做出反應。2017年9月初,針對媒體報道山東近百只羊因食用沈陽市于洪區光輝街道辦事處解放村生產的“毒大蔥”死亡事件,長春市立即下發了《關于對我市地產秋蔥開展全面檢查的緊急通知》,在第一時間內對長春市生產的秋蔥開展專項檢測,未檢出農藥殘留超標樣品,消除了市民的恐慌。
積極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特別是加大農資打假及監管工作力度,周密安排部署,創新監管方式,全面整頓和規范農資市場,全力確保優質放心農資供應和農業生產安全。2017年2月國家和省召開農資打假電視電話會議后,長春市農委及時進行了認真傳達貫徹,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了春季農資打假專項治理行動。以市農委文件形式,下發了《2017年農資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對2017年全市種子、農藥、肥料專項整治工作進行安排部署。本年度全市共出動農業執法人員4582人次,出動執法車輛1670臺次,印發宣傳資料40萬份,整頓農資市場145個,檢查農資生產經營企業及業戶1380戶,立案查處種子違法案件10起,扣押種子1.2萬公斤。通過專項治理,進一步整頓和規范了種子、農藥和肥料市場經營秩序。
農產品質量安全既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又是民生工作重點。為抓好這項工作,結合長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等活動,加強了重點品種、重點區域的監測工作。
一是開展監督抽檢。在重大節日期間和地產蔬菜上市旺季,都及時向縣(市)區下發文件,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進行專門安排。還組織對全市蔬菜、水果和食用菌生產基地進行了例行監督抽檢,今年共檢測了3次,抽取樣品2201個,送樣3400個,合格率為100%。
二是開展速測篩查。長春市有檢測能力的榆樹、農安、德惠、九臺和雙陽縣(市、區)以本地農產品種植基地為重點,對本轄區內生產的蔬菜、水果、食用菌開展速測篩查,全年共抽檢樣品2645批次,未發現不合格樣品。
三是開展基地的巡回抽檢。組織市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檢測中心利用流動檢測車,深入到轄區內各蔬菜生產基地進行檢查和抽檢,2017年共檢查了25個生產基地,抽檢蔬菜18類,1340個樣品,檢測不合格的禁止出地銷售。
為從源頭上把好農產品質量關,加快綠色有機農業的發展,我委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經常組織農業科技人員深入蔬菜生產基地、種植大戶進行技術指導。另外,為完善綠色食品標準體系建設,以便指導農產品生產者按綠色有機標準進行生產,我委收集整理了適合長春地區生產品種的相關綠色食品標準,編制了《綠色食品標準匯編》,包括大田作物部分、養殖部分、蔬菜水果部分三冊,以及《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指導手冊》、《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認證指導手冊》等書籍,免費下發到各縣(市、區)及相關企業、種養殖大戶手中。
一是制定《長春市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規劃綱要(2017-2021年)》(長府辦發〔2017〕6號)。為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升長春市綠色食品品牌形象,將“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大力推進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工作,長春市農委起草了《長春市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規劃綱要》,并以市政府辦公廳文件形式進行了下發。確立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總體目標、保障措施等。到2021年末,建設100個綠色有機示范園區,認證1000個“三品一標”產品,綠色有機產地環境監測面積達到600萬畝,綠色有機農業產值達到500億元。
二是召開推進會進行了部署落實。2017年5月3日,譚景坤副秘書長主持召開了農業“雙創”工作推進會,長春市農委委主任鮑文明對綠色有機示范市創建工作的總體安排進行了說明,賈曉東副市長在會上發表講話,要求各縣(市、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抓好落實。會上下發了《長春市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實施方案》(長率先辦發〔2017〕1號)和《2017年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重點工作安排意見》(長率先辦發〔2017〕2號)。
三是推動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建設。為加大典型引領帶動作用,創新生產經營方式,改變農業生產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模式,將推進建設一批以發展水稻、園藝特產、畜牧業、雜糧雜豆等系列綠色有機農產品為主的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我們制定了《長春市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創建標準(試行)》和《長春市現代農業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獎補項目申報指南》,確定了示范園區考核指標。2017年7月下旬,下發了《長春市現代農業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獎補項目申報指南》,組織各縣(市、區)對轄區內符合申報條件的生產企業進行申報,共有41家企業上報,經初審有34家企業符合申報條件。2017年9月份,組織省市相關專家組成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檢查評審組,對通過初審的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申報企業進行了檢查評審,評選出20家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園區。
四是推進“三品一標”產業發展。采取多種舉措,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步伐,2017年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69個,新增綠色有機環境監測面積100萬畝。長春市制定了《長春市“三品一標”農產品獎補實施辦法(暫行)》規定,加大“三品一標”獎補力度,對19家獲得“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創建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的農安縣、榆樹市2家縣(市)政府共獎補資金93.8萬元。同時,為規范有機食品、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偽造、冒用、超范圍使用標識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品牌公信力,組織市綠辦不定期對超市和農貿市場銷售的“三品一標”產品進行檢查,要求超市、農貿市場建立綠色食品有效使用證書復印件檔案管理制度,對不能提供綠色食品有效使用證書復印件的產品,一律不得上架銷售。2017年以來,共出動車輛100多臺次,行政執法人員300多人次,檢查超市、農貿市場、商場100多家(次),檢查產品10000多個。
為提升“創建全國綠色有機農業示范市”的影響力,提高長春市農產品的知名度,從2017年6月開始,利用央視CCTV-7軍事農業頻道《致富經》欄目前和《農廣天地》欄目前的廣告時間、火車站主樓兩側LED顯示屏、人民大街與自由大路交匯處長春供電公司樓體上的LED顯示屏等形式進行廣告宣傳,共播出了6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