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發酵床墊料栽培基質重復利用對辣椒生長和基質性狀的影響①

2018-01-17 06:50:45晶,羅佳,馬
土壤 2017年6期

張 晶,羅 佳,馬 艷

(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南京 210014)

基質栽培是設施農業無土栽培的最主要形式,它突破了傳統設施栽培的連作障礙和土壤鹽漬化等問題,代表了現代設施農業發展的趨勢。草炭為廣泛使用的傳統基質原料,但來源受產地限制,運輸成本高,且草炭屬于不可再生資源,長期過量開采會對環境造成毀滅性破壞。因此,依據當地資源,研究開發農業廢棄物作為基質原料已成一大趨勢。大量研究表明,秸稈[1-2]、菇渣[3-4]、椰糠[5]、畜禽糞便[6-9]等,在經過發酵堆肥后,均可作為栽培基質在生產上使用。

與傳統的土壤栽培相比,基質栽培具有諸多優點,然而基質的高成本和重復利用是制約基質栽培發展的 2個主要因素[10],合理地重復利用基質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與勞動強度。然而,無論是何種基質,都存在栽培后的污染問題,如何將使用過的舊基質重新利用已成為研究者關注的新問題。程智慧等[11]研究表明栽培 1茬辣椒后的混合農作物基質可以在蔬菜育苗中繼續使用。李威等[12]研究發現在連茬種植番茄的有機基質中輪作蒜苗后再種植番茄,番茄生長、產量和品質均能達到理想的效果,而且還能延長栽培基質的使用年限。蔣衛杰等[13]研究了以不同農業廢棄物為主的混合基質連茬種植番茄后的損耗情況,結果表明不同基質損耗程度差異較大,葵花桿、菇渣和玉米秸的損耗程度遠大于草炭和鋸末。

發酵床養殖技術是基于控制畜禽糞尿排放與污染的一種新型生態養殖模式。有研究表明,養殖后的廢棄墊料中富含有機質和氮、磷、鉀等養分,資源化利用價值巨大[14]。合理有效利用發酵床廢棄墊料資源,不僅能延伸產業鏈、提高經濟效益,還可以實現廢物再利用,促進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關于發酵床墊料的資源化利用研究相對較少,且多是圍繞其作為有機肥料直接施用土壤的可行性方面[14-16],關于墊料基質化利用方面則未見相關報道。本試驗以發酵床墊料復合基質為材料,研究新配基質和舊基質在辣椒種植上的應用效果以及種植不同茬次辣椒后基質理化和微生物學性狀的變化情況。本研究結果可為發酵床墊料的資源化利用提供新的思路,既能提高廢棄墊料的附加值,又能降低基質栽培成本,從而促進循環農業的健康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供試基質材料為充分腐熟的秸稈發酵床養豬墊料與蛭石、珍珠巖和泥炭,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基本理化指標如下:體積質量 0.24 g/cm3、總孔隙度72.06%、pH 6.77、EC值 3.69 mS/cm、全氮15.0 g/kg、全磷28.4 g/kg、全鉀21.6 g/kg、速效氮8.2 g/kg、有效磷168 mg/kg、速效鉀4.5 g/kg。供試土壤取自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基本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17.3 g/kg,全氮1.1 g/kg,有效磷77 mg/kg,速效鉀131 mg/kg,pH 7.6,EC值0.31 mS/cm。供試辣椒品種為蘇椒14,由淮安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提供。

1.2 試驗設計

試驗于2015年3—7月在江蘇省農業科學院六合動物科學基地設施大棚進行。大棚長42 m,寬8 m。試驗共設置3個處理:對照,土壤栽培(CK);新基質栽培處理(1茬);舊基質栽培處理(2茬),舊基質為種完1茬辣椒后的基質。采用槽式基質栽培。基質槽橫切面為等腰梯形,上口寬25 cm,下口寬23 cm,高23 cm,總長4 m,槽內鋪設滴灌帶用于日常澆水。每槽裝基質0.2 m3,種植1行辣椒,株距40 cm,種植10棵,每個處理3次重復,大棚內各處理隨機排列。辣椒于2015年3月27日移栽定植,生長期間采取統一追肥管理,定植后15 d進行第1次追肥,以后分別在盛花期和結果期進行第2次和第3次追肥,3次追肥量一致。每次追肥量為每個槽 0.2 kg N-P2O5-K2O(15∶15∶15)復合肥,追肥方式采用條施。其他田間管理均按常規進行。6月11日開始采收,7月29日收獲完畢。

定植30 d后每個處理取3棵苗測定株高、根長和整株鮮重。辣椒收獲后統計產量,每個基質槽用土鉆采取4個點的基質,混勻后用于理化和微生物學性狀測定。

1.3 測定項目與方法

1.3.1 基質理化性質測定 基質體積質量和總孔隙度測定參考連兆煌[17]《無土栽培原理與技術》。取一已知體積(V)的容器,稱重(W1),裝滿自然風干的待測基質,稱重(W2),將裝有基質的容器浸泡在水中24 h后,稱重(W3);體積質量 =(W2-W1)/V;總孔隙度(%)=(W3-W2)/V×100(重量以g為單位,體積以cm3為單位)。基質養分測定參考鮑士旦[18]《土壤農化分析》。速效氮采用KCl浸提,流動分析儀測定;有效磷采用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測定;速效鉀采用NH4Ac浸提,火焰光度法測定;全碳和全氮測定采用碳氮元素分析儀;全磷測定采用鉬銻抗比色法;全鉀測定采用火焰光度計法。將風干基質與去離子水以1:5比例混合振蕩,靜置后取上清,分別用電導率儀和pH計測定EC和pH。

1.3.2 基質中重金屬含量測定 重金屬 Cu、Zn、Pb、Hg、As、Cd和Cr含量的測定方法參照國家有關標準執行[19]。

1.3.3 基質總DNA提取 稱取0.3 g基質樣品,按照MPbio土壤DNA提取試劑盒(FastDNA SPIN Kit for Soil)操作說明書提取基質樣品總DNA,提取的總DNA放置-20 ℃冰箱保存備用。

1.3.4 基質總細菌和真菌數量測定 基質總細菌和真菌的數量利用實時熒光定量 PCR(Real-Time PCR)測定[20]。真菌定量擴增采用引物 NS1/Fungi(5′-GTAGTCATATGCTTGTCTC-3′/ 5′-ATTCCCCGTTACCCGTTG-3′),細菌定量擴增采用引物347F/531R(5′-GGAGGCAGCAGTRRGGAAT-3′/5′-CTNYGTMT TACCGCGGCTGC-3′)。定量擴增采用 ABI 7500 熒光定量PCR儀進行,擴增條件為:10 μl SYBR Premix Ex Taq,0.4 μl上游引物和下游引物,0.4 μl ROX Reference Dye Ⅱ,2 μl模板 DNA 和 6.8 μl無菌水。擴增程序為: 95 ℃預變性30 s;95 ℃預變性5 s,60 ℃延伸34 s,循環40次。根據各樣品Ct值計算每克基質所含的拷貝數。

1.3.5 基質微生物群落結構測定 采用變性梯度凝膠電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測定基質微生物群落結構。細菌PCR擴增采用16 S rDNA通用引物Eub338/Eub518(5′-GC clamp-ACTCCTACGGGAGGCAGCAG-3′/5′-ATTACCGCG GCTGCTGG-3′)[21];真菌 PCR擴增采用18 S rDNA通用引物 NS1/Fungi(5′-GTAGTCATATGCTTGTCTC-3′/5′-GC clamp-ATTCCCCGTTACCCGTTG-3′)[22],其中 GC clamp 為 5′-CGCCCGCCGCGCCCCGCGCCC GGCCCGCCGCCCCCGCCCC-3′。PCR擴增反應體系:10×PCR buffer(Mg2+free)5 μl,Mg2+(25 mmol/L)4 μl,dNTPs(各 2.5 mmol/L)4 μl,引物(10 μmol/L)各 1 μl,模板 DNA 1 μl,Taq DNA 聚合酶(5 U/μl)0.3 μl,加入無菌水補足至50 μl。PCR擴增條件:94 ℃ 5 min;94 ℃ 45 s,60 ℃ 45 s(真菌退火溫度為 57 ℃),72 ℃45 s,循環32次;72 ℃ 10 min。采用D-Code點突變檢測系統(D Code Universal Mutation Detection System,BIO-RAD,USA)對 PCR產物進行 DGGE 分析。聚丙烯酰胺凝膠濃度為8%,細菌變性劑梯度為40%~60% (100%的變性劑為7 mol/L尿素和40% 去離子甲酰胺的混合物),真菌變性劑梯度為 20% ~40%。電泳條件:80 V電壓、60 ℃恒溫電泳16 h,電泳結束后銀染膠片并掃描保存。

1.4 數據分析

試驗數據經Excel處理后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處理間差異的顯著性水平。DGGE電泳圖譜分析采用Quantity One軟件。

2 結果與分析

2.1 栽培基質中主要重金屬含量

新配栽培基質中主要重金屬含量見表1。Zn、Pb、Hg、As、Cd和Cr這6種重金屬含量均在我國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23]中農業用地標準(二級標準)的限量范圍內,Cu含量超出二級標準,但在三級標準以內(≤400 mg/kg)[23]。目前為止,我國尚未制定有機基質產品中重金屬含量的限定標準,由于基質的使用性質類似于農田土壤,因此我們以國家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為參照。總體來說,基質中Cu和Zn含量較高,分析可能的原因是養殖場所用的飼料中Cu、Zn含量較高,導致了以墊料為主要原料的基質中Cu和Zn含量高。

表1 基質中主要重金屬含量Table 1 Contents of major heavy metal elements in substrate

2.2 有機基質栽培對辣椒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

由表2可以看出,定植30 d后,有機基質栽培的第1茬辣椒與土壤栽培對照(CK)相比,在株高、根長和整株鮮重方面均無顯著差異。此外,第2茬辣椒和第1茬以及對照相比,在株高、根長和整株鮮重方面也均無顯著性差異,整株鮮重與第1茬和對照相比分別減少 11.25% 和 12.72%。有機基質栽培的辣椒產量與對照相比,無顯著差異。其中,第2茬辣椒產量最高,達到21.92 kg,較對照(19.98 kg)相比,高出了8.85%;第1茬辣椒產量為18.86 kg,與對照相比,減少了5.61%,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第2茬和第1茬相比,產量增加了 13.96%,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結果表明,以發酵床墊料為主要原料的有機基質適用于辣椒栽培,且基質連續使用2茬對辣椒的生長發育及產量沒有明顯影響,這樣可顯著降低基質栽培成本。

表2 不同茬次辣椒生長發育指標及產量結果Table 2 Growth indexes and yields of peppers under different stubbles

2.3 辣椒連茬種植后有機基質理化性狀的變化特征

由表3可以看出,種植第1茬辣椒對基質的理化性狀影響最大,基質的體積質量、EC、pH和大部分養分含量與新基質(0茬)相比均發生顯著性變化。其中,基質的體積質量和pH顯著增加,體積質量由0.24 g/cm3升高至0.35 g/cm3,pH由6.77升高至7.93;EC值急劇降低,由3.69 mS/cm降低至0.695 mS/cm,減少了81.17%;全碳、全氮、全鉀、速效氮和速效鉀含量1茬后顯著降低,全碳含量由167.3 g/kg降低至151.4 g/kg,全氮含量由15.0 g/kg降低至12.6 g/kg,全鉀含量由21.6 g/kg降低至17.8 g/kg,速效氮含量由8 244.4 mg/kg降低至646.8 mg/kg,減少了92.15%,速效鉀含量由4 545.7 mg/kg降低至674.5 mg/kg,減少了85.16%;全磷含量1茬后顯著增加,由28.4 g/kg升高至33.1 g/kg;基質總孔隙度和有效磷含量1茬后變化不顯著。

表3 辣椒連茬栽培對基質理化性狀的影響Table 3 Effects of continuous pepper planting 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ubstrate

種植2茬辣椒后基質大部分理化指標與1茬時相比變化不顯著,其中基質體積質量、總孔隙度、EC、pH、全磷、全鉀、速效鉀和速效氮等指標變化均不顯著;全碳和全氮含量顯著降低,分別由151.4 g/kg和12.6 g/kg降低至136.5 g/kg和11.4 g/kg;有效磷含量由157.1 g/kg升高至172.3 g/kg,顯著增加。

種植 2茬辣椒后基質大部分理化指標與新基質相比均發生顯著變化,其中EC值、速效氮和速效鉀含量變化最為明顯,EC值由3.69 mS/cm降低至 0.507 mS/cm,減少了 86.26%;速效氮含量由8 244.4 mg/kg降低至614.4 mg/kg,減少了92.55%;速效鉀含量由4 545.7 mg/kg降低至593.4 mg/kg,減少了86.95%。

綜上,種植1茬、2茬辣椒后的有機基質與新基質相比,大部分理化指標均發生了顯著變化,其中EC值、速效氮和速效鉀含量變化最為明顯,均大幅度降低,這可能與種植過程中的淋洗作用有關。種植2茬辣椒后的基質與1茬時相比,大部分理化指標變化不顯著,說明種植1茬辣椒后,基質的理化性狀趨于穩定,且基質的體積質量、總孔隙度和EC值均在適宜作物生長范圍內[24],這樣有利于舊基質的重復使用。然而,在配合施肥基礎上,該有機基質能否繼續種植第 3茬辣椒而不影響其產量以及其理化性狀是否會發生顯著改變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2.4 辣椒連茬種植后有機基質微生物學性狀的變化特征

2.4.1 總細菌和總真菌數量變化 種植不同茬次辣椒后基質中微生物數量變化情況如表4所示。Real-Time PCR結果表明:連續種植2茬辣椒對基質中細菌數量影響不大,1茬后細菌總量為 3.25×1015copies/g基質,2茬后細菌總量為 3.08×1015copies/g基質,與新基質(0茬)相比(2.42×1015copies/g基質)數量均稍有增加,但差異均不顯著。栽種辣椒后基質中真菌數量變化顯著,1茬后真菌數量顯著降低,由6.34×109copies/g基質減少至1.36×109copies/g基質,2茬后基質中真菌數量與1茬時相比差異不顯著,總量為1.59×109copies/g基質。

表4 辣椒連茬栽培對基質細菌和真菌數量的影響(copies/g基質)Table 4 Effects of continuous pepper planting on populations of bacteria and fungi in substrate

2.4.2 微生物群落結構變化 種植不同茬次辣椒后基質中細菌和真菌DGGE圖譜如圖1所示。利用Quantity One軟件對DGGE圖譜進行聚類分析(圖2)和多樣性分析(表 5)。細菌多樣性分析結果顯示,種植 1茬、2茬辣椒后,基質中細菌的豐度分別為 22和21,與新基質(19)相比,均略有增加。多樣性指數間差異性與豐度結果一致,種植1茬、2茬辣椒后,基質中細菌的多樣性指數分別為2.746 8和2.766 9,與新基質(2.684 0)相比,均略有增加。DGGE圖譜直觀顯示:種植1 茬和2茬辣椒后基質樣品間細菌條帶相似度高,與新基質(0茬)相比,優勢條帶位置差異明顯,且一些共有條帶亮度差異顯著。聚類分析結果也顯示新基質明顯區分于種植 1茬辣椒和種植 2茬辣椒后的基質,且種植1茬辣椒和種植2茬辣椒后的基質樣品聚成一大類,說明這兩個處理間的細菌群落結構相似度高。以上結果表明初次種植辣椒能改變有機基質中優勢細菌群落,而種完1茬辣椒后基質中優勢細菌種類趨于穩定。

真菌多樣性分析結果顯示,種植1茬、2茬辣椒后,基質中真菌的多樣性指數和豐度與新基質相比明顯提高。1茬和2茬基質的多樣性指數相差不大,分別為3.221 6和3.314 3,均顯著高于新基質(2.309 8);豐度分別為28和31,同樣都顯著高于新基質(13)。DGGE圖譜也顯示,種植1 茬和2茬辣椒后基質樣品間真菌條帶相似度高,與新基質相比,條帶數目明顯增多。聚類分析結果也與細菌一致,1茬和 2茬基質樣品聚為一類,且明顯區分于0茬樣品。以上結果表明初次種植辣椒能顯著改變有機基質中真菌群落結構,而種完1茬辣椒后基質中優勢真菌類群趨于穩定。

綜上,種植第1茬辣椒能明顯改變有機基質中優勢微生物群落,并能顯著提高基質中真菌多樣性,但連續種植 2茬辣椒對基質中優勢微生物群落影響較小,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變化不大。然而,繼續種植第 3茬辣椒后基質中優勢微生物群落是否會發生明顯改變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3 討論

圖1 辣椒連茬栽培對基質中細菌(A)和真菌(B)群落結構影響的DGGE圖譜Fig. 1 Effects of continuous pepper planting on community structures of bacteria (A) and fungi (B) in substrate

圖2 辣椒連茬栽培對基質中細菌(A)和真菌(B)群落結構影響的DGGE圖譜聚類分析Fig. 2 Cluster diagrams of bacteria (A) and fungi (B) DGGE profiles for continuous pepper planting substrate

表5 辣椒連茬栽培對基質中細菌和真菌多樣性指數、豐度和均勻度影響Table 5 Effects of continuous pepper planting on Shannon-Wiener index, Richness and Evenness of bacterial and fungal communities in substrate

發酵床養殖中,畜禽糞尿直接排放在發酵床上,由于飼料中添加的重金屬大部分會隨糞便排出體外,導致墊料中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對環境和生物有害的重金屬元素。所以將墊料復配成有機基質資源化利用前,有必要對基質中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測。本研究測定結果表明,新配基質樣品中重金屬元素Cu、Zn、Pb、Hg、As、Cd和Cr雖然均能檢出,但含量均處于國家相關標準限量范圍之內,其中Cu和Zn含量相對較高,有超標風險。本研究結果表明,辣椒栽培過程中基質pH升高成堿性,有利于降低重金屬生物有效性[25],由此推測發酵床墊料基質中重金屬污染風險較小。然而,為確保發酵床墊料資源化利用順利實施,建議在發酵床養殖過程中控制高含量Cu、Zn飼料的添加,從源頭阻控風險。本研究從發酵床墊料資源化利用和改善辣椒種植條件出發,將以發酵床墊料為主要原料的有機基質用于設施辣椒栽培。結果表明,無論是第1茬還是第2茬辣椒在植株長勢和最終產量上與土壤栽培的辣椒相比均無顯著差異,說明發酵床墊料的基質化利用思路是可行的,且用完1茬的舊基質可以重復使用。

在基質栽培過程中,栽培基質只有具備適宜的理化性質,才能為作物生長提供良好的根際環境。發酵床墊料中含有較高濃度的鹽分,將其添加到有機基質中可能導致基質EC值升高,繼而影響作物正常生長。本研究所用的發酵床墊料基質初始 EC值高達 3.69 mS/cm,從辣椒栽培結果來看,高EC值并未對辣椒生長和最終產量產生影響,說明本研究所選用的辣椒品種對高鹽分環境不敏感。為了更好推廣發酵床墊料基質化利用新思路,篩選并豐富適宜發酵床墊料基質栽培的作物種類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心之一。

郭世榮[24]提出關于理想基質的標準:體積質量在 0.1~0.8 g/cm3范圍,總孔隙度在 54%~96%范圍,pH 7.0左右,作物栽培效果較好。本試驗的測定結果表明,連續栽種 2茬辣椒后基質體積質量為 0.34 g/cm3,總孔隙度為69.61%,EC值為0.507 mS/cm,均在適宜范圍。栽培后基質pH有所上升,而栽培結果表明,基質pH偏堿性對辣椒生長沒有明顯影響。新配基質的養分測定結果表明,發酵床墊料作為主要原料貢獻了豐富的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其中速效氮和速效鉀含量高達8 244.4 mg/kg和4 545.7 mg/kg。然而,由于基質的保肥性能較差,速效養分很容易在澆水過程中淋洗損失,再加上辣椒生育期長,因此在栽培過程中還需追施化肥。在配合施肥的基礎上,種植1茬、2茬的基質,各種營養元素基本能滿足辣椒生長所需。綜上,發酵床墊料復合基質連續種植2茬辣椒不影響其產量主要原因可能是該基質良好的理化性狀和豐富的養分支持。

基質在栽培完作物后,受外界環境、作物本身及施肥的影響,其理化性狀均會發生變化。本研究測定結果表明,種植1茬、2茬辣椒后基質EC值和速效氮、速效鉀含量大幅度降低,這可能與種植過程中的淋洗作用有關。為了防止淋洗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應該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比如可以在基質栽培場所鋪上地膜,阻止淋洗液滲入土壤。

PCR-DGGE技術能夠更加直觀地比較和分析微生物群落結構的變化規律,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被廣泛應用。馬寧寧和李天來[26]利用PCR-DGGE技術研究裸地及不同連作年限的設施番茄栽培土壤中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時發現,設施條件下栽培番茄明顯改變了土壤土著細菌的群落結構,但連作年限對其影響較小;土著真菌的群落結構穩定性優于土著細菌,但其優勢種群在不同連作年限的土樣中變化較大。陸海飛等[27]研究發現長期有機無機肥配施可顯著提高土壤細菌多樣性,并改變土壤細菌和真菌的群落結構。關于土壤栽培條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結構變化研究較多,而對于有機基質栽培中微生物群落結構變化的相關報道很少。本研究利用PCR-DGGE技術檢測種植辣椒前后的基質,結果表明種植第1茬辣椒明顯改變了基質中細菌和真菌的群落結構,并能明顯提高基質中真菌的群落多樣性,但連續栽種2茬辣椒對基質中細菌和真菌多樣性影響較小,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變化不大。

4 結論

本研究表明以發酵床墊料為主要原料的有機基

質可以作為辣椒的栽培基質,且連續種植2茬辣椒均不影響其產量。連續使用2茬后,基質的主要理化性狀:體積質量、總孔隙度和EC值均在作物適宜生長范圍內,說明該基質性狀穩定,適宜重復使用。從養分測定結果來看,發酵床墊料基質中豐富的氮磷鉀營養元素配合施用適量化肥可以滿足辣椒生長所需。PCR-DGGE檢測結果表明種植第1茬辣椒明顯改變了基質中細菌和真菌的群落結構,并能明顯提高基質中真菌的群落多樣性,但繼續種植第2茬辣椒對基質中細菌和真菌多樣性影響較小,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變化不大。然而,該基質能否繼續種植第3茬甚至更多茬辣椒而不影響其產量以及基質的理化和微生物學性狀是否會發生顯著改變仍需進一步研究。

[1] Belal E B, El-Mahrouk M E.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of rice straw residues for its use as growing medium in ornamental nurseries[J]. Acta Astronautica, 2010, 67(9):1081-1089

[2] 崔元玗, 張升, 孫曉軍, 等. 棉花秸稈為蔬菜栽培基質的可行性研究[J]. 北方園藝, 2012(19): 37-38

[3] Medina E, Paredes C, Pérez-Murcia M D, et al.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s as component of growing media for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horticultural plants[J].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9, 100(18): 4227-4232

[4] Zhang R H, Duan Z Q, Li Z G. Use of spent mushroom substrate as growing media for tomato and cucumber seedlings[J]. Pedosphere, 2012, 22(3): 333-342

[5] 王必尊, 何應對, 唐粉玲, 等. 基于椰糠配比基質對香蕉組培苗生長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 2013, 41(2):146-149

[6] 董曉濤, 楊志. 家畜糞便發酵液對基質栽培茄子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J]. 江蘇農業科學, 2010(3): 187-189

[7] 李志剛, 劉曉剛, 李健. 硫酸銨與雞糞配比在含生物質炭育苗基質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土壤與肥料, 2012(1):83-88

[8] 張宏, 沈章軍 陽貴德, 等. 雞糞改良對銅尾礦基質中無機氮組分及 3種豆科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J]. 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11, 30(11): 2285-2293

[9] 張舒玄, 常江杰, 李輝信, 等. 奶牛糞蚯蚓堆肥的基質配方及對草莓育苗的影響[J]. 土壤, 2016, 48(1): 59-64

[10] 李國景, 徐志豪, Benoit F, 等. 環保型可重復利用的海棉無土栽培基質的應用研究[J]. 浙江農業學報, 2001,13(2): 61-66

[11] 程智慧, 于艷輝, 張慶春. 辣椒栽培有機基質在蔬菜育苗中的二次利用初探[J]. 西北農業學報, 2010, 19(4):123-126

[12] 李威, 孟煥文, 程智慧, 等. 輪作葉菜對大棚番茄連作基質重復利用效果的影響[J].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2, 40(1): 164-170

[13] 蔣衛杰, 余宏軍, 劉偉. 無土栽培基質重復利用對番茄生長、產量和基質性狀的影響[J]. 廈門大學學報, 2001,40(z2): 37-42

[14] 胡海燕, 于勇, 張玉靜, 等. 發酵床養豬廢棄墊料的資源化利用評價[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3, 19(1): 252-258

[15] 羅佳, 劉麗珠, 王同, 等. 養豬發酵床墊料有機肥對辣椒產量及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的影響[J]. 土壤, 2015, 47(6):1101-1106

[16] 劉宇鋒, 羅佳, 嚴少華, 等. 發酵床墊料特性與資源化利用研究進展[J]. 江蘇農業學報, 2015, 31(3): 700-707

[17] 連兆煌. 無土栽培原理與技術[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4: 61-62

[18] 鮑士旦. 土壤農化分析. 3版[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 30-106

[19]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協會. 肥料中砷、鎘、鉛、鉻、汞生態指標(GB/T 23349-2009)[S]. 北京: 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

[20] Fierer N, Jackson J A, Vilgalys R, et al. Assessment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by use of taxon-specific quantitative PCR assays[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5, 71(7): 4117-4120

[21] Nakatsu C H, Torsvik V, Ovreas L. Soil community analysis using DGGE of 16S rDN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s[J]. 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 2000, 64(4): 1382-1388

[22] May L A, Smiley B, Schmidt M G. Comparative 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of fungal communities associated with whole plant corn silage[J].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01, 47(9): 829-841

[23] 國家環境保護局. 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 15618-1995)[S]. 北京: 標準出版社, 1995

[24] 郭世榮. 無土栽培學[M]. 北京: 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3:135-142

[25] Vega F A, Covelo E F, Andrade M L. Competitiv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in mine soils: Influence of mine soil characteristics[J].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06, 298(2): 582-592

[26] 馬寧寧, 李天來. 設施番茄長期連作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多樣性分析[J]. 園藝學報, 2013, 40(2): 255-264

[27] 陸海飛, 鄭金偉, 余喜初, 等. 長期無機有機肥配施對紅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多樣性及酶活性的影響[J]. 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 2015, 21(3): 632-6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最新地址|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劲爆第一页|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性色| a亚洲视频|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 91久久精品国产| 夜夜操天天摸|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久久五月视频| Jizz国产色系免费| 免费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97成人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无码影视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在线色| 男女性午夜福利网站| 91www在线观看|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久久香蕉欧美精品|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免费|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好吊日免费视频| 欧洲极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国产91丝袜| av在线无码浏览|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亚洲第一成年人网站| 99偷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美女精品| 色亚洲成人| 伊人激情综合网|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久久黄色小视频|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黄色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91九色视频网| 激情综合五月网| 国产99在线| 欧美啪啪网|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免费国产福利| 国产特一级毛片|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久久综合五月婷婷|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欧美成a人片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 性欧美在线|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天天操精品| 免费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自在久久不卡| 日韩av无码DVD|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狠狠色综合久久狠狠色综合| 欧美伦理一区| 亚洲最大在线观看| 九色91在线视频|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一区|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